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比较研究
2019-01-04焦明海
焦明海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数量逐年增加。导致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骨质松疏,骨密度下降;二是髋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力量和韧带强度降低,关节不稳定[1]。股骨颈骨折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患者后者选择较为多见。目前,半髋关节置换术假体主要包括骨水泥型和生物型(非骨水泥型)两类。关于二者的比较,传统观点更支持骨水泥型假体,认为其术后更容易获得初始稳定性,术后二次骨折发生风险更低[2]。然而,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假体质量的改进,关于二者的争议再次出现。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旨在对采用两种假体治疗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6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133例。依据患者手术采用假体类型分为骨水泥组62例和非骨水泥组71例。骨水泥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63~71岁,平均(65.2±3.7)岁;新鲜骨折39例、陈旧骨折23例;头下型骨折40例、经颈型骨折2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4例、Ⅱ级28例。非骨水泥组男43例、女28例;年龄64~70岁,平均(66.0±2.4)岁;新鲜骨折42例、陈旧骨折29例;头下型骨折45例、经颈型骨折2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47例、Ⅱ级24例。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为改良Hardinge外侧切口,走行沿股骨纵轴,长7~9 cm。之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经阔筋膜张肌及臀中肌后暴露关节。切开关节囊,取下股骨头后测量大小。骨水泥组首先进行股骨颈截骨,之后扩髓并冲洗髓腔。放置远端塞,注入骨水泥后加压,置入骨水泥柄,骨水泥固化后置入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放置引流管,之后逐层缝合。非骨水泥组在冲洗髓腔之后置入生物型假体,保证假体嵌入牢固。置入双极股骨头假体。复位髋关节及缝合步骤同骨水泥组[3]。
1.3 研究方法 ①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法,评分范围0~100分;评估时间点选择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6个月后、1年后、2年后[4]。②治疗结局:包括髋关节疼痛发生率、假体松动率及假体骨折发生率。骨水泥假体松动定义:假体移位;或假体-水泥界面新出现的放射透亮带;或完整且>2 mm的水泥-骨放射透亮带;或水泥碎裂。非骨水泥假体松动:或假体与骨组织无透亮区,股骨近端有轻度骨质疏松;或假体与骨组织表面透亮线,但无进行性发展;或假体与骨组织周围出现透亮区并进行性增宽[5]。
1.4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2.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各时间点Harris评分大致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结局比较 两组关节疼痛、假体松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假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之一。股骨颈骨折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尤其是骨折后容易出现骨不连、骨坏死,加之老年人多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保守治疗效果有限。而传统的手术内固定治疗,由于固定效果差,容易出现愈合畸形,甚至是再次骨折。因此,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6]。尤其是半髋关节置换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更适合老年群体。
然而,在半髋关节的选择上,目前学术观点尚不统一。传统观点认为,由于老年人骨密度较低,股骨颈骨折后髓腔扩大,呈Dorr B甚至是Dorr C型,生物型(非骨水泥型)假体置入后稳定性差,而且易发生二次骨折[7]。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即便是Dorr C骨折,生物型假体一样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加之生物型假体手术过程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有利于减少机体损伤[8]。
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6—2016年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133例,旨在比较骨水泥型和生物型(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在髋关节功能改善方面,两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评分接近。这说明无论是骨水泥型还是生物型假体,置换后均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为维持患者基本生活能力提供有效保障。在中远期治疗结局分析方面,骨水泥型假体仅仅在关节疼痛、假体松动方面略优于生物型假体,这与该假体的固定原理密不可分;然而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假体骨折发生率均较低,而且组间差异不显著,这一结论区别于传统的研究结论,与最新研究观点相一致。
综上所述,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尽管在部分治疗结局上略优于生物型半髋关节置换术,然而这一优势并不明显,加之骨水泥本身存在泄漏风险,因此在老年患者治疗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9]。
表1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结局比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