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2019-01-03赵亚亚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

赵亚亚

摘 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文主要阐述我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构建多方位学生实践锻炼平台,树立素养为本的育人理念的方法和途径。主要从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培养学生朴实醇厚、坚强刚毅、德才兼备的精神品质。尤其在行为文化的建设方面,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013-02

针对社会就业形势、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和企业用工需求,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逐步意识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着手构建多方位学生实践锻炼平台,树立素养为本的育人理念,主要从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培养学生朴实醇厚、坚强刚毅、德才兼备的精神品质。尤其在行为文化的建设方面,对学校其他专业及周边学校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实施背景

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示范学校,在办学施教上坚持探寻本土化和多元德育的特色之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比较深厚的积淀。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是我校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管理中,形成了一套初具规模和特色的专业体系。

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发现,企业人才需求越来越从技术技能型人才转为具有较高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而我们的毕业生在从业态度、专业意识、职业精神、就业后的处事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专业建设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崇高人格的技能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秉承“素养为本”的育人理念,通过加强专业素养的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朴实醇厚、坚强刚毅、德才兼备的精神品质。

二、主要目标

专业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通过建设“素养为本”的专业特色文化,推动实现对外展示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专业建设目标,对本专业全体师生全方位进行价值引导管理,规范教育导向激励作用,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打造成品牌特色专业。

三、实施过程

构建“素养为本”的专业育人模式,我们主要从理念、制度、环境、行为四个层面着手。

(一)理念建设

理念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制度、行为、环境的指针和航标,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理念文化。主要从思想道德、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专业需求四个方面,制定“四个一”人才培养目标:一个求真向善的做人品质,一门精湛的专业技能,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一种便于交流的外语常用语。

(二)制度建设

规范的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起着保障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塑造专业制度文化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分别从德育、教学、实习实训、校企合作、行为习惯、安全等方面分类制定制度,如《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徒管理办法》《学生安全管理》《实训室管理规定》等。

(三)环境建设

环境文化是专业文化的物质形态,包括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和实训室文化建设,融合企业管理理念与文化,结合7S管理标准,创新专业文化建设。建设优雅大方、催人向上的育人环境,主要通过专业文化进课堂、走廊墙报、班级学习园地、办公室专栏布置等手段,使每一个栏目设计、每一块墙壁、每一个园地都有教育意义,体现教育目标。

(四)行为文化建设

学生的专业素养只有在行为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开发出一系列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平台(学校礼仪队承接各种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校门口及实训楼门口的日常迎接、中餐零点创业实训基地、学校职教活动周礼仪及现场展示和解说、县委组织的活动中的礼仪服务等;零点餐厅学生自主创业基地,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经营活动)。所有活动均由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和讲解,学生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在实践平台的锻炼,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更新教学理论。

四、收获与成效

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及实践平台的构建,我认为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方面收获良多。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而在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时候,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行举止,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同时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使学生和老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播者,可以用自己的道德、行为影响和感染学生,达到育人的目标。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的生动化、趣味化、生活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对职场的适应能力。

五、关于问题的思考

通过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问题的研究,我认为,开展课余学生管理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尤其在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专业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个人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就业创业能力的良好方式,也是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更是展示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育吸引力的最好方法。

职业教育在经历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某一门课程、某一技能、某一专业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教师能够熟练应用深厚的专业功底完成教学工作,但大部分教师、学校没有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导致教育的割裂,从而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技能教育”。而新时代的产业工人,需求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个人素质与职业能力的综合体,而这些能力的相互融合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深刻的体验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此,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我提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完美融合,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教师的教育职能也不仅仅是某一专业领域或者时间段的职能,而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技能。学校的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更要高度融合,将多种技术的教育转化为某一个职业的教育,这才是落实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所在。

基金項目: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一般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Z064)。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1).

[2]蒋乃平.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

[3]乔为.走进核心素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的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7,(7).

[4]刘洪银.从学徒到工匠的蜕变: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养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