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教学
2019-01-04王龙芹
王龙芹
(滨海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500)
在儿科护理临床教学的工作中,应采用最佳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带教工作,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道德感。
1 儿科护理临床教学问题
1.1 教学资源问题
对于儿科护理而言,此专业学科有着一定的细化特点,专业性很高,需要学习与使用的先进技术也很多,对于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实际教学的工作中,由于资源的限制,只能带领学生到一些病区之内进行学习,无法引导学生接触到其他相关疾病,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减少,不能更好的引导其学习技能。
1.2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
儿科的环境较为繁琐,护理工作者每天需要面临的工作内容也很复杂,在带教的过程中,没有闲暇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一些教师甚至会因为害怕麻烦以及纠纷,不愿意学生参与到临床工作中,只能自己示范,难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1]。
1.3 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儿科护理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中,未能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工作制度,不能利用制度方式规范带教人员的行为,也无法起到学生的约束作用,难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创建科学化的带教管理体系,对教学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2 儿科护理专业的临床教学建议
2.1 正确的选择教学方式
要求带教人员有着一定的职业道德感,充分意识到学生学习与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协调,为其留有充足的实践操作空间。在此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的教学特点与需求,为学生创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创建大课教育体系、病区讲座体系、查房实践操作体系、示范体系。对于大课体系而言,主要是组织医院当中的专家为学生讲解护理知识,提升教学的专业性水平。而病区讲座活动,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每次的内容都不得重复,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操作的内容,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与技术知识,以此来弥补传统带教方式的不足。在查房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带教人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病例,指导学生对这些病例的患者进行查看,此时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搜集疾病知识与护理工作内容,使其在自主探讨之后分析与解决问题,勇敢的向带教人员提出疑问,以此促使学习水平的提高[2]。
2.2 护理部门以及教学研究室的共同管理
两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共同的进行管理,全面调查临床教学情况,对教学计划的实际实施状况进行检查,遵循层次性的原则,及时发现教学工作的质量问题,采用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以免出现差错。与此同时,在每一批学生学习结束之后,还要进行双向类型的测评,将各类信息技术的反馈给相关教师以及学生,并且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与意见[3]。
2.3 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应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大入科培训工作力度,并提出带教工作的具体要求,致力于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与水平,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①在入科培训方面,要求带教人员可以热情的接待学生,积极的为其讲解区域环境内容与实际情况,并讲解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加大安全教育工作力度,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还需针对学生进行沟通技巧方面的教育,使其学会与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合理参与到护理的实践操作活动中。②为了提升带教工作质量,应制定完善的带教管理制度,要求做好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工作,促使儿科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可以制定一对一的带教制度,要求带教老师可以按照要求以及具体的程序开展工作,为学生讲解重点与难点知识,如果发现带教老师为了逃避责任不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就要对其进行惩罚,以此提升其带教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工作中保证自身教育以及示范的规范性、标准性,形成科学化的教学模式。
2.4 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临床护理专业带教老师应当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以便于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育,使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互之间正确的进行合作与协调。与此同时还需转变以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的搜集与获取儿科护理专业的知识,明确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并创建专业化的工作体系,以此增强整体教育效果,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与实践模式。
3 讨 论
在儿科护理专业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临床教学工作的合理落实与实施,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合理的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并使其形成团队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出临床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