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疾病临证用药经验撷萃
2019-01-04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405
劳绍贤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出身于湖南长沙医药世家“劳九芝堂”,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专于中医内科脾胃系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劳教授学验俱丰,衷中参西,临证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病证结合,遣方用药时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运用中医药治疗脾胃系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颇丰。现整理劳老临证用药经验,并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重视舌诊,凭舌用药
劳老在诊断疾病时重视舌诊,舌象是诊断的重中之重,通过舌象来辨患者疾病之“根本”,即确定证型[1],依据证型遣方用药。舌为脾之外候,苔乃胃气所生,因此望舌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病邪侵犯的深浅。当舌象表现为舌色淡红或偏红,有不同程度的黄腻苔,即辨为脾胃湿热证,以自拟方清浊安中汤予之,方中主药为藿香、佩兰、川朴、法夏等;若舌苔很厚甚至偏腻,则易藿香为菖蒲,加白蔻仁以芳香化湿;当患者舌象表现为舌质淡红苔净或薄白,又有腹部不适,连及两胁,辨证为气滞胃肠,则用自拟疏肝和胃方即四逆散加陈皮、木香、苏梗等调节气机,气畅则病自消;当患者舌色较淡或兼微胖,则为脾胃气虚证,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祛湿;若苔厚者提示湿阻中焦,先予中药祛湿,待舌苔变薄后再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善后;若舌淡红质嫩或嫩红,舌前部少苔甚至剥苔,考虑气阴两虚或兼瘀热互结,则去香砂六君子汤中的白术、砂仁等温燥之品,加石斛以气阴双补,加赤芍、郁金以清瘀热。综上所述,劳老在临床诊治中擅长凭舌象定型用药,方药则依据舌象灵活化裁,此为劳老辨证之特色。在多年观察舌象的基础上,劳老将慢性脾胃病总结为脾胃湿热、气滞胃肠、脾胃气虚、气阴两虚4个基本证型,临证时随证选用处方,用药随症加减,值得后辈研习运用。
2 运用药对,擅长配伍
诸多临床名家都擅长运用药对,药对的使用对提高临床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劳老临证近六十载,善用药对治疗脾胃系疾病,其用药有鲜明的岭南特色,疗效显著。救必应与两面针、素馨花与甘松、仙鹤草与五爪龙、莪术与半枝莲、漏芦与莲房、青黛与晚蚕砂、姜黄与苡米、紫珠草与地稔根,是劳老的常用药对。救必应配两面针及素馨花配甘松是劳老治疗胃肠病用于止痛的两组常用药对。救必应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两面针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劳老将救必应配两面针使用,治疗脾胃湿热证之疼痛。救必应止痛力稍轻,主要治疗胃部疼痛;而两面针作用较强,主要治疗肠道疼痛,两者配伍更增止痛之力。若疼痛属肝胃不和者,劳老则用素馨花配甘松,素馨花疏肝止痛之力强于柴胡,且无柴胡劫肝阴之嫌;甘松具有疏肝理气、止痛开胃之效,性温而温中,有“理中”之意,但温而不燥,两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温中止痛之功。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有提神抗疲劳之作用,劳老认为不宜用党参、黄芪时,可选用仙鹤草。因此经常应用仙鹤草与五爪龙配伍,治疗白细胞减少、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岭南夏季之体倦症,效果甚佳。莪术配半枝莲是劳老治疗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经典药对。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莪术提取物能够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2];半枝莲的有效成分半枝莲黄酮和半枝莲多糖等均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并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具有多重抗肿瘤作用[3]。劳老认为此二药可谓抗癌之“引经药”,可以诱导药物药效直达病灶靶点,能增防癌抗癌之力。漏芦与莲房均有抗癌之功,临床运用鲜少,劳老常以两药相伍,治疗胃肠道多发腺瘤样息肉,临床效果良好。青黛与晚蚕砂是劳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圣药”。青黛性寒,晚蚕砂性温,用此二药包煎取汁用以灌肠,用法独特,一寒一温,既清热解毒,又燥湿化浊,泻而不寒,温而不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必配伍用之,有事半功倍之效。劳老常将姜黄配苡米用于治疗脾虚湿阻瘀滞所致的胃肠道炎性增生性息肉病变。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苡米清利湿热、健脾胃,两者相伍,祛邪而不伤正,效果较好。紫珠草与地稔根都有活血止血、除热解毒之功。研究发现,紫珠草、地稔根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可明显缩短凝血、出血时间[4-5],劳老结合药理将两药合用,治疗消化道出血证属血热妄行者,效宏力专。
3 融古贯今,自拟良方
