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骨法治疗小儿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9-01-03王茂权
王 爽 王茂权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目前,虽然在尺桡骨双骨折治疗时,多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小,疼痛耐受性相对较差,治疗时应尽量以创伤小的方式进行治疗。故在小儿尺桡骨双骨折治疗时,可选择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非手术方式治疗难度主要出现在靠拢成角、骨折断端复位和固定后移位[1]。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发现,中医整骨法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 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所有患儿经X线片检查均确诊为尺桡骨双骨折,骨折部位存在肿胀、压痛、骨擦音,其活动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排除病理性骨折、代谢性骨病、关节脱位、骨折移位、严重脏器疾病、脑肿瘤等;所有患儿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随机1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生27例,女生23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5±2.3)岁,病程0.5-5天,平均病程(2.7±0.8)天;观察组男生25例,女生25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8.5±2.5)岁,病程0.5-4天,平均病程(2.2±0.6)天;2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相近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切开复位,复位后在骨折处采用石膏进行固定;观察组患儿采取中医整骨法治疗,其具体方法如下:(1)拔伸旋转。患儿保持抱座位或坐位姿势,采取阻滞麻醉方式对骨折臂进行麻醉,将前壁放置在旋前位置,肩部保持外展,肘关节保持90°弯曲,助手对患儿前臂进行持续牵引,时间约为3-5分钟,再由医生对患儿骨折重叠、移位处进行复位。(2)夹挤分骨。由助手对患儿前臂进行持续牵引,医生使用双手拇指对骨间隙进行挤压,让尺桡骨向尺侧和桡侧分离,使骨间膜逐渐变紧张。(3)折顶回旋。纠正患儿位移、重叠部位,在分骨时,用双手拇指对错位骨折处进行推按,掌侧下陷骨折部位使用其他4个手指对其托提,使其成角不断加大,下陷和突出皮骨两端相顶后,再往回折返。如患儿骨折端出现背箱移动情况,临床医生可采取回旋手法,将患儿骨折远端和近端相握,一手对近端骨折处进行固定,另一手在远端和近端拉近时进行逆向回旋使两端相吻合。复位完毕后,在患者骨折位置处放置骨垫,并使用X线片对复位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使用小夹板和石膏进行包扎固定。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儿甘露醇、七叶皂苷对患儿水肿情况进行缓解,复位4-6周后再使用X线片对其进行检查,如骨痂较少,愈合情况欠佳,需继续用石膏和小夹板进行固定。
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2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采取X线片对患儿骨折恢复情况进行检查,如骨痂良好,骨折处活动无障碍压痛、叩痛症状消失可将石膏或小夹板拆除;对位评价标准:优:解剖对位良好无错位情况;良:解剖对位错位低于0.5cm,成角低于10°;可:解剖对位错位低于1cm,成角低于15°;差:解剖对位错位超过1cm,成角超过15°;腕关节采取Gartland-Werley[2]进行评分,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为可,≥21分为差;前壁旋转评价标准:优:患儿前壁旋转无障碍;良:前壁旋转受限<30°;可:前壁旋转受限<45°;差:前壁旋转受限>45°;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儿对位优良率对比:对照组(n=50)优25例(50.00%),良14例(28.00%),可7例(14.00%),差4例(8.00%),优良率39例(78.00%);观察组(n=50)优39例(78.00%),良11例(22.00%),可0例(0.00%),差0例(0.00%),优良率50例(100.00%);x2=24.719,P=0.0000,观察组对位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位优良率(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儿前臂旋转优良率对比:对照组(n=50)优20例(40.00%),良16例(32.00%),可7例(14.00%),差7例(14.00%),优良率36例(72.00%);观察组(n=50)优27例(54.00%),良20例(40.00%),可3例(6.00%),差0例(0.00%),优良率47例(94.00%);x2=17.1510,P=0.0000,观察组前臂旋转优良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臂旋转优良率(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2组患儿腕关节优良率对比:对照组(n=50)优22例(44.00%),良14例(28.00%),可8例(16.00),差6例(12.00%),优良率36例(72.00%);观察组(n=50)优28例(56.00%),良20例(40.00%),可2例(5.00%),差0例(0.00%),优良率48例(96.00%);x2=24.4286,P=0.0000,观察组前臂旋转优良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臂旋转优良率(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4 2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对照组(n=50)骨折愈合时间为(62.14±12.35)天;观察组(n=50)骨折愈合时间为(48.31±7.77)天;t=6.7023;P=0.0000;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尺桡骨双骨折多因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尺桡骨致使产生骨折情况,属于常见闭合性骨折,多见于青少年群体,其发生概率仅低于桡骨远端骨折,位居骨折第2位[3]。由于前壁肌肉相对较多,出现尺桡骨双骨折情况后,可能致使骨折部位重叠、移位或侧方旋转情况,治疗难度相对较大。骨折后患儿前臂出现明显肿胀和畸形,旋转受限,并伴随着剧烈疼痛。目前,在尺桡骨双骨折中主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伤口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一旦护理不当还可能引起感染,而术后恢复后留下的瘢痕也会在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留下不良影响。由于尺桡骨双骨折位置较浅,通过手指即可触摸到骨折位置,加之,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恢复能力较强,采取非手术治疗不仅可避免术后瘢痕,其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能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而在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治疗中,临床医生需注意把握以下特征[4-5]:(1)骨折部位多见于尺桡骨下端。(2)骨折类型主要表现为背侧移位和桡偏移位。(3)相较于普通前臂双骨折而言,重叠移位骨折情况更为严重,其骨折端多表现为短斜性骨折或横断骨折,部分情况严重者还可能由尺侧内向外呈开放型裂口。我国中医历史悠久,中医整骨手法在临床治疗中也受到广大患者群体及临床医生认可。中医整骨通过X线片对患儿骨折情况进行确认,有针对性的制定复位方案,通过纵压、端提、拔伸、挤按、旋转、折顶、分骨等多种手法对患儿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复位时,患儿保持旋前位,让骨间膜和旋前方肌得到放松,可将整复阻力降低。如患儿骨折情况较为严重,骨折处存在肿胀,旋前位还可提升折顶稳定性,提高治疗效果。相较于开放性手术治疗,中医整骨不仅操作简便,且创伤较小,固定松紧度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可使固定生物应力减少,并提升生物应力传导和骨折部位稳定性,而稳定的固定作用,可保证患儿关节、肌肉最大活动限度,避免复位后出现其他并发症。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0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结果显示,中医整骨手法对位优良率100%、前壁旋转优良率94%、腕关节优良率96%,明显优于切开复位法,且骨折愈合时间(48.31±7.77)天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小儿尺桡骨双骨折中,临床可采取中医整骨法对其进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骨折畸形,促进青少年健康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