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类通识课程建设研究

2019-01-04卢海英

关键词:通识军事海洋

卢海英 杨 新

(1 浙江海洋大学 体育与军训教育部,浙江 舟山 316022;2 南京大学 军事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93)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包括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个方面。其中,军事理论教学课程,既有大学生军事理论必修课程,也有军事类通识课程。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开设了诸多军事类通识课程,对于推动高校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国防观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类通识课程建设方面,有许多基本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探索。

一、军事类通识课程的科学内涵

普通高等学校鼓励教师开设通识课程,但对什么是军事类通识课程缺乏界定。因此,加强军事类通识课程建设,首先需要探讨通识课程与军事类通识课程的科学内涵。

(一)关于通识课程的内涵

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对于通识课程目前并没有公认的和统一的界定,多数学校只是粗略地将“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或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归入通识课程,把“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归入专业课程。衡量通识课程有三个标准:第一,其目的是非专业性质的(教育目的);第二,开课通常面向全校学生(开课对象);第三,在修读方式上实行必修和限制性的选修(修读方式)。关于通识课程的设置问题上,我国学者目前基本上能达成某种共识,即建立以开设一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主,以开设“专题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为辅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1]通识教育课程在构成方面存在着“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的现象,“拼盘化”现象比较严重,课程体系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缺乏基础性、融通性和人文性,偏向应用型和专业化。[2]“通识课程不同于专业课程,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而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使其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通识课程也不同于素质课程,素质教育更多地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调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识课程的特点在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3]

综合以上看法,笔者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通识课程,是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念,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训练、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塑造完整人格,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非专业教育性质的必修和限制性选修课程。

(二)关于军事类通识课程内涵

什么是军事类通识课程呢?笔者认为,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军事类通识课程,是基于现代通识教育理念,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越多个军事学学科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军事能力训练、开拓学生军事视野、发展学生军事思维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军事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非军事学专业教育性质的必修和限制性选修课程。其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类通识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是基于大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军事与国防知识,跨越多个军事学学科领域和众多非军事学学科领域重组教学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以及综合军事素质的非军事专业教育性质的课程。广义层面的军事类通识课程,既包括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军事理论必修课和军事技能训练必修课,也包括了各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限制性选修类军事课程。而在教学实践中,一般仅从狭义层面来理解军事类通识课程,即不包括一般的军事类素质课程、军事讲座和大纲规定的课程,而专指非军事专业教育性质的限制性军事选修课程。

第二,军事类通识课程的开课对象,是学校全体学生。一般而言,军事类通识课程对不同学科学生都应当具有广泛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能够开拓学生的军事视野、提升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军事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第三,军事类通识课程的修读方式,不以学生须已修读系统性军事专业知识为前提,一般为任意选修或限制性选修。限制性选修,一般也以学生兴趣和选课学生人数限定为主。

二、军事类通识课程选题与申报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类通识课程建设,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军事教师如何选题和申报课程。如果选题不好、不会申报,就难以开设军事类通识课程。

(一)军事类通识课程选题

军事教师在学校准备申报军事类通识课程时,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喜欢,老师能够驾驭

许多高校开设了《孙子兵法》、军事谋略、海洋安全、信息化战争典型战例、野外生存等军事通识课程,老师在选择开设的军事类通识课程选题时,也不能仅仅考虑学生是否喜欢的问题,还要考虑老师自身能否驾驭课程的问题。如果老师在某个课程方面知识积累和理论功底不具备,最好不要开设这样的课程,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被学生称之为“水课”。

2.紧贴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决策或政策

给大学生开设军事类通识课程,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不但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军事与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拓展大学生的战略视野、提升战略思维能力,还要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英雄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因而,开设军事类通识课程,课程选题方面就必须紧贴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战略决策或政策,要与党中央、中央军委确立的国防教育战略部署和教育目标相一致。

3.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

开设军事类通识课程,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与需求来开设一些军事类的通识课程。例如现在的大学生对武器装备非常感兴趣、对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感兴趣、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创业感兴趣、对军事谋略和《孙子兵法》也非常感兴趣。这些课程,紧贴大学生需求,有一定的前景。

(二)军事类通识课程申报

军事教师怎样成功申报一门军事类通识课程呢?笔者认为这个申报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与教务处沟通—有意义的选题—组织教学团队—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理论讲授和实践环节—设定开课人数和考核方式—配套教材和教材建设—MOOC 资源运用与开发—课程培训与推广。

三、军事类通识课程专题设计

成功申报了军事类通识课程后,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修改课程专题构成,构建一个比较好的课程体系。

(一)紧扣教学目的和课程涉及的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设计教学专题

一般来讲,军事类通识课程体系的设计,不仅仅只考虑教学目的,还要考虑课程体系涉及的理论体系及其内在的逻辑。要从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来设计教学专题构成问题。以笔者开设的《海洋安全与海洋安全战略》课程为例。

