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关怀唤醒学校教育的活力
2019-01-0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弊端显而易见,片面追求升学率,牺牲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成了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生命关怀”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被人们忽略了。受大环境的影响,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以下简称局小)的教育似乎也少了一些生气,少了一些生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信任与关怀,生命没有焕发出活力。学校教育需要转型,需要变革!
“忽视甚至害怕变革,百年老校不过是‘祖上曾经辉煌过’而已。”我开始明白教育局选择我担任局小校长的原因——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我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使学校焕发了勃勃生机。事实上,“新基础教育”真正给予我的是学校教育生命意识的觉醒——人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因素。
选择“生命关怀”
叶澜教授提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也有学者提出:“时代的发展,根本的需要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的出现;生活中的个体是最不能丢失、忘却和替代的,是生命意义的追求。”我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学校作为教育性社会活动场所,置身其中的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都是具有主动性和发展能动性的独特个体。
李伟平,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校长。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修学院”院长,常州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常州市名校长培养基地主持校长。出版教育论著八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
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在生长旺盛期的儿童。儿童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还各具差异。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惊异,总是用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主动去探究并了解周围的世界。他们尚未成熟,更未定型,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不断地去开发和唤醒。
我还知道,教师也是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从生命的意义出发,教师每一天的教学生活都是其生命成长的历程。我们理应尊重每一位教师的生命,焕发他们的生命活力。教育立场的独特性之一就在于:始终需要关注人的成长可能,通过实践推动、促进生命的成长。我们不会漠然于生命的不完善性,我们不会止步于生命暂时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来到一所百年名校,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我审视,解读学校,个人的生命意识在觉醒,学校教育的生命意识被重新唤醒。在叶澜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思想的启发下,我找到了自己作为校长的教育创造之路,选择并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
共识“生命关怀”
2003年底的一次行政例会上,上任不久的我跟局小的每一位干部交了心:“新的世纪,我们这十几个人在支撑、引领着局小的发展。以后的几十年,局小会怎么走?局小人会是什么样的?在局小一天,就要负起我们的责任,局小的发展就是对我们最高的奖赏,年老时我们才能无憾。”面对着在压力中勇敢接受挑战的我,局小的干部被感动了。
周五的夜晚,其他老师都下班后,我带着领导班子坐进了会议室,反复跟大家强调:“我们要摒弃浮躁,追求本真。真是什么,真就是学校发展长河中优秀的精神文化,真就是局小始终坚持的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就是真。”
在意见征询会上,我不断和学校的干部、教师沟通:“在教育立场下,我们需要努力挖掘学校教育生活的价值,体现学校教育的生命性。在这里,生命体可以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可以参与这一独特世界的形成,并带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参与到学校教育之外的生活之中。因此,学校教育视角下的生命,有着对学校教育的需要,有着对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有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需要。”
在一次次行政例会的讨论和思辨中,在一次次教师大会的交流和分享中,学校领导团队和全体教师逐渐达成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价值共识:“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大家认识到,“人”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中心,学校教育将主动、自觉地促进每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工作和理论积淀,促进我在充分了解办学历史的过程中,把握住了学校教育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轻负担、高质量”的局小品牌应该被赋予生命思想的时代力量。“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不仅要实现对校园生活中个体生命性的重新认识,实现对学校办学价值的重新选择,更要实现对学校教育新生活的价值认识。
我们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因此,教育关注的不能是空洞的、抽象的生命,而应该是具体的、真实的生命。首先要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学校应该创造环境和条件,促进每一个独特生命获得成长、发展和完善。
