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祝由疗法源流考

2019-01-04吴丛姿黄雪莲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气功疗法

吴丛姿黄雪莲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祝由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首见于《黄帝内经》的《素问·移精变气论篇》:“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1]33-34对于此处的“祝由”,《灵枢·贼风》释为:“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1]304可见当时祝由的执行者为巫,对象是病人或鬼神,内容是发病的原因。对此各代医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王冰[2]注:“无假毒药,祝说病由,不劳针石而已。”《素问注释汇粹》中记载了张志聪、张介宾、马莳等医家的注解,其中吴崑注表明祝由法能发挥作用的机制是“治以所胜,和以所生”[3],已然借助了心理因素。

溯古追今,本文拟通过对祝由疗法源流的梳理,辨析其在古代和现代社会中的合理性,加深对祝由疗法的理解,进而有益于现今临床。

1 先秦时期的萌芽

传说祝由的创造者是医者“苗父”,能够“以营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苗父之后,巫咸亦擅长祝由术[4]11。可见祝由发源于上古时代,本源为“祝于鬼神”的巫术,实施者为巫和觋。上古社会的巫,是可以和神灵沟通的媒介者,亦需经过特殊的严格训练[5]。上古时人们认为鬼神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因而期望借助鬼神的神圣力量来治疗疾病与解除灾厄,实质是一种宗教式的原始心理疗法。甲骨文中关于告疾等相关内容,可看作是原始祝由疗法的最早记录[6]。

2 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发展

大约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出现了医巫分离[7]46。《五十二病方》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其中祝由疗法的内容已大大少于医药疗法的内容,大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大致分为祝愿辞、祛邪辞和诅咒、威慑辞三大类[8]。当时的巫医除了祝说病由之外,往往也配合使用砭刺、温灸及方药等多种疗法。《五十二病方》记载祝由多采用祝药协同的方式,采用的药物有桐本、黎(藜)芦、茈(柴胡)、白茝(芷)、菌(肉)桂等,同时还配合推拿和沐浴等多种治疗形式[9]。

战国秦汉时的祝由疗法已经包含了早期导引疗法的雏形。《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禹步,就可以看做是一种导引运气法,用来牵引病人,使其精神振作。如“湮汲一吝(杯)入奚蠹中,左承之,北(向),乡(向)人禹步三,问其名,即曰:‘某某年□今□。’饮半吝(杯)曰:‘病’□□已,徐去徐已。及復(覆)奚蠹,去之。”[10]在《五十二病方》祝法30条中,就有7条用了“禹步三”一语[11]。

《黄帝内经》对于祝由治疗七情所致的疾病则更倾向于心理层面的认识。祝由转向对于病因和病人心理的把握。巫师事先了解到患者发病的原因,而后再以法胜之,则可以移精变气,不药而愈[12]。无论是通过寻求庇护增强正气或是咒骂恶魔赶走邪气,祝由都借由人的心理机制发挥扶正祛邪的目的。

魏晋时期,随着道教的成熟,原始的祝由方法有了系统的宗教背景[13]。祝由与道教文化结合,被道士所利用。道教的祝由术,引入了符水、桃木剑等道具,增加了许多工序和包装,但主要发挥的仍然是心理作用,以及结合药物等其他辅助治疗的综合结果[14]。宗教文化的盛行代替曾经的巫术,再度重构了人们的信仰。

3 隋唐到明清时期的兴盛

到隋唐时期,流行于民间的祝由术逐渐得到官方的承认。由此祝由科与中医内、外、妇、儿科等一起,并列于早期中医教育之中,达千年之久。隋朝设有祝禁科,之后依次设有唐朝咒禁科,宋朝金簇兼书禁科,元朝祝由书禁科,明朝祝由科[15]。祝由疗法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在操作层面包括了禁法、咒法、祝法、符法、掐决、步罡等。在孙思邈[16]《千金翼方·禁经》中有“禁温疫”“禁疟病”“禁疮肿”“禁蛊毒”等条目,且《千金翼方·禁经》引《仙经》的用禁六法,与气功中非常重要的六种呼吸术式有关,其内容与治疗作用完全类同于华佗授其弟子吴普的呼吸吐纳六气[7]51-52,说明祝由与导引气功密切相关,一样能够发挥养生作用。另外巢元方[17]在《诸病源候论》中也有应用祝由导引法养生的记载,并载有相应的祝词。

