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急性过敏2例

2019-01-05李艳娇王相峰张文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年5期
关键词:过敏史胺碘酮皮疹

李艳娇,王相峰,张文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药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1)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性,63岁。因“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疼痛3年”于2018年5月9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40年;肌肉萎缩病史40年;高血压病史9年,血压最高达200/100 mm Hg(1 mm Hg = 0.133 kPa),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qd,平素血压控制在120 ~ 130/70 ~ 80 mm Hg;糖尿病史1年,口服格列美脲片1 mg,qd,阿卡波糖片50 mg,tid,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6 mmol·L-1,餐后血糖为7~8 mmol·L-1;对青霉素过敏(表现为试敏阳性),否认其他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植入支架2枚,好转后出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心前区疼痛活动后明显,范围呈手掌大小,性质呈闷痛,伴有后背放射痛,无大汗、恶心、呕吐,持续约半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或口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现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入院后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于左前降支病变处植入支架1枚。

术后第2日患者诉心悸、气短,查心电图示:HR 129次·min-1,异位心律,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反应。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赛诺非(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8A041]150 mg + 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后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30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10 min后出现急性过敏,表现为周身皮疹伴瘙痒,遂停用胺碘酮,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抗过敏治疗,30 min后患者皮疹逐渐消退。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Ⅱ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糖尿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

病例2:患者,女性,64岁。因“间断心悸4年,加重3个月”于2018年5月18日急诊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患者于3年前因心悸于当地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个月前于外出旅游期间出现干咳,无发热,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后考虑为“肺炎”,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心悸发作,行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后自行复律。近3个月自觉心悸发作较前频繁,持续时间较前延长。2 d前患者于夜间睡眠中出现心悸,腕带式血压计示HR 121次·min-1,口服稳心颗粒9 g,心悸持续不缓解,遂就诊于我院。入院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立即行心电监护,给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达龙,赛诺非(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8A032]150 mg + 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静注5 min后患者诉手背瘙痒,发现手背上散在有约1 cm长红色丘疹,查体发现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遂停用胺碘酮,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1.0 g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 g+ 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以及氯雷他定片(10 mg,qd)抗过敏治疗,2 h后皮疹逐渐消退。后给予盐酸普罗帕酮片(100 mg,tid)抗心律失常治疗。临床诊断为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 讨论

胺碘酮(amiodarone)为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对多个离子通道均有阻滞作用,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具有Ⅰ、Ⅱ、Ⅲ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效应,主要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阵发性心房扑动和颤动、预激综合征所致的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及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的治疗[1],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半衰期长、脂溶性高、含有碘等药理学特性以及临床用药时间长短及剂量相关导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高。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静脉炎、心动过缓、低血压、肺纤维化、肝功能损害、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减退(甲减)等。

2.1 关联性评价

本文中报道的2例患者均是在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出现的急性过敏,表现为周身皮疹伴瘙痒,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逐渐好转。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胺碘酮的应用存在明显的时间先后关系,急性过敏均发生在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后,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案例1中患者在入院前后一直应用氨氯地平、格列美脲、阿卡波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且发生过敏后也未停用,继续应用后过敏反应并未加重;案例2中患者发生过敏反应2 d前吃过稳心颗粒外,未应用过其他药物,虽不能排除是其药物导致的迟发过敏反应外,但目前未发现该药导致过敏反应的临床报道;根据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标准[2]进行全面评价,结果为很可能。因此,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的过敏反应系胺碘酮注射液导致。

2.2 胺碘酮导致急性过敏的发生特点及机制

药物导致皮肤过敏分为即发反应和迟发反应,药物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红肿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休克或死亡。而胺碘酮致皮肤过敏的不良反应国内外均有报道[3]。胺碘酮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写到,其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非常罕见,风疹的发生率未知。王冬雪等[4]收集2006 - 2012年北京市各医疗机构上报至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与胺碘酮相关的ADR报告,发现胺碘酮注射剂所致皮疹和过敏的不良反应分别为14.1%和8.1%。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皮疹和光敏感。前者临床较为少见,停药后消退较快;后者则与疗程及剂量有关,皮肤呈石板蓝样色素沉着,停药后经较长时间(1 ~ 2年)才渐退[5]。胡文娟等[6]在汇总分析中也发现胺碘酮引起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多发生于静脉用药,多在用药后即刻或24 h之内发生,与本文2例患者相符(均在用药不到30 min内发生)。

胺碘酮导致过敏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胺碘酮所致过敏反应与其所含的碘有关,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介质,从而导致过敏反应[7]。还有学者阐述由于脂褐素在皮肤的沉积,有些患者表现为光敏感性皮肤反应,伴瘙痒、皮疹等症状[8]。李瑞新等[5]报道1例76岁患者应用胺碘酮后出现全身大范围皮疹,考虑可能与患者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及多脏器衰竭有关。黄秀曼等[3]报道1例65岁肝硬化患者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引起大面积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考虑患者为肝硬化晚期,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增加重症药疹的发生风险。本文中提到的2例患者既往均无碘相关食物、药物过敏史,且自身疾病严重程度不重,因此考虑其过敏为对药物的变态反应。

2.3 临床应对策略

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对于药师或护士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药前一定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用药及过敏史,特别是胺碘酮/碘剂过敏史;(2)在应用胺碘酮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特别是短期应用胺碘酮可能导致的急性过敏反应;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肝/肾功能不全、儿童、过敏体质患者,要更加严密监测;(3)应用胺碘酮期间要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律等基本生命体征;备好抢救措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胺碘酮,并进行积极抗过敏治疗[9]。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告知患者应用胺碘酮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于不良反应发生时患者能及时发现。

猜你喜欢

过敏史胺碘酮皮疹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沉默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与过敏问题临床探讨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