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日本早期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掠夺的步骤

2019-01-02吴延钊

西部学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满铁张作霖东北地区

摘要: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对外侵略的发展道路。始于甲午战争,日本发动或参与了多次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从而获得大量的战争赔款。在转移和利用这些赔款时,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地区铺开金融网进行经济侵略,正金银行的金融活动是其中的典型。同时,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控制是各有分工的,正金银行负责操纵金融资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是负责经济投资的实体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张作霖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实力军阀。张氏父子力求发展东北经济,同日本的满铁势力进行经济竞争,以延缓日本控制东北经济、掠夺东北资源的侵略步伐。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的相继发生,加快了日本从经济领域侵略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最终为实现其在政治上占领中国的目標——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进而为全面侵华奠定经济基础。

关键词:日本;正金银行;满铁;东北地区;经济掠夺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8-0134-05

日本经过30多年的明治维新,到19世纪末初步建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但日本土地狭小、资源短缺,普通民众生存压力大,依然国穷民弱,与欧美国家相比,其工业化面临起步晚、底子薄、资金短缺的发展短板。为寻求快速发展,日本选择了“富国强兵”、对外侵略的发展道路,并将侵略目标选在近邻中国。而晚清政府在武力上军备落后;经济上受到欧美各国的控制,无力发展民族经济;政治专制腐败,维新派、革命派先后登场。这时的清政府已是一个勉强维持存在的政权。当时的中国地大物博、贫弱不堪,是列强眼中的富饶之地。故日本崛起之后,通过对中国的战争,获得大量的赔款来充实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逐步奠定了对外侵略的基本国策。

一、日本从金融领域掠夺东北

在掠夺中国财富的过程中,日本银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金银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的马关由清政府的全权代表李鸿章和日本的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涉及赔款的有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俄、德、法干涉“辽东半岛”问题,三国出于自己在华利益强令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中日又于1895年11月8日签订《中日辽南条约》,其中第二款规定:“中国约为酬报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将库平银三千万两,迨于光绪二十ー年九月三十日,即明治二十八年于ー月十六日,交与日本国政府。”[1]77

《马关条约》和《中日辽南条约》先后赔付给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1900年庚子之变,日本又从《辛丑条约》中获得三千四百七十九万三千一百海关两的战争赔款,这些资金使得日本金融资本迅速膨胀起来。与此同时,日本开始小规模地向中国东北地区派遣“开拓团”进行殖民活动,逐渐抢占中国的土地资源。

至20世纪初,日本的大陆政策与沙俄的远东政策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矛盾日益尖锐,双方剑拔弩张,为日俄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1904年2月10日,日本向俄国宣战。日俄战争打了一年多,最终日本在对马海战中打败俄国海军。双方皆精疲力尽、无力支撑下去,两国接受美国调停并于1905年9月5日签署《朴茨茅斯和约》。《朴约》中涉及中国东北地区的条款有第五条及第六条。[2]202日本在《朴约》中接收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沙俄退到东北北部,东北的南部全被日军控制,实现了《马关条约》中未实现的目标。日俄战争后,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更加发展,资本更加集聚。

综上,日本通过对中国发动军事侵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其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和资本的集聚也和掠夺中国的赔款紧密相连。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日本的经济近代化是建立在中国的民脂民膏基础上崛起的。自甲午战争日本获胜后,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战争赔款,面对如此之多的战争赔款如何转移和利用,是当时日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政府将战争赔款的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教育和各种实业,一小部分作为银行的本金,在日本国外也铺开金融网。在这些实例中,以正金银行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的金融活动最为典型。

正金银行正式成立于1880年2月,设总行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成立之初的目的是在日本国内筹措货币、使金融活跃以及争取商权。查《横滨正金银行条例》文本,其中多次提及大藏大臣,说明正金银行业务的管理和监督是受大藏大臣节制,同时还受日本银行的领导,并开展业务。除了正常的汇兑、贴现业务以外,它还经营由政府专门供给所进行的特殊业务。正金银行在中国开设了众多的支行,达19个之多。[3]20正金银行在日本国外铺设支行,首先是倾向于欧美国家和地区的。这种发展思路源于正金银行在成立之初毫无经验,需要对开设分行进行谨慎的试探以积累经验。开设支行需要建立机构、雇佣工作人员、融通金融所需的现代设备、在日本国外与行政当局沟通、租买开设支行的地皮等,在以上条件都具备后,正金银行的职员们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当地银行进行博弈竞争的实力不足,盈利能力低下。故在碰了钉子后,正金银行将国外支行的扩张重点转向了以中国为首的经济落后、政治军事实力较差的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转向取得了成功,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总共开设了32个支行。而在这些支行中,正金银行在国外活动的重点就确定在中国,它在中国开设支行的步骤,基本同日本对华进行军事、政治侵略的进程一致。正金银行在其官方背景和不平等条约的庇佑下,在中国掠夺资本为日本国内发展和国外战争“输血”。表面上看,正金银行是在法律法规健全的监管下开展营业活动的普通银行,而本质上它为日本政府进行的“专门”业务则大大危害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主权,干涉并破坏中国的政治统一。

1890年以后,东北三省流通的货币极为紊乱,大概可分为铜本位货币和银本位货币,具体细分又有十多种货币。在东北三省流通的银本位货币中,流通较广的叫小银元,[4]341它是一种官方辅币,由东三省铸币厂铸造。小银元是一种劣币,铸造出的成币质量较差,但这种货币利润较多,能满足东三省人们的日常需求而被大量铸造,后因其长期呈现单独流通的趋势而在东三省流通。进入民国后,又开始流通小银票,作为货币的小银元也因此逐渐消失。

