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2019-01-04蒋小明
蒋小明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中山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由于长期血流对瓣膜及其纤维支架的冲击、慢性肾功能不全、二尖瓣脱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诸多因素,造成瓣膜结缔组织增厚、钙化、纤维化以及退行性病变从而引起瓣膜及其支架功能异常的综合征称为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以下简称SCVD)[1]。心脏瓣膜钙化疾病发病机制相似于动脉粥样硬化,临床SCVD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增长亦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早期及时正确评价、诊断对患者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SCVD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轻中度患者常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常见误诊为冠心病,导致患者不能及时施予有效治疗方案。本文旨在就超声心动图应用在SCVD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诊的SCVD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志愿者63例作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61~74岁,平均(64.2±3.9)岁;研究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60~75岁,平均(64.6±4.1)岁,并将肝肾功能损害、先天性心脏病、钙磷代谢紊乱和有瓣膜置换史患者排除在外,63例SCVD患者均符合SCVD相关的诊断标准。63例患者及其家属和63例志愿者均知情本次研究详细内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耐心为受检者讲解检查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认真校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参数,并将诊断仪的探头频率设置在2.5 MHz~3.5 MHz,指导患者行左侧卧位,从受检者的左胸骨旁依次探测左心室长轴切面和一系列短轴切面,然后把探头推至心尖部位,对心尖四腔、心尖五腔、心尖三腔进行仔细探测,以及剑突下和胸骨上窝切面。建立多普勒血流成像、M 型成像和二维成像;检查心脏瓣膜形态、运动、钙化部位、反流及狭窄情况。对心壁厚度、室壁搏动幅度和心脏腔室等(LAD-左房内径;LV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测定。上述所有检查均由本院拥有4年以上临床超声检查经验的医师完成[2]。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SCVD患者的心脏形态改变、瓣膜形态、瓣膜功能改变等超声形态特征,并对比两组受检者的各心脏功能指标(LAD、LVD、LVEF)。主动脉瓣钙化超声诊断标准为:瓣环存在局限性斑块(回声反射性增强),瓣叶基底部或瓣体增厚>3 mm(回声增强),瓣体活动僵硬。二尖瓣钙化超声诊断标准为:二尖瓣环回声增强,以后叶瓣环受累最多,瓣体及根部增厚、变形,腱索或乳头肌增粗呈局限性回声增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受检者的LAD、LVD、LVEF指标
研究组的LAD、LVD、LVEF分别为(49.1±4.2)mm、(56.7±4.5)mm、(51.6±6.8)%,参照组的依次分别为(31.7±3.6)mm、(43.6±3.5)mm、(69.9±11.0)%,两组数据对比可知研究组的LAD、LVD指标比较明显要高出参照组,LVEF指标与参照组对比要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研究组患者的心脏形态改变和心脏瓣膜病变的超声特征
研究组63例患者中检出左心室心肌肥厚4例(6.3%)、左心房扩大23例(36.5%)、全心扩大8例(12.7%)。
研究组患者均为轻-中度狭窄和反流,其中主动脉瓣反流29例、主动脉瓣狭窄7例、主动脉瓣反流伴狭窄9例、二尖瓣反流16例、二尖瓣反流伴狭窄2例。经超声诊断,研究组共包括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钙化8例(12.6%)、二尖瓣钙化13例(20.6%)、主动脉瓣膜钙化41例(66.67%)。二尖瓣钙化超声表现为:二尖瓣环(以后叶瓣环受累最多)、瓣根部及瓣体表现为局限性增厚和回声增强;主动脉瓣钙化的超声表现为:瓣环及瓣叶基底部钙化,呈局限性斑块状回声增强,瓣膜受累程度较重则可累及瓣膜尖部从而导致瓣叶活动功能受限制,且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还可累及主动脉窦部及冠状动脉起始部而影响冠状动脉灌注。
3 讨 论
SCVD是老年人特有的心脏瓣膜病,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退行性病变,由于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平均寿命的增长,致使该病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成为严重威胁年龄较大人群生命健康的一类心血管系统疾病。但由于本病进展缓慢,无症状到亚临床期可长达数十年,并且发病隐袭病程缓慢,超重、糖尿病、吸烟史、高血压史及高胆固醇等因素均是该病的高危因素。早期很难进行临床诊断还可能并发栓塞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症状,相关研究指出SCVD已成为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在其发病时会成倍增加脑卒中的危险,临床上由于认识不足和年龄大者易偏于冠心病的诊断,因此检查过程中应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漏诊错诊。超声心动图是无创性评价瓣膜结构和功能的首选方法,可以检测到瓣膜增厚及钙化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相对简便、可重复性强、同时能够对血流速度和方向进行动态观察从而准确的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通过分析瓣膜的形态功能了解病变程度[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钙化8例(12.6%)、二尖瓣钙化13例(20.6%)、主动脉瓣膜钙化41例(66.67%),可能是由于主动脉瓣处在左室出口,左室压力和机械压力均较大,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收到血液冲击力最大,导致主动脉瓣膜胶原纤维发生断裂的缘故。相关研究数据统计显示SCVD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利用其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够更好分辨软组织,能将心腔、瓣膜和室壁等结构清晰显示,检出率8.0%~48.0%,与此同时还能够检测患者的心室舒张功能和心腔结构,全方位立体观察病变情况。此外较于心脏核素显像和心脏导管有创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无论从价格、创伤等方面比较,使的患者更易于接受,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充分运用超声心动图对SCVD进行诊断,其价值愈加受到肯定。
综上所述,超声心动图应用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检查诊断中能够对心脏瓣膜形态及功能做出判断,并直观观察到钙化部位和钙化程度,临床应用可行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