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泻火汤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2019-01-03钟正起
何 明,钟正起
(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门诊内科,广东 梅州 514031)
口腔溃疡是人体口腔黏膜上皮层损坏而引起病损的溃疡症状[1]。同时,由于人体口腔唇内侧、软腭、颊黏膜等部位黏膜角化相对较差,或是欠缺角质化层,使这些部分最常出现溃疡症状[2]。我院用祛湿泻火汤治疗口腔溃疡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溃疡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7~50岁,平均(30.24±0.16)岁;溃疡类型为创伤性口腔溃疡15例,复发性口腔溃疡1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7~50岁,平均(30.37±0.74)岁;溃疡类型为创伤性口腔溃疡17例,复发性口腔溃疡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主要表现为口腔局部红肿与糜烂,并伴不同程度疼痛,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口腔黏膜病变,合并严重疾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维生素B2(北京中新制药厂,国药准字H11020354 )20mg,日3次口服;维生素C(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A13202073918)0.2g,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5日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祛湿泻火汤(自拟)治疗。人中白10g,杏仁10g,白豆蔻10g,栀子15g,茵陈15g,玄参15g,薏苡仁30g,青黛5g。大便秘结并且热重加枳实10g,生地、生石膏各15g,生大黄5g;湿重加藿香、苍术、厚朴各10g,土茯苓30g;脾虚纳差加白术10g,党参10g,砂仁5g。易腹泻加肉桂3~5g。煎煮2次,每日1剂,分2次服用。治疗5日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口腔溃疡全部愈合,无局部不适感,6个月内无复发。有效:口腔溃疡好转,数量减少,疼痛程度减轻,时有复发。无效:口腔溃疡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疼痛缓解与溃疡痊愈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缓解与溃疡痊愈时间比较 (天,±s)
表2 两组疼痛缓解与溃疡痊愈时间比较 (天,±s)
组别 例 疼痛缓解时间 溃疡痊愈时间对照组 30 5.35±0.15 7.47±0.33观察组 30 2.14±0.58 3.55±0.24 t 25.63 19.92 P<0.05 <0.05
两组治疗3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对照组复发8例(26.67%),观察组复发1例(3.33%),两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²=6.40,P<0.05)。
5 讨 论
口腔溃疡属口腔常见疾病之一,在发病初期出现的炎性反应会随着症状的加重形成溃疡,并伴不同程度的疼痛[4]。虽然口腔溃疡可自愈,但自愈所需时间较长,不仅影响进食,而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可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口腔溃疡的治疗仍无特效药,仅能通过减轻溃疡疼痛、减少溃疡创面达到治疗的目的[5]。
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6]。以反复发作、疼痛作为主要特征,可单发或双发于口腔中任何黏膜部位。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多因内有湿热,火热上炎所致。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辛辣厚味之品,火热内生,循经上攻;或心火亢盛,素体阴亏而引发口疮。再加广东气候潮湿、温热,喜饮凉茶,长期以往脾胃必将受损。脾虚生湿并外感湿热,则诱发口腔溃疡。因此,治疗不仅要注重泻火解毒,还应去除湿火。
祛湿泻火汤方中人中白止血化瘀、清热降火,主治口舌生疮、肺痿劳热等症。杏仁润肺定喘。白豆蔻温中止呕、化湿行气。栀子清热泻火解毒。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玄参解毒散结、清热凉血。薏苡仁利水渗湿,具有止泻排脓、健脾利湿之功。杏仁、薏苡仁、白豆蔻取三仁汤之意,祛除上中下三焦湿邪,茵陈清热利湿,人中白,栀子、青黛、玄参清热泻火解毒。根据辨证分型增加清热、祛湿等药,有利于全面兼顾患者实际情况,达到“对症下药”。祛湿泻火汤强调内调外养,即清除体内毒素,消炎止痛的同时抑制溃疡面积扩大,促进溃疡面愈合,从而达到根治目的[7]。
综上所述,自拟祛湿泻火汤治疗口腔溃疡,既可促进口腔溃疡创面愈合,又可抑制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