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肾
2019-01-05安冬李璐李萍毛慧芳梁永林
安冬,李璐,李萍,毛慧芳,梁永林,2*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1]。人的生命是以形态组织结构为基础,在“神”的主宰作用下,通过调节“气”的运动变化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藏象也正是以形态组织结构为基础,以气、神为功能、信息的生命系统。区别于现代医学基于人体解剖学,研究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模式,中医学对藏象的认识,与古代哲学紧密联系,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上对藏象形的认识,进而开展对脏腑功能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中医重道轻器的思想。本文遂将“形气神”与藏象肾紧密联系,通过论述肾形、肾气、肾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肾的特性、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肾病奠定理论依据、提供新的思路。
1 形、气、神及其之间的关系
“形”指人体的有形实体,它包括组织结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人体生命活性物质等。“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殊物质,它充斥于人体周身,弥散于有形机体的周围,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神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狭义之神是指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是对形气神关系的高度概括。形为气和神的房舍,是生命过程的载体。气为充养先天形体的营养品,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2],神为形气之主,生命在神的主宰和调控下进行有序活动,《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素问·五常政大论》有“神去则机息”。
2 肾形、肾气、肾神及其之间的关系
2.1 肾形、肾气、肾神
现代人体解剖学对肾的形态、位置、毗邻及内部结构有具体的认知和定义[3]。基于此仅从肾的形态学出发,只能解释藏象学说中肾的部分特性、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中医学对肾形的认识,除此“腰者,肾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定位,还与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系统化思想指导下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紧密联系[4]。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脏为肾。” 水性润下,水旺于冬,冬季严寒,万物闭藏,故肾五行属水,在机体生长化收藏的过程中属于藏。《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肾者“为阴中之少阴 ,通于冬气。”清·陈梦雷、蒋廷锡等编纂《医部全录》中说:“冬令之时阳气封闭,蛰虫深藏,肾主冬藏,故为封藏之本。”可见肾在天与冬季相应,冬季生机闭藏,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阐明藏象肾“封藏之本”的特点。《脉诀汇辨·二十八脉(上)·沉脉(阴)》记载:“肾之为脏,配坎应冬,万物蛰藏;阳气下陷,冽为雪霜;故脉主沉阴而居里”。“肾应冬”的五季归属为其生理病理特性奠定物质基础。
肾中精气分为肾精、肾气[5]:肾精,即肾藏之精,来源于先天,充养于后天,是肾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即肾精所化之气,是肾脏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及其动力来源。两者相互化生、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肾的生理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由稚嫩到充盛,由充盛到衰少继而耗竭的演变过程,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三七,肾气平均,……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三八,肾气平均,……五八,肾气衰,……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生殖器官的发育、性功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均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肾为脏腑之本,全身脏腑的各种功能皆依赖于肾中精气阴阳的推动激发和滋润。
肾神的表现形式有三个方面:其一,“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医林改错》指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阐明了脑和神的关系。而脑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肾脏关系密切,如《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充盛,脑髓始生,元神得养,将肾与神相联系。其二,肾藏志,指肾主意志和记忆的功能。《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此处的“志”,指意志和记忆。在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过程中,肾与志之间存在着特异性联系。其三,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肾……在志为恐。”恐,是肾精、肾气对外在环境的应答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
2.2 肾形与肾气的关系
上文论述到肾在五行属水,生命过程主藏,与天之冬气相应,是肾为“封藏之本,精之处”(《素问·六节藏象论》),发挥藏精功能的前提,精藏于肾而不无故流失,是肾精气发挥正常生理效应(主生长发育生殖、推动激发各脏腑功能、生髓化血、抵御外邪、主纳气)的重要条件。肾是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其解剖学奠定肾主水功能的现代医学原理。临床常见的慢性肾衰竭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早中期,由于肾脏的代偿功能,肾脏得以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可以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邹燕勤[6]、金华[7]等在未发生肾实质损害之前,通过调节“肾气”祛除有形之邪,以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阻止其不可逆性发展。肾位于人体之下部,其气当升,肾阳鼓动肾阴上制心火,水火济济;肾位于人体之深部,先天之精藏于此,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与其他脏精、气、阴、阳相互资生、相互为用,是全身脏腑功能发挥正常作用的基础和动力。
骨骼、牙齿、头发、耳及二阴是肾形的外在表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骨骼的发育由肾精充养,由肾气推动与调控。齿为骨之余,亦由肾中精气充养,《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说:“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临床可用补肾填精、益髓壮骨的方法防治骨质疏松症。发为血之余,发的生长,赖精血以养,由于肾藏精,精生血,精血旺盛,则毛发粗壮、浓密而润泽。所以,发之色泽荣枯也是肾脏功能的反映。临床上治疗血虚亦常用补肾填精之法。肾精濡养于耳而维持听觉功能。如《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老年人肾精气虚衰,听力减退或见耳鸣,甚则耳聋,可补益肾精以减缓症状。二阴的生殖、排泄功能与肾气的作用有关。临床常见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或一些原发性不孕、不育症、以及优生、优育、养生保健、预防衰老等,也多从补益肾精肾气着手。
2.3 肾形、肾气与肾神的关系
《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里的神指父母的精气,精指人先天之精。全身之精为肾所藏,为肾所主,故肾精为形之基,形为神之宅,肾精气充则形健而神足,肾精气亏则形弱而神衰[8]。上文提到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元神之府,体现了肾形、肾气对神志的调控,如《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充足,髓生化有源,脑得所养则精神健旺。《灵枢·本神》云:“肾藏精,精舍志”。肾藏精,精为神之宅。“志”藏于肾精之中,且受精的涵养。肾精充盛,则表现为意志坚定,情绪稳定,有毅力,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分析、识别判断和记忆能力。若肾精不足,则表现出意志消沉,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分析、识别、记忆能力下降。阿尔兹海默症大致属于中医的“痴呆、呆症、健忘”等范畴[9],其主要病机是肾精不足,髓海失充,临床以补肾填精,养髓充脑并加以针灸相关腧穴为治法,通过补充肾精、调节肾气以通达肾神。
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说:“虽神自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可见神对肾藏精功能的主导作用。正常的情志变化中,恐由肾所主,过度惊恐易于伤肾。如《素问·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可见,恐伤肾主要伤及肾精,导致肾气不固,出现二便失禁或遗精滑泄等临床表现。《灵枢·本神》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恐惧伤肾,使肾气虚损,封藏不固,不能升腾而虚陷。《素问·汤液醪醴论》记载:“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患者神气的作用失常,对其物质的化生和闭藏功能则失调,即体现了《黄帝内经》“养神”法则的重要性。
3 小结
中医学对藏象的认识有别于现代解剖学,其与古代哲学联系,侧重于藏象特性的认知,对藏象学说的学习是建立在“象”的基础上,对藏象气、神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论述肾形、肾气、肾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肾的特性和肾功能的理解,从而掌握肾形、肾气、肾神不同层次肾的生理病理变化,增加临床辨识度,以有效地开展临床预防治疗康复等,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