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9-01-03高佩满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性溃疡股骨头股骨

高佩满

( 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中医院 , 辽宁 岫岩 114300 )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症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保守治疗之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临床实践是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1],但2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式方法存在差异。人工股骨头置换容易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比较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分析了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9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45例,男患者实施手术27例,女患者实施手术18例;年龄75 - 85岁,平均年龄( 78. 21 ±5. 13)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天,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 3. 25 ±1. 78)天,受伤原因中,跌倒引起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18 例,交通事故 引起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10 例,坠落引起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其他因素引起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10例。Evans-Jensen 分型: Ⅱ27 例,Ⅲ23 例。合并糖尿病有13例,合并高血压有18例,合并其他慢性病有10例。对照组45例,男患者实施手术28例,女患者实施手术17例;年龄75 - 84岁,平均年龄( 78. 18±5. 92)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 1 - 7d,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 3. 27±1. 72)天,受伤原因中,跌倒引起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18 例,交通事故 引起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11例,坠落引起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其他因素引起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有9例。Evans-Jensen 分型: Ⅱ28 例,Ⅲ22 例。合并糖尿病有13例,合并高血压有17例,合并其他慢性病有10例。2组一般资料有较强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入室后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侧卧,实施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股骨头以及骨折部位,保留大小粗隆骨折块,小粗隆上1.5cm截骨,将头颈切除,测量股骨头直径,从小到大实施扩髓,根据髓腔和股骨头情况选择合适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髓腔给予骨水泥注入后给予人工股骨头柄插入,加压填塞,直至骨水泥凝固。观察组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 C 型臂 X 线机透视骨折位置,对线满意后,皮肤切口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上近侧选取,长度在4mm左右,将皮肤、皮下等切开,进行臀中肌钝性分离,复位不满意则继续扩大切口的长度,术中实施复位。扪清股骨大粗隆顶点范围,紧贴内侧边缘进行扩髓,选择合适PFNA 髓内钉,采取体外导向器在股骨小粗隆水平做长度约为 2cm切口,依次给予导针、螺旋刀片以及防旋钉置入,最后给予远端交锁钉置入远侧。

3 观察指标:分析比较2组效果;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施术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显效:骨折愈合良好,未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严重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有效: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好转,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无效:不满足显效、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4 统计学方法:SPSS21.0软件进行 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5 结果

5.1 2组效果分析比较:观察组效果相对对照组更高,P<0.0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5例、30(66.67%),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30例、15例、0例、45(100.00%)。

5.2 施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分析比较:施术前2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相似,P>0.05;施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42.56±10.32)分,(6.11±1.36)分,(42.55±5.11)分,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94.56±5.11)分,(1.11±0.21)分,(92.55±5.1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42.11±10.02)分,(6.16±1.32)分,(42.13±5.16)分,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80.11±6.32)分,(3.02±1.01)分,(86.52±5.12)分。

5.3 2组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分别是(45.14±10.24)分钟、(202.14±10.24)ml、(0.14±0.02)次、(143.14±10.24)ml。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分别是(65.89±10.14)分钟、(423.14±20.12)ml、(2.14±0.11)次、(286.14±45.24)ml。

5.4 2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分析比较:观察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髋部疼痛、肺部感染分别有1例、1例、1例、1例、0例。对照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髋部疼痛、肺部感染分别有4例、4例、3例、2例、1例。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由于转子血供丰富,骨折后骨折很少,但很容易发生髋内翻。 疾病发作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肢体活动受限,受伤肢体明显缩短,远端骨折极端远端旋转。

目前临床上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治疗手术,早期和早期卧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引起的肺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已形成深刻的认识。 早期手术治疗患者可以使患者尽快下床,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但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多是其不可避免的弊端[3-4]。PFNA内固定属于新型近端股骨内固定系统,是新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改进的PF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一方面继承了原始PFN的优点,具有相同的生物力学特性。另一方面,它在特定设计方面具有创新性,使固定更有效,更容易操作[7]。螺旋刀片采用单件式设计,无需钻孔再插入,直接采用锤击法减少患者骨质流失,出血量也减少,稳定性高,抗旋转和抗切割提高,将骨头填充到骨头中以改善刀片的锚固力,并且在插入后稳定性更高。患者可以早期起床并减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的发生[5]。本研究中,对照组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组开展PFNA内固定手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指标、疼痛程度指标、患者的生活自理ADL指标、患者的手术平均耗时、手术中出血总量情况、X线平均暴露的次数、平均输血量、消化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均显著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手术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性溃疡股骨头股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