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夏津县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成效与收获

2019-01-04李如军李雪王传新

中国棉花 2019年7期
关键词:项目区棉花高产

李如军,李雪,王传新

(山东省夏津县农业农村局 253200)

山东夏津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素有“银夏津”之称。全县耕地总面积 6 万 hm2,总人口54.6 万,其中农业人口43.5 万人,2004年历史最多植棉面积4.32 万hm2。近几年,受棉花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植棉效益相对较低,棉田面积逐年下滑,2018年达到低谷,面积仅有 0.87 万 hm2。面对棉花生产不利局面,县委、县政府出台了(2015—2020年)棉花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扶持政策,为切实转变棉花生产方式,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牢固树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种植业“稳产能、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加快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县组织开展了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对推动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项目批复实施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精心组织,全面部署,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集成高产栽培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落实各项创建技术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在确保“零增长”的基础上,农药普遍比常年少喷1~2 次,每公顷节本150~225 元;绿色防控示范区效果更为显著,农药防治效果从过去的91%提高到96.2%以上。全生育期实行机械化防治,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配方施肥和缓控释肥技术,每公顷减少化肥用量75~150 kg,节约成本225 元左右,化肥利用率从往年的32.2%提高到38.4%,通过此两项项目区可节约成本近160 万元。项目区实现良种全覆盖,耕、种、管全部实现机械化,棉花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0%以上。严格按省农业厅测产办法的要求,对项目区的棉田分类进行了产量初测,省(市)棉花专家又进行了抽测验收。示范区34.83 hm2棉田,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 080 kg; 辐射区3 610.2 hm2棉田,平均每公顷产1 815 kg,比项目区前3年平均单产提高20%以上,每公顷增效益4 500 多元,项目区增收2.4 亿元以上。

通过项目实施,总结出了秸秆还田、深翻、增施有机肥、选用良种、施用缓释肥、推广精量点播机、应用降解膜、绿色防控、防早衰等棉花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技术体系,推动了植棉新技术的应用。在保证高产的同时,注重绿色、高效生产,集成的新技术在老棉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1 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推广先进的绿色高效新技术,较传统种植方式有较大幅度的增产,增产达16.3%,每公顷增收3 870 元(按皮棉 15 元·kg-1计算)。同时,还可以节约一定的生产成本,减少施药2 次,每公顷节省化肥投入 150 kg;节省用工 30 个,节本 1 950 元,合计每公顷节本5 820 元。由于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土壤中残留减少,改善了土壤性状,为绿色生产探索了新途径。

1.2 减少了用工,生产水平快速提升

当今阻碍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缺乏、田间管理和收获用工较多。传统的种植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生产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特别是机采棉种植模式、精量点播技术、简化管理、机械一体化作业,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投入,劳动力得到了真正解放,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升,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真正让广大棉农看到了植棉的希望,引发了植棉的热情。

1.3 推动了规模化经营,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和财政金融政策的衔接联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多家棉花种植大户及合作社,项目区从原来的60 多家增加到90 多家。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对转变棉花生产方式、 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全县棉花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管理,创立政府采购主导机制

为确保项目的实施,县里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加强项目的安排部署、督导落实和监督考评工作,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依托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省(市)棉技推广机构,成立了以县农业局棉办主任为组长、有关专业技术专家为成员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聘请省内知名棉花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搞好品种引进、技术筛选、集成配套、生产考察和农民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保障引进推广的品种对路、技术实用、措施领先。

实行政府采购,项目总投入资金155 万元,其中扶贫资金占20.02%。除用于技术宣传、 技术指导、测产验收等部分资金外,其余资金实行政府公开招标采购。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有关规定,委托招标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经过公开招标,完成全部采购任务,签订了政府采购合同。采购的项目物资和作业服务,程序合法、结果公正。

2.2 强化科技创新,构筑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体系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10 hm2的试验区和34.83 hm2示范区,做好绿色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工作。1)新品种试验示范。试验田0.67 hm2,示范田2 hm2,征集近几年审定的鲁棉研37 号、GK102、银兴棉8号、山农棉 14、鲁 6269、鲁 7619 等 10 余个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筛选出最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轻简化、易管理和收获的品种2~3 个,并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2)机采棉种植模式示范。示范田面积6.67 hm2,采用76 cm 等行距种植模式,统一选用鲁棉研37 号,统一田间管理。3)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示范田面积4 hm2,示范食诱剂、黑光灯诱杀、释放赤眼蜂生物防治棉花害虫技术,实现减药节本。4)精量点播新机具示范。示范田面积1.33 hm2,每公顷用种量15~18 kg,一穴一粒,不间苗、定苗,管理同大田。5)降解膜应用示范。示范田面积6.67 hm2,使用氧化- 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6)密度对比示范。面积1.33 hm2,设密度每公顷 5.25 万、6.75 万、8.25 万株 3 个处理,其它措施相同。筛选棉区不同种植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每公顷6.75 万株。

2.3 推广重点技术,做好常规技术措施提升

一是推广防早衰丰产栽培技术。土壤深耕结合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适当晚播、合理密植、系统化控、缓控释肥与速效肥结合、后期根外施肥等综合措施,防止棉花早衰。二是推广棉花轻简化和全程机械化技术。加强棉花精播、施肥、喷药、覆膜一体化播种机推广应用,加快自走式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机械推广应用,加强棉花机收新机具的引进筛选和推广,破解棉花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等技术难题,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三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示范,探索有效的棉花病虫害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污染。推广应用标准地膜,初花期揭膜回收,控制残膜污染,消除“白色污染”。

