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76鲁西南地区蒜套栽培技术
2019-01-04陈伟赵云雷桑晓慧王桂峰赵佩魏学文崔艳利龚海燕王红梅
陈伟,赵云雷,桑晓慧,王桂峰,赵佩,魏学文,崔艳利,龚海燕,王红梅
(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 安阳 455000;2.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济南 250000)
鲁西南地区是传统的大蒜种植地区,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推广了大蒜套种棉花的种植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棉花、大蒜生产的发展与生产水平的提高[1-2]。但是近几年由于对棉花品种的选择混乱及配套种植技术缺乏,限制了蒜套棉效益最大化的实现[3]。
中棉所76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抗虫基因棉中熟杂交种,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1)[4]。该品种株形清秀,营养枝弱,赘芽少,丰产,吐絮集中且早熟性好;近几年在鲁西南地区与大蒜套种,表现出优质、丰产的特性,为蒜套棉种植提供了品种保障,在稳定当地棉花种植面积及促进增产增收发挥了作用。为更好推广应用中棉所76 与大蒜套种模式,现总结蒜套棉种植技术,以供参考应用。
1 大蒜
选用优良的大蒜品种于10月中旬播种。依据不同的套种模式,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加强肥水统筹,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同时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的原则,做好追施越冬肥、返青肥等工作,稳定大蒜产量。
2 棉花
2.1 种植模式
依据实际情况,可采用4-1 式或4-2 式种植,即每4 行大蒜中间种植1 行棉花或2 行棉花,其中大蒜间行距18~20 cm,株距15 cm。每4 行大蒜间留置40~50 cm 空白地种植1 行棉花,棉花行距105~110 cm,株距 25 cm; 或每 4 行大蒜间留置60~75 cm 空白地种植2 行棉花,棉花大行间距105~110 cm,小行间距25 cm,株距均为25 cm,密度为每公顷3.75 万株左右为宜。
2.2 播种
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4月上旬育苗,4月底5月初移栽。小面积可采用营养钵育苗法。连片种植时推荐使用穴盘育苗法,棉苗抗逆性强,返苗期短,且节省成本。
2.3 保膜补苗
大蒜收获时要保全地膜,并查补棉苗,缺苗处可移栽补种已育大苗,并及时浇水。
2.4 肥水管理
一般不施苗肥。也可依据前茬作物施肥情况,在移栽后7~10 d 内结合大蒜浇水,轻施苗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蕾花期及时追肥,具体在6月下旬、回收地膜后结合中耕施用,每667 m2施尿素10 kg;花铃期的追肥十分重要,一般在7月上中旬结合中耕起垄施肥1 次,每667 m2施复合肥30 kg。另外依据生长情况可叶面喷施1%~2%尿素加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晴天下午在中上部叶片背面喷施为宜。
2.5 化控
一般应进行两次化控:第1 次在初花期,每667 m2喷施缩节胺 2~2.5 g; 第 2 次在打顶后 7~10 d,每 667 m2喷施缩节胺 3~5 g。依据田间长势情况酌情增加化控次数。
2.6 整枝及打顶
一般在6月上中旬棉花现蕾后,将第1 果枝以下的叶枝连同主茎叶全部去掉。按照“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高到不等时” 的原则,在果枝达到14~18 个或株高110 cm 左右时应立即打顶去一叶一心,一般时间在7月上中旬,要求一次打完。
2.7 病虫害防治
以蚜虫、盲蝽、烟粉虱等为防治重点。做好预测预报,积极实行统防统治,采用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早查、早防、早治净。
蚜虫可采用10%吡虫啉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加水喷雾防治;盲蝽重点防治2 代、3 代,可用10%吡虫啉或3%的啶虫脒和1.8%阿维菌加水喷雾防治; 烟粉虱可用60%吡蚜酮和20%烯啶虫胺加水喷雾防治。
2.8 收获
选晴天晨露干后进行,只采摘完全吐絮花,不采摘露水花、僵瓣花、剥桃花;采摘后充分晾晒、分存、分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