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打造中原文化高地刍议

2019-01-04胡永启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地河南传统媒体

胡永启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规划建设处,河南 郑州 45004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文化自信”的治国思想和治国理念。2016年,中共河南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重大战略部署。随后,省委宣传部等主要党政职能部门围绕着“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这一主题,相继召开座谈会,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同时各相关社会科学研究者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其中,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在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近来,笔者较为关注这一热点问题的发展势态,并对这一问题作出解读,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继而推动该项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打造精品

进一步挖掘中原重要文化的史实,深刻展现它的丰厚底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河南重要文化史实的开掘已较为充分,代表了一个历史阶段的业绩。[1]随着时代的发展,之前不被看好或因受时代因素影响而未被揭示的史实,在今天看来,或别具一定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重加审视,在已有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掘,不断丰富它的内容,展现出它原本丰富多彩的面貌。比如红旗渠精神,我们通常认为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方面,这种精神基本上通过档案(如文字、图片)、新闻报道,以及实物来体现或通过我们当前看到的壮观场景来感悟,譬如我们翻检当时的党报发现,一些红旗渠建设劳模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人们了解红旗渠建设盛大热烈的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当今传承红旗渠精神提供了历史依据,但在今天看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因人所共知的原因,这些劳模身上所体现出的精神面貌不免有言过其实处,难以使人完全信服,其内涵显得不够。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源出发,深入挖掘仍被忽视或不被重视的口述史料,即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当年参加红旗渠建设的当事人进行采访,将他们在建设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所想等,在口述的基础上,整理成文字或保存录音视频等资料,从现身说法的角度再现当时的盛况。然而这并没有结束,对于受访者来说,由于是回忆,经过时间的发酵,口传史料与事实或有不符,由于当时的视域,一些重要的内容未必看到,也由于受到来自外部的客观因素或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影响,一些口述并不一定客观、准确,而且即便是同一受访者的不同次的口述也会有出入,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的口述史料加以比勘,甄别是非曲直,还原或部分还原历史真相,借以推动它的内涵建设,展现它的丰厚底蕴。当前,开展这项工作已显得刻不容缓。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修建者中的年轻一辈若按20出头来算,至今已年逾古稀,更别说当时年龄稍长者了。抢救性挖掘这一史料,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再过若干年,随着这批人的逝去,这段口述史料将不复存在,再想还原一些历史事实、丰富它的内涵,将无可能性。其实,河南重要的文化,也可通过相应的方式,深入挖掘史料,推动文化内涵建设。此外,一些流行于民间的民风习俗等,同样可以类似方法加以采集、整理,为保存一代史料、为将来进一步打造相关河南地域文化奠定文献基础。

加强优秀文化与当代文明的有机融合,持续凝铸河南精英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吸收一些有益的成分,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时段的优秀文化。当前,我们正处于奔小康的决胜阶段,社会文明的组构已达到了当前阶段的高水平,且在互联网发展模式下显得尤为明晰。在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的有利形势下,我们应遵循优秀文化自身成长的规律,主动推动河南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间的融合,以便凝铸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精英文化。河南优秀文化如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名扬于世,除了它的功夫绝天下外,还在于它一贯坚持的潜心研创的精神,这是它在历代风雨变换中能够经久不衰的内在根本。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作为佛教信仰与禅宗智慧的结合体,少林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甚至与当前主流意识相抵牾的现象,在这一状况下,应不断吸纳当代文明中的科学观念,以便进一步优化禅宗智慧,同时融入当代文明中的守法观念,使它能够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凝铸新时代的少林精英文化。又如郑州合记烩面,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逐渐发展成为河南美食中的佼佼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同样需要不断融合现代文明中的普适理念,如吸纳最佳管理思想,提升它的管理水平,吸纳守信观念,增进企业品质,吸纳市场经济制度,提高它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这样不仅可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可聚集一些有效力量,进一步凝铸在河南美食文化中的品牌。可以看出,不断融合现代文明,不仅是优秀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打造河南精英文化的内在需求。[2]

推进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交融,不断打造特色文化。实践证明,不同文化间的交融,不仅不会被异化,相反,在不断丰富自身内涵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鲜明的特征。因而,推进不同优秀传统文化间的交融,也是打造中原文化高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河南传统文化中的河南地方戏,共有豫剧、越调、曲剧等20多个剧种,其中的豫剧已发展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综观这些地方戏,它们主要以传唱传统内容为主,虽然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上作出了贡献,但是缺乏反应当今社会生活的内容,不利于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的当下,应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发动一批文化精英,将那些反应河南人民一贯淳朴踏实、勤劳奋进和当下创新创业等等传统与时代特征的喜事趣事写入剧本,同时有意识地把河南地方戏中诸多剧种进行融合,凝聚各剧种的精华,并仍以河南特色方言唱颂河南时代风貌,努力打造河南戏剧特色文化。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的当属豫剧《焦裕禄》,曾作为建国65周年向祖国献礼的河南省唯一入选剧目,上演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近年来豫剧中的典范之作。可见,以河南方言唱响河南当代精神,将成为河南地方戏融合发展继而打造时代特色剧种的一种范式。这样做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可培养一批剧本创作者,进一步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造就一批艺术表演人才,不断推动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我们的时代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德艺双馨的戏曲艺术工作者,而且,只有在量足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相对较多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之作。另外,在大力推行普通话的当下,以河南方言传唱的河南地方戏,也更突显它的个性化特征。