2.4 开展技术指导,确保措施到位

一是面对面技术指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不定期深入项目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田间技术指导,保证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不少于50 人次。在棉花生育过程中,制定印发了夏津县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指导意见、棉田冬灌和秸秆还田的好处、播种技术意见、各个生育时期管理技术意见等技术明白纸,共计3万余份。二是举办现场观摩会。组织植棉大户、科技示范户共计200 余人参加了观摩活动。根据棉田生育状况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棉花专家围绕棉花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等技术内容进行了重点讲解,并组织学员进行了实地观摩。棉花专家现场讲解了棉花各品种的特点特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解膜应用技术等内容,植保专业合作社的自走式喷雾机进行了现场作业。三是专家现场指导。项目实施以来,得到了各级棉花专家的重视,经常深入项目区检查指导工作。农业部组织北方15 个省市棉花专家来参观考察指导; 中棉所喻树迅研究员亲临试验示范区检查指导工作;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深入项目区,就棉花绿色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等热点问题,开展了研讨活动。并组织示范区科技带头户160 多人,举办了棉花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田间课堂,棉花育种专家就棉花品种的发展历程、新品种的选育与配套技术等做了讲解,现场解答了棉农提出的技术难题,达到预期效果。

2.5 推行社会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

本县充分依托各类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长效的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机制。在试验示范区开展了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统一播种、统一机防、统一田间管理等全程生产服务,为在全县开展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2.6 加大技术培训,提高棉农科技素质

为了提高棉农植棉技术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电视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电视技术讲座5 期,各类技术培训班60 多期,发放技术资料2 万份。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对项目区的技术人员和农民1 000 余人,进行了3 期技术培训,邀请棉花专家和项目专家组成员前来授课,现场发放《棉花技术指导手册》1 000 多本、明白纸7 000 多份。

2.7 加强信息宣传,创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方式,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项目专题报道,新闻报道工作动态3期、工作简报9 期;在县农业信息网报道13 期,在省农业信息网报道2 次,充分挖掘、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及时做好相关动态的报送工作,展示项目建设成果,营造全民共创的氛围。

2.8 加强项目督导,创建监管机制

一是实行项目公开。采取网上公告、张榜公示等多种措施,向全社会公开项目的实施地点、实施内容、覆盖对象和补贴标准,并公开举报咨询电话和电子邮箱,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二是加强跟踪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由审计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跟踪审计。项目管理人员做好登记造册、影像留存等工作;同时审计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跟踪监督,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项目物资或套取项目资金。三是强化督导监管。按照项目要求,建立健全项目档案,详细记录项目区的地理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田间管理和各项试验示范技术的落实情况等。同时,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在项目区设立了统一的标识牌,积累棉花生产各个环节的图片及影像资料,促进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3 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的体会与收获

通过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在工作中体会到实行政府采购、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和订单化生产,是取得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实效的关键。

3.1 棉花绿色高产高效是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夏津县棉花生产发展历经几个大的起伏变化,生产的发展、产量的提高,得利于植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植棉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单产和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环境条件和市场形势的发展,棉花产量已经稳定在一定水平,老棉区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条件限制; 因此,发展棉花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对当前传统棉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棉花生产必须从节本增效入手,才能突破现状。棉花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老棉区应充分发挥传统技术优势,融合技术创新,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实现绿色高产高效统一、生产生态协调,给棉花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各类服务组织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技术服务、试验示范以及现场观摩等活动,可以充分展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效果,增强棉农争创高产高效的信心,带动全县棉花生产的整体发展。

3.2 政府采购是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的基础

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必须依靠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创建措施顺利落实。通过实行政府采购,在试验示范区开展了统一供应良种和物资,统一田间作业等服务,提高了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增强了社会化服务意识,减少了用工,提高了效益,为完成创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科技创新是实现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重要环节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绿色高产高效配套技术创新攻关工作。试验区安排了多项试验示范:如新品种对比试验、品种对比示范、降解膜应用示范、机采棉种植模式示范等。而且示范区实施秸秆还田、深耕深松、配方施肥、机械化管理、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确保集成技术领先,充分体现绿色高效、节本环保,模式配套,推广可行。

3.4 社会化服务是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有力保障

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社会化服务是关键技术落实的有力保障。在往年开展统防统治的基础之上,发展壮大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让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社参与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生产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促进棉花生产现代化发展。

3.5 实行订单生产是实现棉花绿色高产高效的有效手段

当前,内地棉区生产出的原棉质量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需求。积极调整供给侧结构、发展优质棉生产是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纺织工业的产品需求为导向,在生产与纺织企业之间签订单,规定棉花收购最低保护价,既解决了棉农盲目生产的问题,也满足了纺织企业对原棉质量需求,建立了新的棉花产业链模式。同时,发展订单生产还可以加快棉花科技协同创新和棉花新品种研发,推动发展优质棉生产,促进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基地发展。

4 发展棉花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是国家应继续加大棉花生产扶持资金和政策性保险补贴,涵盖内地棉区。重点放在基础生产条件较差、盐碱涝洼、偏远干旱地块,应大力加强基本棉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开发,实现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棉田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坚持实施棉花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发展绿色节本增效的技术模式多样化,探索实施订单式生产,建立绿色高质高效样板田,辐射带动中低产棉田增产增收。

总之,夏津县将以棉花绿色高产高效项目为突破点,落实新形势下棉花发展战略要求;以转变棉花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棉花产业创新为驱动,加快棉花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建设,探索实现棉花订单生产新模式,增强棉花发展新动能,打造鲁西北棉区新样板,促进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重振棉花大县新辉煌。

猜你喜欢

项目区棉花高产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棉花是花吗?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棉花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