1.紧扣教学目的设计教学专题

笔者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的发展与安全的价值与意义,了解海权理论发展历史、了解海权与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了解世界海洋安全形势和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思考如何维护海洋安全的战略与对策,还要了解海洋强国的海洋战略问题,并增强建设海洋强国的信心,等等。整个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由这些教学目的组成。所以设计课程的专题,要把这些教学目的都涉及到。

2.紧扣课程涉及的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海洋安全与海洋安全战略课程涉及的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这也是设计本课程教学专题时必须考虑的。笔者认为,海洋安全与海洋安全战略这个课程涉及的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应当是:中国的海洋构成与地缘战略环境特点及价值—海权理论发展及海权与大国兴衰经验教训—世界海洋安全总体形势—中国海洋安全形势—世界主要国家海洋战略与海洋政策—海洋安全战略理论与主要国家海洋安全战略调整—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维护中国海洋安全的措施与思考。当然,这个内在逻辑只是其中的一种思考,还可以变化出多种内在逻辑来。有了这个课程涉及的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的清晰认识,再结合教学目的,就可以设计出十几个比较好的教学专题,从而构成一门《海洋安全与海洋安全战略》的课程体系了。

(二)精致设计每一个教学专题

课程体系设计好后,就需要精致地设计好每一个教学专题。因为一门课程的总体质量,取决于每一个专题的质量。

1.按照高水平讲座设计和准备每一课

这是精致设计每一个专题的基本要求。因为高水平的讲座课,理论要有深度、观点要新颖、例子要具有现实性、思考要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指导性及预测性、互动要恰到好处、设置的课堂悬念要吸引人和巧妙,等等。

2.注重课程理论框架搭建

军事类通识课程涉及的学科理论较多、内容相对庞杂。如果整个课程各个专题的设计,只是按照讲座课的框架来设计每一个专题的话,整个课程的理论框架就难以搭建起来。所以在设计通识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框架,然后拆分成十几个专题,各个专题之间有内在的理论逻辑性。

3.突出专题的理论性和独特思考,以理取事、以事说理

一堂好的军事类通识课,我们既要参考和介绍别人的理论和观点,也要提出自己的理论和观点,更要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另外,一堂好的军事类通识课,一定是以讲理论为主,讲例子为辅助。否则整个课几乎都是在讲故事,学生虽然听得开心,但最终难以达到开设军事类通识课程的教育目的。

四、军事类通识课程相关建设

成功申报了一门军事类通识课程后,除了设计好课程体系和认真备课外,还需要加强相关的课程建设,才能把一门军事类通识课程建设成为优秀的通识课程。

(一)加强课程团队建设

加强军事类通识课程团队建设非常重要。一般应当建立一个3-5 人的课程团队。其优势一是优势互补,可以发挥各自的长处;二是备课和授课的工作量相对较小;三是生病和出差时能有人替课;四是老师来源的多样性和不同风格的授课风格,会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加强课程团队建设。

(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军事类通识课程教学质量,是加强课程建设最为重要的方面,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利用好学生演讲、课堂提问、翻转课堂

提高军事类通识课程教学质量,除了提高老师的授课艺术外,首先是要利用好学生的演讲交流。可以在每次课前让学生演讲交流,学生通过听同学的演讲,能够知道别的同学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独特的思考,能够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提问也是一个提高授课质量的好办法,老师要多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也要鼓励学生多向老师提问;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已经普遍运用,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研究,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是非常有好处的。

2.自己制作微课辅助教学

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有的基本理论不必在课堂上讲述,但又必须让学生了解,就可以制作微课,发到建好的教学QQ 群或微信群里让学生自学,或者让学生自己录制一些微课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3.结合教学需求给学生开1-2 次视频欣赏专题课

现在给学生上课,都离不开在课件中插入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好。笔者在《海洋安全与海洋安全战略》课程中,专门开了一次视频欣赏课。收集相关视频,按照中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与挑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面临什么挑战、如何维护中国的海洋安全等等完善的逻辑思路,把相关的视频组合到PPT 中,边讲边看教学效果非常好。

4.发挥好学生助手的积极性和作用

学生助手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平时可以让助手负责学生签到与管理;二是演讲交流课上,让学生助手写主持词和当主持人;三是让助手搜集学生的教学意见反馈;四是让助手撰写新闻报道、拍摄照片和短视频积累教学资源。另外,学生助手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自己策划一些活动,参加课程的学生自发参加活动,增强了课程班级同学的学习共同体感受。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军事类通识课程,既是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方式,更是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正确理解军事类通识课程的科学内涵、选择学生喜欢而且符合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决策和政策的课程,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课程质量建设,充分发挥军事类通识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通识军事海洋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