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9-01-03姜倩倩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策略

姜倩倩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渗透进小学语文课堂。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侧重于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新型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108-02

小学核心科目之一是语文,语文教学是培养个体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除此以外,语文学习有助于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成为社会栋梁。

一、立足课本内容,深挖人文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是重要媒介。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编者精心安排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一门偏向于人文性质的学科,这也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教师在授课时,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人文因素,结合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实现知识的内化。

例如,教学《父亲、树林和鸟》时,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感知文本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从分析课文重点词句入手:“如何理解文中最后那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呢?”教师将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让学生展开延伸讨论。有的学生说:“文中这句话体现出父亲对鸟儿十分熟悉,如果他是猎人,小鸟的命运就很危险了”。还有学生说:“这个恰恰证明了父亲对小鸟非但没有恶意,反而非常喜欢它们”。教师将学生的意见汇总,与此同时为学生进行深度讲解,旨在让学生明白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作者,使作者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温馨画面。“小鸟是弱小的生物,可是父亲仍然能够温情对待它们,这里也能看出作者对父亲的赞赏。作为大自然食物链顶端的人类,需要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这不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教师展开教学活动时始终围绕课文,不但贴近教学实际,而且能够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文本中蘊藏的人文因素,展开教学活动也需要立足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句,深入挖掘文本蕴藏的人文因素,促使学生懂得爱护自然以及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二、强化情感引导,激发内心共鸣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情感状态偏向于感性和主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一些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会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蕴藏的人生哲理,加强情感导入,在学生和课文之间搭建情感沟通的桥梁,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教学《梅兰芳蓄须》一课,这篇课文的重心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梅兰芳先生作为一代京剧大家具备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等著名的京剧选段,让学生谈谈观看的感受。与此同时再为学生播放日本侵华纪录片,并为学生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大事件,让学生了解这段民族抗争的血泪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梅兰芳先生作出的蓄须决定有多么艰难,又是多么伟大。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爱国相关的情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画出能表现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做出批注。由于已经了解了时代背景和梅兰芳的资料,学生阅读文本会更加专注,也能够注意到很多细节。学生发现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人商演,落实在每一个行为中。不论是卖房,还是自伤身体,梅兰芳先生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明气节,以及坚持和日本侵略者划清界限的决心。

对学生来说,情感有很多种,但是爱国情感对学生来说最为陌生。因为学生并没有经历战争年代,年龄也很小,无法体会家国的重要性。《梅兰芳蓄须》就是一篇谈爱国的文章,非常适合作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范例。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构建情感空间,引导学生感悟,促进学生对爱国产生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人文素养

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人文教学的渗透,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课堂,比起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更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正是这种成绩至上论,一直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鉴于这一局面,教师需要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的过程中,教师选择教学角度时需要格外注意。尽管生字词是语文基础知识,但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将重点放在生字词梳理环节。教师需要对原有的教学角度进行调节,侧重于讲解儿女和父亲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和学生讨论花生的好处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文本解读出更为深刻的寓意,明白父亲殷切的期盼,“要像花生那样,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以此为基础,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加以点拨,让学生自读得出结论,学生重读文本后明白,“课文看似议论的是花生的好处,其实以花生隐喻社会上的某类人。尽管这类人并不体面,但是他们却脚踏实地,认真对待生活,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具备花生品质的典型人物,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落花生》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师在讲解时,选择的教学角度是品读父亲和子女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蕴藏的情感和价值取向,让学生领悟到做人不能华而不实,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精读文本词句,品味人文内涵

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者的精心选择,很多文本词句都是经过作者精心打磨,经过多年沉淀留存下来的,简练的文字中凝聚着深刻的人文内涵。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人文内涵,需要帮助学生分析文章重点词句。这些重点词句值得花费时间细细品读,在品读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信息。特别是品读寓情于景的文章,需要格外注意文辞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在感悟文章美的同时形成独特的情感。

在教学《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感受四季之美,体会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教师需要在导入时为学生营造情境,为学生播放和四季有关的幻灯片或者视频。与此同时让学生用四字词语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且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当学生在文中找到“荷叶托着荷花,荷叶那绿色像镶着一块美玉……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知了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曲,跳起优美的舞蹈” 这句话时,教师应该将这句话呈现在大屏幕上,在这句话下方再出示另一句话,“绿油油的荷叶托着荷花,阳光洒在大地上,知了在树上鸣叫”,让学生阅读这两句话后进行比较,看看哪一句描写更好。学生纷纷表示第一句描写更好,因为这句读起来更有美感。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美感从何而来,学生回答是由于修辞的缘故,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的灵动以及知了的灵性,读来感觉美不胜收。

分析文本词句,其实也是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最佳方式。正如《四季之美》这篇文章,如果作者不是热爱四季,热爱大自然,是不会运用如此美丽的文笔描写四季景物的。教师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既让学生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发挥教学智慧,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需要意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转变教育理念,将教学重心放在情感的培养层面,帮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彩芸.开展活力教学,绽放语文精彩[J].学周刊,2019,(27).

[2]杨向峰.小学语文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