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基于三次产业的实证分析

2019-01-03王志凯

时代金融 2018年33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效应

王志凯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387)

一、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这一概念逐渐在社会中流行开来,且发展势头迅猛。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芮勇说:“这次的人工智能所引领的智能化,其实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像第一次是蒸汽机,第二次是电力,第三次是数字化一样”。大数据、机器人、无人驾驶这些新兴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生活中,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引发了“机器替代人”的恐慌。技术进步会使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会使就业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就业却一直是个问题。本文采用1990-2016年的相关产业数据建立自回归模型,探讨技术进步对不同产业就业以及总就业的影响,以期在人工智能兴起之时,为今后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和就业方面的调整提供新的启发。

二、相关文献综述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一个古老命题。古典经济学家们(以李嘉图为代表)普遍认为,技术进步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一方面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结构性失业。现如今,争论焦点主要在对就业的综合影响上:一派认为技术进步直接破坏就业(FabienPostel-vinay[1],2002);另一方面,人们相信技术进步通过各种渠道间接促进就业增长,从而带来就业增长(Pianta和Vivarelli[2],2001)。

首先,先看破坏效应。工业化初期,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机器生产而不是人力,导致对工人的需求下降,会对就业产生破坏效应。姚战琪和夏杰长[3]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中国整体就业增长有负面影响。刘书祥、曾国彪[4]二人研究表明:当前技术效率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提高对就业增长有负面影响。国外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可以对就业产生创造性的影响,被称为技术进步的间接就业补偿效应。国内学者丁仁船[5]通过计量研究指出,技术进步对中国的就业具有正面影响。

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不会对失业产生影响,在短期内,有可能增加摩擦性失业水平。刘春燕[6](2010)认为技术进步短期中抑制就业,在长期可以促进就业的增长。冉茂盛、邹亚丽[7]指出短时间内(1-3年)技术进步对就业有显著负效应,但从长期看(4-8年),它能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技术进步到底是破坏就业还是促进就业跟时间跨度可能有关系。当人工智能这一新技术逐渐兴起时,它对于不同产业在不同时期的就业影响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RF)考察1990-2016年技术进步对三次产业就业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并考察技术进步对总体就业的短、长期效应,以期在人工智能兴起之时,为减少其对就业冲击提供几点建议。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首先计算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由于我国三次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年限较短,本文采用索洛余值法,建立At=A0ezt的动态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Yt-产值,At-时变的效率参数,它是不归于资本和劳动的技术水平,Kt-投入资本,Lt-投入劳动,α和β分别为资本弹性和劳动弹性,等式两边取对数:

该对数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OLS)估算,在估算出和后,便可算出TFP,即“索洛余值”。然后对其求全微分可得:

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余值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在希克斯中性技术和规模收益不变假设下,ΔTFP等于技术进步率:

算出ΔTFP后,运用相关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Yt:总产值(亿元),选用的是我国1990-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并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平减。

Kt:资本要素投入,选用的是我国1990-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资本投入指标,同时以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调整。(1990-1994年和1999-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通过加权算得)。

Lt:劳动要素投入,选用的是1990-2016年我国总就业人数以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以上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按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分类法,将2003-2016年从国家统计局中获得的按行业分类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整合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1990-2002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部分直接取自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部分根据其中的数据经简单计算获得。

(三)实证分析

建立了两变量的VAR模型后,便可测算技术进步的影响,按AIC信息量最小准则选择模型滞后阶数,按2选择模型拟合优度最高的。相关的脉冲响应图如下:

图1 技术进步对第一产业就业影响

一开始,技术进步会对第一产业的就业带来一个负的冲击效应,但之后该效应逐渐变小,随后趋于消失。据此,技术进步会对第一产业带来短暂失业,但不会带来长久的失业。第一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土地有限,先进技术的进入将产生明显的劳动力替代。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将逐步转移。

图2 技术进步对第二产业就业影响

起初,技术进步会极大促进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带来一个正向冲击,随后逐渐消失。由此可知,技术进步会带来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暂时性增加,但这一增加并不是长久的。在第二产业,首先,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许多新行业,包括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其为了扩大规模,会雇佣更多工人。但随着第二产业资本深化特征明显,会产生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使得传统工业部门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下降,并且工资水平的上升带来的用工成本提高使得就业下降,导致正向冲击消失。

图3 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就业影响

技术进步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波动幅度很大,这与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有很大关系。第三产业多为新兴服务业,新的技术进步必然会对其就业人数产生负冲击,但当这一新技术运用后,便又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上图中线的走向比较吻合现实情况。

第三产业技术进步主要在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等一些现代服务业,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其他行业无法满足的。然而,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等进入门槛较低,吸纳就业能力强。随着技术的普及,专业人才也逐渐增多,现代服务业就业率增加,因此波动幅度较大。

图4 技术进步对总就业影响

总体来说,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呈现负效应。但这一负效应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技术进步对三次产业就业及总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第一产业就业初期有短暂负效应,中长期趋于平稳,对第二产业就业初期有短暂正效应,中长期该正效应逐渐消失,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影响波动幅度很大,总体上技术进步对总就业产生了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有减弱的趋势。

经上述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对于不同产业在不同时期的就业影响是不同的,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步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要区分不同产业不同时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制定相应措施,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冲击。

(一)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扩大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带来的新兴产业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要加强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创造效应的形成和释放,实现新兴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双赢。

(二)更加注重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就业能力

机器人等技术快速应用使人才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矛盾进一步凸现,满足新技术人才需求不足和低端劳动力过剩问题并存,需要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才结构调整,支持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就业吸纳能力。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目前主要是替代低技能简单劳动力和具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人,未来很可能会从事高技能和知识密集型的工作。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内部力量,增强对技术变革的适应能力,是技术进步给就业市场带来冲击的应对之策。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