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腹股沟皮肤肿块为首发表现的ALK+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2019-01-04李梦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本例腹股沟淋巴瘤

陈 君 陈 健 李梦华 邓 琳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肿瘤细胞呈间变性,CD30+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发病率为NHL 的2%~7%[1]。在2016 年WHO 修订的淋巴瘤分类H1 中,ALCL 被分为4 种类型:(1)ALCL,ALK+;(2)ALCL,ALK-;(3)原发于皮肤的ALCL;(4)隆胸相关的ALCL[2]。该病临床较少见,表现特殊,病理诊断难点多,容易误诊。现报道1 例以腹股沟皮肤肿块为首发表现的ALK+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5 岁。因“右侧腹股沟肿块2 月余,再次增大伴红肿疼痛2 天”,于2016 年6 月16 日再次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2016 年4 月患者洗澡时发现右腹股沟肿块,质软,活动度可,压之稍疼痛,给予服药抗炎治疗,疼痛未缓解,肿块1 个月来进行性增大,疼痛加剧,影响行走,故至就诊,查CT 示:右侧腹股沟区团片灶,感染性病变首拟。T-SPOT(-),活检提示:“右腹股沟”皮肤组织,表皮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小脓肿形成,表皮增生,上皮脚下延,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于2016 年5 月31 日我院按“淋巴结炎”予抗炎等对症治疗,治疗7 天后好转出院。2 天前患者右腹股沟肿块再次增大伴红肿破溃疼痛,故再次就诊。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近期体质量下降10 余公斤。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殊,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隆起,无叩击痛,沿输尿管走向无压痛。脊柱四肢无异常。专科检查:右腹股沟区可及3cm×2cm 大小半圆形质软肿块,表面破溃,活动度尚可,压痛(+)。外生殖器无殊。辅助检查:C-反应蛋白148mg/L,血清降钙素原正常;血沉、生化、尿常规基本正常;影像学检查: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双侧腋下多发淋巴结可及;右侧腹股沟区因敷料遮挡无法扫查,左侧腹股沟区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后腹膜未见异常回声团块。颈椎、胸椎、腰椎及肋骨弥漫性骨骼损害,考虑淋巴瘤浸润。骨髓活检及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第二次入院后再行“右腹股沟肿块活检”示:肉芽组织内见有明显异型的大细胞生长,核仁明显,胞浆嗜酸,核分裂易见,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ALK 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CK[-]、LCA 部分[+]、S-100[-]、HMB45[-]、EMA[+]、CD2 弱[+]、CD3 灶性[+]、CD5 灶性[+]、CD7灶性[+]、CD43[+]、CD30[+]、ALK[+]、Bcl-6[+]以CD4[+]为主,CD8 少许[+]、CD10[-]、颗粒酶B[+]、TIA-1部分[+]、CD20[-]、PAX-5[-]、MPO[-]、Bcl-2[-]、CD21[-]、CD56[-]、CXCL-13[-]、CD68 灶性[+]、Ki-67[+]>90[%]、原位杂交:EBER[-],FISH:ALK 基因重排:(+)。诊断:ALK+的ALCL(IV 期B)。治疗经过:患者确诊后予DA-EPOCH 方案化疗(具体:依托泊苷针0.085g QD d1-4+长春地辛针1mg QD d1-4+表柔比星针24mg QD d1-4+地塞米松30mg d1-5+CTX d5),并规律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化疗后右侧腹股沟肿块明显缩小,四次DA-EPOCH 方案化疗后患者于2016 年9 月20、21 日行外周血干细胞单采术。第五次hyper(CVAD)-B 方案化疗(具体:甲氨蝶呤2g d1+阿糖胞苷3500mg q12h d2-3)。2016 年10 月19 日行第六次DA-EPOCH 方案化疗,剂量如前。于2016 年11 月29 日行BEAM方案化疗预处理(具体:司莫司汀550mg d-7,VP-16 0.14 Q12H d-6~-3,ARA-C 180mg q12h d-6~-3,马法兰250mg d-2)于2016 年12 月7 日回输干细胞5.15×106/kg,移植过程顺利。复查PET-CT 提示未发现高代谢病灶。后每隔3 个月复查1 次,随访至今,疾病无复发迹象。

2 讨论

ALCL 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外周T 细胞淋巴瘤,临床少见,肿瘤细胞起源于活化的细胞毒T 细胞,部分为裸细胞,因此大多数为T 细胞表型[2]。ALK+与ALK-ALCL 在形态、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上无明显差异,但后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结外病变的发生率较低,常规治疗疗效差,预后不良。ALK+ALCL多见于小于40 岁的年轻男性患者,常存在染色体t(2:5)转位,CD30 和EMA 表达率较高,临床上常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组织,最常见于骨、皮肤或软组织和肺等结外器官,某些患者也常出现发热等B 症状,但罕见有累及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4]。有研究报道,ALK+ALCL 患者使用CHOP 化疗方案(环磷酰胺、阿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效果佳,总有效率达92.3%,完全缓解率为61.5%,均与国内外报道相似[5]。此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也是判断ALCL 预后的一项重要独立因素,分越高,预后越差。本例患者为ALK+ALCL,以右侧腹股沟皮肤肿块为首要表现,第一次活检未深切,未做免疫荧光,病理诊断按“炎症”抗感染对症治疗好转后很快复发加重,再次活检确诊,当时患者有发热,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多发淋巴结可及;颈椎、胸椎、腰椎及肋骨弥漫性骨骼损害,故确诊时即:ALK+的ALCL(Ann ArborIV 期B IPI 评分4 分,危险度分层为高危组)。患者疾病分期较晚,IPl 评分较高,且疾病进展迅速,但患者病理结果提示ALK+,如早期进行积极治疗,可能会获得良好预后。患者确诊后行一线治疗:DA-EPOCH 方案化疗,共化疗6 个疗程并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T-ASCT)治疗,现患者进入随访阶段,一般情况良好。

本例诊疗经过提示:恶性肿瘤多为无痛性肿块起病,本例患者局部疼痛性皮肤肿块起病,容易误诊为皮肤感染性疾病,但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并有体质量减轻、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时,应提高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并做好病理诊断的每一个环节,结合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此外,ALCL 诊断上,不能仅依靠病理形态学诊断,应结合免疫表型(CD30+)提高诊断准确性,治疗上,AKL 和IPI 是评估其疗效的最佳指标,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本例患者虽然确诊时即为IV 期B,IPI 评分4 分,但ALK+,予以DAEPOCH 方案化疗联合HDT-ASCT 治疗后,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AKL+的ALCL 患者是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好的一个类型,通常发生于年轻患者,但诊断时分期即较晚,并多伴B 组症状,且病情进展快,治疗上采用多药联合化疗,虽未有统一标准方案,但该病例常规一线化疗联合HDT-ASCT 治疗,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及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本例腹股沟淋巴瘤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窗外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