劳老在临床中善于融古贯今,借鉴经方与时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自拟良方,收到很好的效果。劳老自拟消痞方、清浊安中汤、疏肝和胃方、溃结灵方、溃结灌肠方(灌肠外用)等治疗脾胃系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消痞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的癌前病变等病证属气阴两虚兼瘀热互结者,组方:五爪龙 30g,太子参 30g,石斛 15g,赤芍 10g,郁金15g,莪术 15g,半枝莲 30g,田七末 3g(冲服),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佛手10g,甘草6g。清浊安中汤用于慢性胃病属脾胃湿热证者,组方:藿香10g,川朴10~15g,法夏 10~15g,茯苓 15~30g,广木香 10g(后下),苏梗 15g,陈皮 10g,玄胡 15g,郁金 15g,蒲公英30g。疏肝和胃方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病证属肝胃不和者,组方:柴胡 10g,赤芍 12g,枳壳 12g,广木香 10g(后下),苏梗 12g,陈皮 10g,柿蒂 30g,台乌 10~15g,玄胡15g,郁金15g,蒲公英30g,甘草6g。此三方是劳教授治疗慢性脾胃疾病经典方,临床根据症状加减运用。劳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其独到之处,自拟溃结灵方结合溃结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糜烂属湿热瘀毒证者,可使患者泄、痢症状缓解甚至痊愈[6]。溃结灵方组方:藿香10g,川朴 10g,法夏 10g,茯苓 30g,救必应 30g,败酱草30g,地榆炭 30g,水蛭 5g,田七末 3g(冲服)。溃结灌肠方:败酱草 30g,救必应 30g,白及 15g,青黛 5g,毛冬青30g,晚蚕砂30g,地榆30g,甘草10g。劳老认为在岭南脾胃病以湿热为主,故治疗主张分解湿热,重在治湿;同时调理脾胃,通达气机,气化则湿亦化[7]。从遣方用药上分析,清热祛湿是其主要治疗思路,符合南方人群的体质特点。以上均是劳老临床自拟经验方,专病专用,临床效果显著。
4 结合药理,推陈出新
劳老在遣方用药时常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如地榆功能是凉血止血、解毒敛疮,药理研究提示地榆具有止血、止泻和抗溃疡等作用[8]。劳老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地榆用量较小可止泻,但用量15~20g可治疗便秘,以地榆治疗便秘既可兼顾脾胃,又不伤正气,较大黄更佳。临床上运用地榆治疗便秘,收效明显。劳老还认为绵茵陈不久煮有缓泻通便作用,因此应用绵茵陈时,可后下治疗便秘。生姜是呕家之圣药,药理研究证实生姜中含有姜酮,是姜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之一,姜酮具有抗消化性溃疡、镇痛、解热等药理作用[9],因此劳老常用生姜治疗消化性溃疡伴恶心者,脾胃湿热者亦可使用,用量10~15g,可明显改善症状。水蛭的功效是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水蛭具有抗凝血的作用[10];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的有效成分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在体内具有抑癌的作用[11]。劳老常用水蛭、白花蛇舌草治疗胃癌、食管癌以及胃癌的癌前病变等,临床疗效确切。劳老运用药理研究成果治疗疑难病,拓展了中药的适应证,值得临床借鉴。
5 典型病例
黄某,男,63岁,2016年12月2日初诊。主诉:腹泻1月余。大便日行三四次,质烂,有黏液脓血,伴见左下腹疼痛,泻后痛减,口干口苦,纳可,睡眠一般,舌淡红,苔黄,脉弦滑。外院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镜下见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易出血。病理示:黏膜慢性炎症(急性活动期)。西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久痢,辨证:肠道湿热、气血凝滞。治法:清热祛湿、理气行血。方用溃结灵方加减,药用:救必应30g,败酱草30g,仙鹤草30g,漏芦 15g,大叶紫珠 30g,青黛 5g,甘草 6g,陈皮 10g,地榆炭 30g,苦参 15g,法夏 15g,佩兰 15g,白术 15g。共7剂,日一剂,水煎服。配合溃结灌肠方:救必应30g,败酱草 30g,毛冬青 30g,白及 15g,蚕砂 30g(包煎),青黛5g(包煎),地榆30g,甘草12g,儿茶2g。水煎剂,保留灌肠,日一次。
12月9日二诊,患者诉大便日行二三次,仍见黏液脓血,平素易疲倦乏力,纳眠可。舌淡红,苔薄黄,边有齿痕。中药处方为前方去大叶紫珠、青黛、佩兰,改用药对石菖15g配豆蔻15g,加黄芪30g。共14剂,日一剂,水煎服,同时配合以上灌肠方,保留灌肠,日一次。
12月23日三诊,患者诉大便日行一二次,便质较前好转,可见黏液,无脓血。另诉夜尿频繁,夜间小便三四次,量少,纳眠可。舌淡红,苔薄黄,边有齿痕。守二诊方,去地榆炭、苦参,加淫羊藿15g。共7剂,日一剂,水煎服,同时配合以上灌肠方。患者病情较前好转,灌肠改为隔日一次。
12月30日四诊,患者诉无腹痛,大便日行一二次,成形,纳眠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中药守上方继续服用7剂,建议患者门诊定期就诊,随症加减。一年后随访,患者未见复发。复查肠镜示:乙状结肠慢性炎,乙状结肠未见水肿、充血及糜烂。
按:劳老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岭南地区由于其地域环境影响,湿热证为本病基本证候。脾虚则运化失职,湿邪内生,日久郁而化热,故致湿热蕴结于肠,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上当以健脾祛湿为主,兼以清热凉血。本病病情迁延,易反复发作,临床应首辨虚实缓急,病程治疗中应始终注意顾护胃气;同时配合中医特色灌肠疗法,可使病情内外兼施,疾病乃愈。
6 结语
以上介绍的是劳绍贤教授长期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和精华,劳老重视舌诊,凭舌辨证分型用药,临证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病证症结合;衷中参西,对于疾病都有特定的基础方和用药配伍。对于证,基础方针对明确的证型,随证选用;对于不同的症状,用药随症加减并且都有独特的中药发挥。由于岭南地处潮湿,伴随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改变,脾胃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劳老毕生致力于脾胃病证的研究,临证中将脾胃疾病总结为脾胃湿热、气滞胃肠、脾胃气虚、气阴两虚4大基本证型,治疗中尤重清热祛湿,湿去则热孤,劳老谓此为治本之法;药对良方随证用之,此为治标之要。劳老临证用药经验丰富,深入研究其临证用药规律,对于提高脾胃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