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9-01-03李瑾薛静
李瑾 薛静
1 听障儿童的情感特点
听觉是人类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正常的听觉能力是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发展及与人沟通的基本条件。听力损失对儿童影响深远。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导致长期生活在无声或少声的世界里,因此,他们的内心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他们渴望与外界沟通,但是又因受限于听力障碍,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语言发展滞后,导致其不知道如何关心、爱护他人及与他人友好相处,常表现出害怕、不自信、自私等行为,这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听障儿童因听力受损而导致心理、人格发育等方面都存在困扰,表现出不愿与人交流、缺乏安全感、自卑,甚至有些孩子会产生消极、抵触、自我封闭的严重后果[1]。究其原因,造成听障儿童情感障碍的根源主要为以下两点:一是因听力受损,而导致他们无法与外界良好地沟通;二是入园前听障儿童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觉得“反正他们也听不到,沟通有什么用?”[2]。事实上,听障儿童对于情感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渴望交流、被理解、被关心和爱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磋砣,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为了让听障儿童拥有快乐健康的童年,避免造成儿时情感缺失,也为了孩子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习合作,乐于与人分享和建立自信心,需要加强听障儿童的情感教育。
2 听障儿童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借助一定的教育影响,把积极、良好的情感品质施加在受教育者身上,并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情感,使其身心获得全面而健康发展的心理教育[4]。听障儿童情感教育,是指以听障儿童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努力引导听障儿童在知识和情感方面取得积极地进步,从而促进听障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向正常人的状态发展[5]。
2.1 听障儿童情感教育教学难度大
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听障儿童彼此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的难度成倍递增。
2.2 听障儿童情感教育见效速度慢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和语言发育缓慢,因此,他们接受外界信息并反馈的时间较长,有的孩子也许要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有所改善,因此,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2.3 听障儿童情感教育影响深远
听障儿童情感教育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对于听力康复也有积极的辅助作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以良好的情感教育为基础,听障儿童在康复教学过程中,会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和充满自信,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是儿童认知的需求。情感是认知发生的原生动力,对于儿童认知的启发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此外,情感还是认知发展的再生动力,可以不断推动儿童认知的递增、互动和整合。情感教育是儿童情感的需求。3~6岁儿童对于外界环境处于探索和发掘阶段,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懂得分享、关爱他人,而情感教育会及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和温暖,并积极引导孩子关心、爱护他人,与人友好相处等,有助于儿童情感的积极发展。情感教育是对教育原点的回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3]。由此可知,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教书”,而是要将“育人”,把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其中就渗透着情感教育的内容。因此,将情感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才是对“生命”教育原点的回归。
3 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有一系列完善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当下将情感教育融入听障儿童康复教学是必然趋势。就情感教育而言,首先应建立在康复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方式,有助于建立有序的康复教学秩序,促进康复教学师生的互动,通过尊重与信任,培养听障儿童的自立和自信,从而提高康复教学的效果。
听障儿童情感教育面对的群体具有特殊性,由于听力受限,他们与健全儿童有诸多不同,因此教学的差异性较大。此外,听障儿童的听力受损情况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个班级中孩子的听力状况都有所差异,需要老师针对每个孩子采取不同的情感教学方法。首先,应在听障儿童听觉培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听能管理,保证其良好的聆听条件。其次,给予各种信号刺激,使其能够接受语音、音乐、韵律能不同形式的刺激。笔者总结了以下情感教育方法。
3.1 营造温馨快乐的情感环境[1]
听障儿童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听力康复培训机构,接受系统的康复教育,最初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感到孤单、害怕,再加上无法良好地与人沟通,更增加了其内心的苦闷。因此,为了尽快让听障儿童融入环境,教师应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温馨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室里装饰丰富多彩的贴画,摆放各式各样的玩具,挑选淡粉色或淡绿色等活泼的颜色窗帘等,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消除孩子紧张的情绪,更好地适应新环境[6]。此外,教师温柔的话语、温暖的笑容和拥抱等也可以让听障儿童感受到温暖和爱意,舒缓其压抑的心绪,激发其对老师及教学内容的喜爱。
3.2 开展丰富的教学内容
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有计划、合理、有序的教学活动,如春天的时候可以外出“探春”,秋天寻觅秋色,冬天拥抱雪花等,让听障儿童亲近自然,回归生活,并为他们提供接触自然与社会的机会,从而使孩子释放天性,获得真切情感体验的机会。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在活动中既可增进亲子关系,又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集体观念。
3.3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
对于听障儿童而言,进入康复机构接受听力语言康复,班集体是他们展示自我能力的最好舞台,丰富的集体活动,使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应当让听障儿童在参与集体活动过程中,形成一股友善团结的力量,使他们彼此了解、帮助、合作和互爱。此外,适时地抓住每个情感教育的机会,收效会更显著,如为过生日的孩子唱生日快乐歌,为全勤的孩子颁发全勤宝宝奖等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由此,可以增进听障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3.4 积极与家长沟通,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
听障儿童情感教育与听力语言康复一样,需要康复机构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康复机构和家庭教育必须达成一致,否则将前功尽弃。多年来,笔者接触过的听障儿童家长,大多数都非常配合康复教学安排,但仍有少数家长抱着“把孩子交给你们,就算万事大吉”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开展。为此,作为教师有必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建立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发挥“家园共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听障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
4 结语
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以“无形代替有形”,让听障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强、自信、富有爱心和团队精神等优秀品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美好未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情感教育对于听障儿童今后回归主流社会及听障儿童康复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