我们要唤醒生命的自主性。充满竞争、不断变革的现代开放社会,为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人”时常面临选择与挑战,是等待别人来主宰自己的命运,或者依赖他人跟着跑,还是运用生命的自主力量,把握人生机遇,舒展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己选择自己、自己决定自己、自己规划自己。
我们要激活生命的可能性。儿童期正值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心智、能力、情感等均呈现出较大的发展差异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虽为成人,但同样具有成长的可能性。由此看来,教育便是一种对待可能性的学问。教育要看到学生与教师存在着发展的多种可能,以此激活其发展的内驱动力。
我们要培育生命的共生性。人类社会是一个共生的系统,生命的共生性价值同样需要在教育生活中得到开发,开放性的、共生性的学校教育生活带给师生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学校教育可以从内部到外部培育一个所有生命都保持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场”,在共生的“场”中,每一个生命获得更好的成长。
我们要追寻生命的超越性。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超越。学校教育可以努力追寻改革对世俗的超越、认识对经验的超越,最终达成未知生命对已有生命的超越。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师生不断获得主动成长对被动接受的超越,实现从实然到应然的超越。
《生命关怀:学校教育的本真回归》作者:李伟平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3月
践行“生命关怀”
学校教育要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学校教育生活的策划者、参与者和创造者。这种不断生长着的实践创生能力,让我在教育实践中正确把握和寻找改革的突破点有了可能。作为百年老校在转型变革时期上任的一名校长,我开始主动担当教育的时代责任。
首先,变革领导管理,焕发学校活力。我从教师生命成长的意义出发,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校的领导管理中。我变“垂直的宝塔型”的管理组织结构为“扁平立体化网状型”的组织结构,为教师提供参与领导管理的机会;梳理和修订学校制度,制度的制定由下而上,制度的功能由控制、约束变为激励,激活生命的可能性;探索和实施“校长负责与民主参与的治校机制”“分工负责与协作推进的实施机制”“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的发展机制”“常规保证与研究创新的动力机制”四大运行机制,培育生命的共生性。
其次,探索课程教学,创造学校生活。从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出发,我带领全体教师进行课程结构的校本化再构、课堂教学的综合转型、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实施,建立适合学生群体及个体差异的课程体系。为了给每一名儿童提供个性化、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体验,在基础工具课程的基础上,我带领全体教师创造拓展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要;创造综合课程,以主题探究为载体,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实现差异化发展。
针对以“传递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传统课堂封闭、机械、被动的现状,我进行了课堂教学转型研究。我把促进师生的真实生命成长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积极提炼“生命关怀”理念下新型课堂的特质,全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形态,努力实现从知识的教学到育人的教学,创造新型的教学生活方式。
名家点评:
成尚荣(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李伟平的“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首先把学生和教师真正当作一个人。他用三个关键词来表达和阐释:激活,激活生命的潜能,激活人的深度自然,彰显生命的力量——这是对生命最重要的关怀;生长,生命是一个生长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的,而且是精神的、人格的,对生命的关怀就是要让生命像禾苗一样舒展、生长;成人,李伟平说,教育不是为了成事,而是让学生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有尊严的人,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所以,李伟平办好学校,发展学校,寻找到了学校的核心力量——人的力量,这就是李伟平所追求的学校的“活性”,也是他所认为的核心“资源”。
杨九俊(江苏教育学会会长):如果把东西方哲学做个比较,不难发现,西方哲学是向外的,是以知识为中心展开的,所以有强烈的“科学”精神;东方哲学是向内的,是以生命为中心展开的,强调教化、修行,所以有强烈的“生命”意识。面对社会转型期的纷乱与迷茫,李伟平从东方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高扬生命的旗帜,提炼出“生命关怀”的教育哲学,并以此作为学校文化之魂,引领学校教育的重建,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和思考。
再次,创新学生工作,促进生命成长。我建立了教育工作的儿童立场,把培养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学生作为学校学生发展的具体目标。我带领班主任把岗位当作有效的班级组织形式,挖掘它的育人价值。我引导班主任致力于建设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民主和创造精神的班级文化,使班级建设富有生命底色和精神命脉。在班级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我努力构建学生活动序列,形成“龙娃活动”系列。
生命处于不断的生成和建构中,永远向着未来开放。人不是设定的,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就个体而言,生命具有自发的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力,生命不是被决定的,而是不断创造的过程。”面对一所百年老校,作为一个年轻校长,我自觉地从个体“可为”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创造学校发展的空间,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了新的条件。当“生命关怀”的精神在局小校园流淌时,这所学校已经孕育了新的发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