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盛教授治疗郁证验案1则
2019-01-04辛宇咛付玉娟徐佳男
辛宇咛,付玉娟*,徐佳男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胡永盛,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潜心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近70年,善用经方化裁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用药注重阴阳平衡制约。本文辑录胡教授治疗郁证验案1则,详叙其临床诊疗过程及辨证特点,以餮同道。
1 医案实录
刘某,女,40岁。初诊日期:2010年7月26日。
患者初发中耳炎,耳鸣,就诊时自述两周前情绪波动较大,持续至今。现症:头痛,喉中梗塞,精神抑郁,胸部闷塞,面色暗黄,经期提前,经量多且有血块,舌质干、舌色黯、舌体胖、苔薄黄,脉沉细。初诊为郁证,痰气郁结证。
辨证要点:脾虚肝郁,气滞湿聚;
治疗原则:开郁化痰,理气化瘀;
处方:法半夏15 g,土茯苓25 g,广陈皮20 g,胆南星20 g,枳壳20 g,桃仁15 g,红花15 g,槟榔片15 g,夏枯草20 g,金银花40 g,甘草10 g,4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每日早晚各1次。嘱患者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勿动怒。
二诊(2010年8月2日):服药4剂后,患者喉中梗塞症状减轻,现面色暗,大便每日1-2次,仍觉精神低落、忧思抑郁,胸部满闷,不寐,舌质干,舌体胖大,左脉弦细,右脉弦数。胡教授认为患者痰瘀互结症状明显减轻,现主要以气机不畅为主,故更方:百合20 g,乌药20 g,木香15 g,郁金15 g,浙贝母10 g,远志15 g, 沙参15 g,芡实25 g,甘草10 g,佛手20 g,砂仁15 g。7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每日早晚各1次。
三诊(2010年8月13日):患者仍觉精神抑郁,胸部闷塞,头面发麻,失眠,足心热,舌体胖大,苔厚,左脉细数,右脉沉细。处方:百合20 g,乌药20 g,浙贝母10 g,远志15 g,香附15 g,青皮15 g,砂仁15 g,炒枣仁25 g,山药40 g,生龙骨50 g,甘草15 g。4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每日两次。
四诊(2010年8月20日):患者自述汗多,身体疼痛,鼻腔阻塞,舌胖大有齿痕,舌质干,苔厚,左寸沉弦、关数、尺沉,右寸涩。处方:藿香10 g,佩兰20 g,砂仁15 g,白豆蔻15 g,百合20 g,乌药20 g,佛手20 g,连翘20 g,香附15 g,合欢花20 g,木蝴蝶20 g。4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每日早晚各1次。
五诊(2010年8月27日):患者自述抑郁症状减轻,余症亦有好转,望继续治疗。处方:百合20 g,乌药20 g,生地40 g,砂仁15 g,连翘20 g,大腹皮20 g,炒枣仁25 g,枸杞子25 g,生龙骨40 g,生牡蛎20 g,浙贝母10 g,甘草10 g。4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每日早晚各1次。
六诊(2010年9月4日):患者情绪低落,忧思抑郁,胸部满闷,症状明显减轻,夜易惊醒,晨起吐痰,舌质干,舌体胖大有齿痕,左脉沉细,右脉弦。处方:百合20 g,乌药20 g,郁金10 g,远志15 g,炒枣仁25 g,浙贝母10 g,白豆蔻15 g,合欢15 g,夜交藤20 g,珍珠母50 g。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少生气,服药7剂,诸病皆去,随访未见复发。
2 临证感悟
郁证是中医病名,因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胁胀,或喜怒易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脏躁、梅核气等病证也属本病范畴。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焦虑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郁证之病名首见于明《医学正传》,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五气之郁”以及“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论述,更有《金匮要略》中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此处“咽中如有炙脔”即本文医案初诊二诊中的“喉中梗塞”。《类证治裁·郁症》中又有“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伤血,终乃成劳。主治宜苦辛凉润宣通。”[1]《丹溪心法》提出了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治疗方剂。《临证指南医案》载有“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强调患者自身心态调适的重要意义[2]。
而西医学为缓解部分症状减轻痛苦,对本病的治疗大多采取对症治疗及其他治疗如精神疏导等。中医学治疗郁病则大有优势,尤其是在根治疾病,预防再发等方面。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较深也较精确,诊断方面重视忧愁、多虑、悲伤、郁怒等情志内伤的病史,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治疗上则根据气郁化火、肝气郁结、痰气郁结、血行郁滞、肝肾阴虚、心脾两虚、心神惑乱、心阴亏虚等不同分型,以疏肝解郁为主要治疗方法,进一步分证论治。
胡教授在初诊时得知本案患者由于生气,导致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失职,导致气机郁结,气郁则湿聚,湿聚则生痰,终致痰气郁结。气机不畅,郁而化热,热灼血瘀,而形成痰瘀互结而夹瘀之证。故治疗以开郁化痰,理气化瘀为主。方中以法半夏、土茯苓、广陈皮、胆南星、槟榔片、枳壳化痰理气为主,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夏枯草、金银花清热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开郁化痰,理气化瘀之效。二诊时患者痰气郁结、少腹血瘀之证已缓解,主要以气机不畅为主,故更方以调畅气机为主,乌药、木香、郁金、佛手实为理气之佳品,砂仁善化湿行气,方中理气药为主,为防耗气伤阴,故增加百合、沙参、浙贝母等既能滋阴清热,且能开郁散结。辅以远志以安神定志。三诊时患者失眠症状加重,故在调理气机之方中加入炒枣仁、生龙骨等潜镇安神之品。四诊时为感冒末期症状,患者湿邪留恋症状明显,故加强化湿之力。在理气基础上加藿香、佩兰、白豆蔻等芳香化湿之品。胡老治病辨证准确,用药如神,扶正祛邪,根据正邪势力对比而调整最佳治疗方案,一旦确诊,效不更方,持续用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正如《医方考》所言“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疏通,郁于何有?”[3]本案郁证病因为情志失调痰气郁结,治疗以理气祛痰散结为主,疗效显著,本案总结了胡老临床治疗郁证思想经验,为临床抑郁症等的治疗提供了诊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