宋代开始,祝由被归为“中医十三科”之一[18]。从官修医书中也可见祝由之兴盛。宋徽宗赵佶[19]敕撰的官修医书《圣济总录》中,有三卷符禁门专论祝由术。明朝由周定王朱橚[20]主编的《普济方》,也与此相同。

金元时期,张子和[21]的《儒门事亲》记载了祝由治疗疮肿丹毒、金疮等病证的方法,但前提是“无药之处,可用此法救之”。朱丹溪[22]在《格致余论》中评价祝由“乃小术耳,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自有成式,昭然可考”。以上都可见祝由疗法在当时有独特的适应证,可作为方药疗法外的另一种选择。

在严格把握祝由适应证方面,明清医家也有相关论述。如张景岳[23]在《类经》中认为,祝由包括“情志相胜”疗法,“并不可包治万病,必有轻浅小疾,乃可用之”,并有生动详细的案例记载;赵学敏[24]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作《祝由验录》,以备“不能备药石”时使用的记载。吴鞠通[25]对于祝由尤其持肯定态度,他在《医医病书》中说:“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而后可以奏效如神,余一生得力于此。”

明清时的祝由术还蕴含了象征、催眠等心理学机制。陆以湉[26]在《冷庐医话》中记载用祝由疗法治疗缠身龙:“以右手持稻干一枝,其长与腰围同,向患处一气念咒七遍,即挥臂置稻干门槛上,刀断为七,焚之,其患必愈。”医者用稻干代替腰上的病邪,这就发挥了象征作用。催眠作用则是指祝由往往营造了一定的氛围和环境,通过一系列诱导,使患者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以达到祛病康复[27]。

清朝时,出于种种原因,祝由术在官方机构濒临失传,仅在民间兴盛。徐大椿[28]有云,“古法今已不传,近所传符咒之术,间有小效。而病之大者,全不见功”,可见随着正统祝由术的失传,其疗效也受到了影响。

4 近现代的衰落与重构

近代,时局动荡,社会变迁,祝由疗法也渐渐失落。但民国年间,仍有上海锦章书局出版的《黄帝医学祝由十三科》一书记载符咒疗法[4]12。现今祝由疗法也仍未消失,而是以三种形式保留下来:原始巫术、情志疗法、导引气功。郑志明[29]将台湾现有的民俗医疗分成五大类,其中一大类就是祝由疗法。壮族农村中依旧盛行使用巫术与祝由疗法。因其具有治病、问事、解厄、祈福的综合性效应,所以至今在壮族民间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30]。王小云教授[31]巧用移精祝由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情志障碍的患者运用祝说病由、情志相胜疗法治疗,往往收效显著。至于导引气功成分,则已衍化出易筋经、八段锦等更多形式。

5 结语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总结了祝由的概念:“祝由是古代以祝祷方法治病的名称……后世称用符咒禳病者为‘祝由科’,属巫医一类。在古代卫生机构中,多设有该科。现代研究认为,祝由法具有一定的心理疗法作用。”[32]一般认为祝由有“祝于鬼神”“祝说病由”“符咒禳病”等多种形式,发挥了一定心理疗法的作用,常常还要与中药、针石等联合运用,可以说祝由疗法是结合了诸多方法的综合疗法。

祝由疗法起源于上古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先秦时期的萌芽、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发展、隋唐到明清时期的兴盛、以及近现代的衰落与重构。经过时代的变迁,祝由疗法中的精华部分目前以原始巫术、情志疗法、导引气功的形式保留下来,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祝由疗法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遗失的更多效用,仍值得进一步去挖掘。

猜你喜欢

气功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一)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气功(二)
健身气功表演的当代社会价值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心理学的花样疗法
美容疗法 快速消除橘皮纹!
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口令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