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吻合静脉的指尖再植34例临床治疗

2019-01-03薛孝威韩婷顾加祥张乃臣刘宏君张文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血运断指指尖

薛孝威,韩婷,顾加祥,张乃臣,刘宏君,张文忠

(1.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 苏北人民医院 手足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0;2.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自1968年Komatsu and Tamai首次报道拇指再植以来,显微外科技术在断指再植的应用得到了显著发展。指尖再植是指甲根以远或指腹螺纹中心以远部分的断指再植[1],目前指尖再植已在各级医院开展,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因指尖再植无可吻合的指背静脉,且指侧方及掌侧静脉探寻困难,目前大部分指尖再植仅吻合单一指动脉。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科应用不吻合静脉进行指尖再植37指,成活33指,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37指,男27例30指,女7例7指;年龄20~61岁,平均41.3岁。损伤原因:电锯伤8指,冲压伤18指,绞伤5指,切割伤6指。受伤指分别为:拇指7指,示指5指,中指10指,环指13指,小指2指。

1.2 手术方法

指根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生效后,上臂或指根止血带止血,显微镜下清创,依次探查远近端血管神经,血管修剪至内外膜无分层、内膜光滑、无絮状组织、近端血管喷血活跃(若为缓慢流出、解痉松解后无改善继续向近端探查),并予以标记血管神经;依据皮肤条件、血管长度决定短缩指骨长度,短缩限制在0.2 cm以内;当血管缺损较多时,将动脉弓一侧剪断,延长动脉长度;若仍无法完成再植时则进行血管移植。根据骨折块大小决定是否固定骨折块,然后在10倍显微镜下,以0/10缝线缝合血管3~6针,外膜缝合法至少接合神经一根。所有病例均未进行静脉吻合,进行血管移植一指。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扩血管、保暖等处理,卧床7~10 d。根据指体血运情况选择性放血治疗,本组放血治疗15指,放血时间2~5 d。一般10 d后指导患者功能康复训练,6~8周拔除克氏针。

2 结果

本组34例37指,33指再植成活,其中1指部分坏死,指端缩短部分骨质残端修整;1指放血口部分皮肤坏死,予以皮瓣修复术;其余4指完全坏死,总成活率89.2%(部分坏死病例归入成活指体)。术后随访3~21个月,再植指体外形饱满27指(排除两例部分坏死病例),4指指体出现轻度萎缩,离断指端痛温觉恢复良好,指腹两点辨别觉5~14 mm,6指指甲出现不同程度畸形,运动功能良好。

典型病例:患者 男,37岁,因挤压致左环指离断1.5 h入院。专科查体:左环指自甲床中段完全离断,创缘不整齐,碾挫严重,末节指骨骨折、外露。完善相关检查,急诊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环指指尖再植术。术中以0/10缝线吻合1条指动脉终末支,缝合4针,静脉未吻合,指神经接合一支,通血后指体张力较高,辅以小切口放血治疗4 d;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扩血管、保暖等处理,卧床一周。术后再植指体顺利成活,术后3个月随访,左环指末节指体饱满,指甲生长良好,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为10 mm,各指间关节活动良好(图1-4)。

图 1,2 术前

图 3,4 术后3个月

3 讨论

3.1 重视吻合血管质量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及再植方法的不断改进,文献报道的指尖再植成功率已达100%。然而影响指体成活的因素较多,起决定性的因素尚存在争论。Li等[2]报道了211例指尖再植病例,认为决定再植成活率的因素有损伤的机制、是否进行静脉移植、血小板的数量、再植前指尖的保存方法、再植后是否抽烟。Sebastin等[3]的荟萃分析认为损伤的类型、吻合静脉数量是决定再植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指尖再植作者强调血管质量是最重要的。Shiraishi等[4]对指尖再植进行了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移植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功率,且长静脉移植更具优势。我们认为损伤的血管彻底清除是保证再植成活的关键因素,血管清创宁可过度,不可姑息,应达到远近端血管无分层、内膜无絮状组织、管腔光滑、外膜无充血、近端血管喷血活跃,必要时予以血管移植。Shiraishi等[4]的研究结果也印证了血管质量对提高再植的成功率尤为重要。本组病例再植成功率,较我们之前报道的成功率有所降低[1],分析原因可能与承担急诊指尖再植的年轻医师人数增加有关。Shiraishi等报道的年轻医师进行指尖再植不进行静脉移植的再植成功率为81%,而进行长静脉移植的成功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他们认为年轻医师行指尖再植应优先选择进行长静脉移植[4],研究结果值得借鉴。

