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临床分析
2019-01-03宋宝安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辽宁葫芦岛125000
宋宝安( 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
肱骨远端骨折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肘关节损伤,多发病于成年人群,对比全身骨折其发病率较低,但由于肱骨远端处解剖结构具有不规则性,且移位、粉碎情况相对较多,进行内固定存在一定难度,这也导致其成为骨折类型中最难处理的。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内固定的方式,例如“Y”型钢板固定、双钢板内固定等[1],而“Y”型钢板固定与肱骨下端解剖结构无法做到完全吻合,常会致使患者出现屈伸障碍,这对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没有太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作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5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以AO分型,A型有8例,B型10例,C型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8.7±6.9)岁,应用Y型钢板做治疗;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5±5.8)岁,应用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做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与CT检查,若有必要可做肘关节三维重建,进一步明确患者肱骨远端骨折类型与碎裂程度,为术中精确复位做好准备。然后对患者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协助其呈健侧卧位状,在肘后正中以纵行切口,然后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施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以及尺骨鹰嘴截骨入路[2];在术中通过皮片牵开、常规游离与探查方式保护其尺神经,以C形臂X线的视野,选择合适的克氏针并对患者髁部做好临时复合固定工作,要注意确保最大限度的对关节面平整与髁部完整进行恢复;随之再用克氏针固定肱骨干骺端和内外上髁部,要使髁部保持固定,然后对照组患者用Y型钢板对肱骨远端骨折作内固定;观察组患者用双侧AO锁定,再行加压钢板内固定,确认尺骨鹰嘴与钢板的距离,一般要在3mm以上才会使两者处在安全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出现因距离太近而导致桡骨小头撞击的情况[3]。在固定外侧支臂上有2个锁孔,若需要加强固定性能,则可在支臂上置入螺钉加固至内髁后;将关节骨块中的螺钉调整至最佳位置,由于两侧钢板长度有所不同,为避免骨干部位的应力太集中,在内外侧可各用1颗锁定螺钉进行穿过。最后用X线透视对螺钉的固定性、骨折达解剖复位、关节面无螺钉进入且肘关节活动自然无异常等情况进行确认;再将克氏针拔出,术后2天即可行针对肌肉收缩的锻炼,术后1周则可开始针对患肢肘关节做主动功能的锻炼。
3 评判标准:对比观察2组间患者实施不同方式固定治疗后,(1)根据Cassebaum方法分析骨折愈合效果[4]:若患者伸肘达15°,屈肘达130°且无其它症状,则为优;若其伸肘达30°,屈肘达120°且有轻微主观症状,则为良;若患者伸肘达40°,屈肘达90°-120°且有明显症状,则为一般;若患者伸肘达40°,屈肘达0°-90°且关节活动受限,则为差。(2)对比2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神经血管受损等。
4 统计学分析: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行x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组间患者经不同内固定方式其骨折恢复情况对比:2组间患者用不同内固定方式骨折恢复情况:对照组患者优7(28.0%)例、良10(40.0%)例、一般5(20.0%)例、差3(12.0%)例;观察组患者优17(68.0%)例、良5(20.0%)例、一般2(8.0%)例、差1(4.0%)例;2组间数据计算结果:优(x2=32.051,p=0.000)、良(x2=9.524,p=0.002)、一般(x2=5.980,p=0.014)、差(x2=4.348,p=0.037)。经2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可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骨折恢复效果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组间患者经不同内固定方式下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患者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下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3(12.0%)例、内固定松动5(20.0%)例、神经血管受损4(16.0%)例;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1(4.0%)例、内固定松动1(4.0%)例、神经血管受损1(4.0%)例;2组间数据计算结果:切口感染(x2=4.348,p=0.037)、内固定松动(x2=12.121,p=0.000)、神经血管受损(x2=8.000,p=0.005)。经2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进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肱骨远端骨折目前多发于老年女性及青年男性群体,虽然发病率不高,但这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肱骨远端是肘关节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坚实的内外柱[5],但由于中间骨皮质较为薄弱,而前面有较多的血管、神经等,其结构具有特殊性,常使得患者骨折后多表现为粉碎性骨折,且伴有移位、旋转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其表现不清、结构复杂、手术难度大,若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术内固定方式使其解剖复位并固定,这会导致患者肘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因此,在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有以下3点认知。
1 手术的必要性:当肱骨远端发生骨折时,因肱骨内外髁中有屈肌群与伸肌群附着,且骨折块常会出现移位情况,若用尺骨鹰嘴牵引与手法复位,其固定时间短,关节面无法达解剖复位,容易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或丧失;因而采用现代手术治疗法相较于非手术治疗,其效果更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使其稳定性得到重建。
2 正确选择手术入路:2组患者均进行肘后正中的纵行切口方式,以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以及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其中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无法对关节进行充分显露,但因鹰嘴伸肘与肱三头肌的完整,可以有效避免鹰嘴骨折无法愈合、关节粘连或僵硬,从而让患者在早期就能做关节功能的锻炼;对于髁上部骨折更适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是当下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常用方式,由于没有尺骨近端等周围组织遮挡术中视野,使得肱骨下端能充分暴露,利于操作;同时还能避免因三头肌腱舌瓣成形造成在术后断面肿胀、渗出、粘连等状况,固定性更好,在减少疼痛感的同时还能使患者在早期就完成关节功能的锻炼。
3 对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当前对于肱骨远端骨折进行固定的方式有多种,一般常用“Y”型钢板固定、双钢板内固定等方式;“Y”型钢板固定由于分叉角度呈固定形式,与肱骨下端解剖关系不能完全吻合,进行固定时只能将其放在肱骨后方处,当面对较为复杂的髁部骨折时无法做有效加压;由于固定性不够,常会侵入鹰嘴窝,造成肘关节屈伸障碍。因而双钢板内固定方式开始被广泛应用,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因呈90°放置在内髁内侧,使滑车、外侧柱、肱骨远端内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结构[6],使其内固定更坚强、稳定性更高;由于其钢板在设计中的有限接触性,能使骨和钢板间接触减少,避免破坏骨膜,其自身加压、长孔设计则能有效加压。另一方面,骨、螺钉与钢板间的连接使内支架固定机制形成,而这种机制在提高稳定性的基础上促进了骨折恢复,在术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时,能避免其出现僵硬或粘连等情况,有效避免了关节纤维化、肌萎缩、骨质疏松情况的发生。因此在临床中应用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施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固定性能良好,有利于骨折患者得到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普及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