二、创新载体,有效宣传

传统主流媒体做大做强打造文化高地的专栏,做好精准宣传。在构筑河南文化高地的过程中,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河南地方戏之所以能够红遍海内外,除了自身的艺术魅力外,与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20年如一日的推介是分不开的。这一实例告诉我们,坚持进行专栏建设,定位明确,瞄准目标,才能更好地打造出品牌效应。但总的来看,在河南近百家传统主流媒体中,真正开设构筑文化高地专栏的非常有限,或者已开设专栏者缺乏精细化的宣传定位。其原因之一在于对文化建设的内容把握不够准确。[3]文化建设包括文明探源、文化思想、古代文化、现当代文化、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打造中原文化高地风尚的助推下,相关传统媒体可主要围绕这些内容做文章,已在这方面做出尝试的媒体可努力朝纵深方向发展,尚未开设相关专栏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地开设专栏。如地方电视台,可有目标地推出《河南特色美食》等系列栏目,邀请名家现场制作,同时从历史、现况、制作工艺、特色、传播诸方面展开解读,延续《舌尖上的中国》之文化,打造特色栏目。结合已在这方面作出探索的媒体推知,它将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一是制作者不同,具体细节又有所差异,二是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内又有不同的受众。既展示了才艺,又传播了知识,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饮食文化。影响度的不断扩大,是精准宣传取得成效的基本表现。精准宣传、讲究效果才是开设专栏追求的目标。

引导新兴媒体健康有效传播,大力推进“互联网+河南文化传播”模式。新兴媒体主要是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支撑下而发展起来的传媒形态,它具有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要看到,作为一种新型事物,其管理滞后、规范度有限,下一步要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协同推进河南文化传播的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将河南文化及其相关内容发布在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及微博、微信、手机短信、App、qq上,通过互联网传播出去。比起传统媒体它突破了地域限制,凡关注河南文化者,即使在境外也可随时看到,并及时进行互动。如近时《河南日报》客户端上有一文《奋力谱写我省文艺事业更加绚丽的新篇章——河南省第七次文代会以来全省文艺事业发展综述》,经微信朋友圈分享,在短短的40分钟内,就有超过100人次的浏览量和10次的点赞。经调查发现,当天该版的《河南日报》刊登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有五篇,唯独此篇得到特别的推崇,首先在于最初发布到微信上者的选择,所选择内容不仅是他本人认为是值得推介的内容,重要的也是其他读者所普遍关注的内容,这是获取高点击率的关键,否则就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瞬间即逝。这告诉我们,以互联网传播河南文化已是大势所趋,在充分把握这一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文本双重选择所起到的作用这层因素,做到有效传播。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推行融合输出。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和旧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二者长期同生并存,既照顾到传统,又考虑到趋新,将更能促进问题的解决、更好地推动事态的发展。就当前情况而言,受众中年龄长者习惯于接受传统媒体,而年轻一代,则更易于接受新媒体。在这一现状下,推行新旧媒体相融合的输出势在必行。在这方面,一些传统媒体已做出了探索,较显著者如少林武术通过多种新媒体制作,将宏大的场面通过2019年央视春晚这一传统媒体推出,迅间传遍全球,收到了绝佳的收视效果,精准高效地宣传了少林武术精神。此外,一些报刊、电视等或推出网络版,或设置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努力推进融合输出。据有关数据显示,一些传统媒体在较为明显的地方印出二维码,便于通过手机用户扫码等方式进入阅读,这种探索融合输出的思路值得肯定和推广,但目前来看,整体效果不是很明显。下一步,需要不断探索融合输出的新机制,以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它的宣传效益。[4]

利用民间联谊群体,做好做活文化传播。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如老乡会、校友会、同宗会等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这些群体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年龄差距大、文化程度各异,因有某种亲近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故而相关的话语更能引起群体的关注,是个传播文化不可忽视的路径。由于他们来自各地,相关人员有着了解各地不同文化的优势,他们可将所熟知的地域文化带给其他成员。由于年龄上存在的差异,可以形成传帮互补,年龄长者,可将其知道的为外人少知的文化讲述给其余成员,不至于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年轻一代,可以发挥他们更易于接受互联网的优势,将获取的新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年长者,让他们也能得到由现代文明带来的精神愉悦和不同的文化红利,两类人群形成互补并进,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连绵不断。当前,该群体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但真正有效宣传、进而成为助推中原文化发展的又一渠道,尚需不断地引导和规范。

三、同步发展,互惠共赢

助推文化高地建设各方面的同步发展。在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的过程中,需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等方面着力,三者间有着较大的关联性。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不断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文化消费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文化消费的层次也在逐渐提升,这为文化产业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建设的力度,持续打造精品工程,同时进一步转变文化管理部门的职能,适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推动文化高地各方面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这一系列的过程,实际上是构筑文化高地三个主要方面同步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作为宣传文化的媒体,传统媒体已有了较成熟的发展,而作为新媒体及融媒体,虽然发展迅速,但是管理和保障机制还相对落后,接下来,在不断学习、充分调研以及适度借鉴传统媒体成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制定顶层设计、法律法规等,既保障高速迅猛发展的势头,又保证它的规范有序发展,使它们能够逐渐成为担当推动文化高地建设的得力助手。[5]

实现文化发展带来互惠共赢。推动文化产业持续的发展,努力实现它在河南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在不断满足消费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经济效益的增长,转而推进整个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三者间的互惠。同样,传播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借助文化宣传,促进平台建设,推动自身快速发展,实现两个效益的并进共赢。

总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持续打造精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创新载体、有效宣传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步发展、互惠共赢是解决问题的目的。三者联动,以更好地完成打造中原文化高地这一艰巨而又光辉的时代重任。

猜你喜欢

高地河南传统媒体
燕晗高地
高地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