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治疗在补足“骨气”中的运用

2019-01-03张巨龙

关键词:肾精骨气肾气

张巨龙

(北京太平惠民国际中医研究院,北京 100000)

骨气在中医理论讲肾气,肾主骨,骨气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小儿骨气不足可以影响生长发育到青少年时影响学习思维成长,中年时期可出现早衰现象虚劳,消渴,小便不利,到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更是骨气缺乏常见情况心脑供血不足,骨关节病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肾气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十分重要,是保障人一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1 中医学中的“骨气”

早在《内经》讲,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属于藏精纳气所在,为生命活动之根,人始生,先成 精,精成而脑髓生。脑为君主之官,神明出也,王清任《医林改错》脑为元神,统帅五脏六腑,《黄帝内经》心主神志,神明出焉[1]。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人们的精神意志、行为感知和运动体系等都是肾脏各府所主导。大脑是人体运行的重要基础与控制中心,但是大脑在人体的脏腑中处于主宰全身神明的地位,“肾藏志”就是脑神具体体现,在大脑中枢中有骨力存在。

《内经》中肾气(骨气)男,女随年龄发生变化的。女子7岁的时候肾气开始影响牙齿的生长,14岁肾气直冲任督二脉,是生产繁衍的基础。21岁左右肾气趋于平均,影响人体均衡发展,28岁左右影响筋骨的坚硬程度,是决定骨密度的先决条件。35岁以后影响人体毛发、开始脱发、白发。42岁以后阳脉衰、任脉虚情形出现,人的躯体也开始步入了老年发展阶段。男子的肾气发展阶段与女子大致相似,发展年龄相对较晚。

2 “骨气”的重要作用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为生命之本源,父母肾气虚骨气不足,藏精不足,传于子女,为先天不足,此为病,有苦至终身者,升为母子相传也,现代遗传疾病或是先天不足五迟症慢性病,肾为水火之脏,肾气肾精是阴阳互补,相互依存阴阳互根,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水,水火既济,阴阳平衡,脾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运化水后精微,生化气血之源,补充肾气和肾精充足,也有赖于肾阳温煦,肾气充沛,脾胃补养,气血旺盛肝肾同居下焦,肾精充足骨气旺盛,肝木得肾水润养,肝藏血疏泻功能正常,三焦气机畅达心情愉悦。膀胱主蓄津液,气化功能得气肾气蒸腾,气化功能正常[2]。所以说骨气不足与五脏六腑都相关,表现为肾气不足,肾不钠气,肾不藏精,肾元不固。肾精不足,水液代谢紊乱,心肾不交,都是骨气不足。常见病,消渴,虚劳,水肿,腰疼,耳鸣耳聋,眩晕,贫血,哮喘泄泻,皮肤病,小儿发育迟缓等,临体表现症状为皮肤干燥红斑,体重减轻,精力衰退,虚就是消瘦,劳就是乏力,腰疼,关节痛,足跟痛,少腹拘急,少腹不仁,腹部冷,胀,喜按。小便无力。便秘,拉稀,。最可怕的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骨气耗干。不知持满,不时卸神。务快于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半百而去。

3 中医康复治疗补足“骨气”实践

3.1 药物治疗

熟地黄滋补肾阴,益精填髓,为君药,为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臣药,山萸肉补肝肾,涩精气,温肝应春木,肝肾同治。山药治脾应旺四季,固肾精,补肾填精之功益著。佐药,茯苓入肺应秋为佐健脾利湿益肾。丹皮色赤为入心应夏降相火而制虚阳浮动。泽泻有渗湿泄浊,祛阴中之邪火。附子补火助阳祛寒,肉桂补元阳治命门火衰,共同温阳鼓舞肾气,药量少辛热之桂附化其阴精以益肾气,生骨气作用。实践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君臣药为主,辅以中药调节人体发展平衡。

3.2 针灸补肾

眼睛干涩,肾精不足,骨气缺少,虚火上升至,脉象特征:尺脉空虚,寸脉浮大。针灸补肾首选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虚则补其母,补金生水的目的选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同时,取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鼓舞阳气,通经络,益气升阳。治疗骨气不足。针灸补肾主要运用五行相生的原则,以互补不足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补足肾气的目的。

3.3 手法按摩

以腹部为主,通过提,揉,拉,推,震,手法叫命门火燃烧。不能叫周围弥散跳动集中脐动,启到补骨气作用。命门火燃烧是康复按摩中综合补肾气的技术,运用到中医临床对于患者补骨气有良好的临床效益。

3.4 脑针

以宫长祥老师神经平衡理论为基础,补肾健脑作用更加明确。将传统针脑中医技术运用到肾气不足中,实现真正补骨气的目的。

4 结 语

总的来讲,“骨气”在人体健康平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骨气上升则全身通达,骨气畅达则五脏顺。综合运用中医康复治疗手段,全方位满足人体骨气,保障人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肾精骨气肾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朽木颂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孩子胆小,补补肾气
拓展延伸
富则讲脸面,穷则说骨气
身体累了应“抖抖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