3.2 静脉回流问题

指尖再植时无可吻合指背静脉,且指侧方及掌侧静脉探寻困难,进行指尖再植时,通常放弃静脉吻合,对于不吻合静脉解决静脉回流的方法有甲床放血、侧切口放血、水蛭辅助放血、创口渗血等。仅吻合指尖动脉的存活机制,目前提出的有末节骨髓腔回流[5]、指动脉吻合口侧支回流机制[6]等。

保证断指再植动静脉比例,建立生理性回流,可显著提高再植成活率,已是不争事实。然而对于指尖再植吻合静脉是否提高再植成功率,尚存争论。Matsuda等[7]的临床研究认为缺乏静脉吻合不影响指尖再植的成功率。江起庭等[8]通过吻合指侧方静脉完成指尖再植36例,再植指尖全部成活,然而该研究并未进行对照研究。Sebastin等[3]的荟萃分析表明静脉吻合可提高指尖再植的成功率,静脉吻合不一定是必须的,但动脉的质量必须是完好的。本组病例未进行常规放血治疗,根据再植术后指体张力、返流情况,或发生静脉危象时,才予以放血治疗。术中吻合血管前予彻底清创,在保证血管质量良好的基础上,本组病例成活率,取得满意结果。

3.3 血运观察及指体放血

指体血运观察和放血操作通常由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不当,将降低再植的成功率,提高护理人员观察指体血运和放血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患指指体张力较健指稍高,烤灯下透红为正常、发白为动脉供血不足;出现暗红、灰红伴张力明显增高,为静脉危象,应及时放血治疗。放血时应以注射器针头轻划放血口,持续放出鲜红血液为成功完成放血一次,注射器针头不应划至过深,否则因大范围毛细血管栓塞导致放血口局部皮肤坏死,甚至再植指体栓塞坏死。本组病例出现放血周围部分皮肤坏死1例,考虑为放血时注射器针头划至过深所致。放血口覆盖肝素棉球,应保持湿润,烤灯可加速肝素棉球水分蒸发,应做到勤更换。何旭等[9]的研究显示,血红蛋白含量与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呈正相关。本组病例术后未进行血常规检查,故无法进行统计验证,尚需进一步研究。由于放血使机体不同程度失血,应密切观察辅助放血治疗患者的出血量和生命体征变化,并注意液体的补入,减少血红蛋白丢失;Chen等[10]报道了24例未吻合静脉的指尖再植,通过辅助放血治疗解决静脉回流,最后12例需要输血治疗。本组无输血治疗病例,我们通常将24 h内晶体+胶体补入量维持在2 500~3 000 mL,根据临床表现,一般不需要输血治疗。

3.4 注意事项及经验

⑴指端较多细小神经分支,尽可能多地接合神经分支,至少保证接合一束;⑵提高血管吻合技术,对吻合针数做到心中有数,通常吻合3~6针,以吻合口无渗血、血流通畅为准;⑶指尖指体较小,短缩不应超过2.0 mm,短缩过度失去再植意义,必要时血管移植;⑷广泛性瘀癍指体,血管吻合通血后,指体充盈通常需要较长时间[11],通常需要给予保暖处理,若仍无改善,保证吻合口通血良好情况下,可先予以闭合创口等待5~10 min;⑸当放血2~3 d后无血液放出,而指体饱满、返流近正常时,应停止放血,不需继续朝更深方向搔划放血,否则易导致周围皮肤坏死;⑹创缘不应缝合过紧、过密,周围敷料应包扎疏松,及时更换敷料,尽可能通过创缘渗血减轻回流障碍;⑺对于离断指体骨折无论大小,尽量予以克氏针固定,维持力线,避免指体成活后畸形;⑻对于创缘的活动性出血,可将纱布剪成碎块填塞创缘周围,一般不需要缝合处理。

总之,指尖组织量少、耐受缺血能力强,自身静脉回流建立较快,再植术后,通过吻合口渗血、骨髓辅助回流,单一修复高质量指动脉终末支,大部分再植指尖成活良好。根据再植术后指体张力、返流情况选择性放血治疗;加强再植指的血运有效观察,及时行侧方切开放血治疗(不推荐甲床放血),可提高指尖再植的成活率。

猜你喜欢

血运断指指尖
指尖血糖监测判断断指再植术后指体血运的临床效果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一种手外科血运观察指示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指尖上的生活,指尖上的美
指尖童话
伤科黄水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观察
保留左结肠动脉(升支)的腹腔镜直肠癌全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