甲午战后,正金银行在东北发行一种银行券,主要流通于辽南日本占领区,“随关东州和满洲各地日本人来往之日增,我兑换券之流通亦愈益激增。尤以安(丹)东县、大连、旅顺最为显著…半额以上是处于收授兑换券的状态”,但面对着清朝地方当局发行的小银元“…尤其北满代表小银洋的银行券流通盛行,势力頗大”,也“…不得不发行代替清国小银洋的银券”,正金银行通过发行清朝小银元的替代货币,来挤压清朝货币的生存空间,“…且在满洲各地发行代替清国小银洋的银券以资发展我权势。南满铁道会社…在出纳上只限收授军票兑换券、正金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代替小银洋之银券。除此之外,满洲各地流通的一切货币和纸币,均不得收授。”[5]41通过抢占货币发行权实现对东北财富的控制,进而控制东三省的经济主权。当时的清朝当局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应对之策,任由东三省的经济主权逐渐被日本人所控制。正金银行还开展借贷业务组建公司,将自己的触手从经济领域向更深处伸展。

当然,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正金银行究竟是怎样压榨中国人民的血汗资本,那终归绕不开一个庞大的殖民侵略机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全部简称满铁)。日本势力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控制是三位一体化的,具体操作金融资本的是日本银行(本文以正金银行为例),正金银行的后台是大藏省(政府机构),而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投资的实体机构是满铁,正金银行则以资本支持其运营和发展。

二、日本利用满铁公司对东北经济的掠夺

(一)南满铁路的由来——由东清铁路谈起[6]3

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俄国趁机向中国东北渗透,而渗透扩张其势力的重要方式即获得铁路修筑权。它先同清政府在1896年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和《建造、经理东省铁路合同》[7]4,取得了自满洲里至绥芬河的筑路权,即贯穿黑龙江、吉林两省的铁路,这便是东清铁路的主干线。在取得黑吉两省筑路权的两年后,它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和《东省铁路续订合同》,又获得了东清铁路至大连湾支路的筑路权,即东清铁路的南半段,1901年7月筑成,1903年7月开始通车。东清铁路全线贯通后,俄国借此抢占东北的经济资源,整个长城以北沦为它的势力范围。俄国势力开始越过东北染指朝鲜,这显然侵犯了日本的既得利益,双方矛盾激化而爆发日俄战争。战争结果是日本获胜,获得东清铁路支线南半段(长春—大连)俄国所拥有的一切权益,从此东清铁路南半段改称南满铁路。日本在攫取南满铁路的利益后,开始筹划成立一个经济组织来负责南满铁路的运营和铁路附属地的管理,以贯彻其国策。“…不论官营也好,民营也好,[儿玉源太郎](号称满铁之父)将军的信念,即从国策观点出发,使这个会社具备大伞一般的组织形式,综合经营铁路、煤矿、土地等事业这一点,却是不能改变的。”[8]122这一经济组织经营的业务不仅仅是铁路运输,还包括铁路附属地的各种产业,是日本深入东北腹地开展经济侵略的有力帮手,它从成立之初就是建立在剥削中国人民财富的基础之上的。1906年11月,满铁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下面的“命令书”足以揭开日本政府设立满铁的“底牌”——

日本政府三大臣关于设立满铁的命令书[7]130

[前略]

第四条 该社为铁路之便利和收益计,得经营下列附属事业。

一、矿业,特别是抚顺及烟台之煤矿开采;二、水运业;三、电气业;四、主要铁路货物之委托贩卖业;五、仓库业;六、铁路附属地的土地及房产之经营;七、其他经政府许可之营业。

第五条 该社经政府批准,应在铁路及附属事业之用地内,进行关于土木、教育、卫生等必要设施。

第六条 为支付前条经费,该社经政府认可,得对铁路及附属事业用地内之居民征收手续费及分赋其他必要之费用。

第七条 该社资本总额为2亿日元,其中1亿日元为帝国政府出资,每股股票金额为200日元。

第八条 前项政府之出资由下列财产组成。一、既成铁路;二、附属于铁路之一切财产,但租借地内之财产经政府指定者除外;三、抚顺及烟台煤矿。

[后略]

该命令书第一条提及了日本经营南满铁路所获得的铁路支线,还提及《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中日本得以继续经营其战时非法铺设的安奉铁路;第四条指出了满铁所享有的原俄占时期铁路沿线的权益;第五条和第六条指出了满铁非法侵占铁路附属地的管辖权,对于中国主权范围内地方治理权的侵犯;第七条体现了满铁的半官半民性质,由政府控制总股权的半数;第八条所谓日本政府出资的财产清单体现了满铁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机构,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以各种形式剥削压榨中国的民脂民膏。

满铁成立后,在明治天皇的批准下又在南满洲铁路附属地设置关东都督府,负责管理关东州军政事宜。1906年9月1日关东都督府正式在旅顺成立。关东都督的官制法规第二条[9]21规定:“关东都督府置关东都督,都督管辖关东州,兼掌保护监督南满洲铁道线路,并监督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之业务”,这反映了关东都督的重要职责是保护南满铁路沿线附属地的既得利益,并对铁路附属地进行有效的行政管辖和军事管理。1919年,关东都督府被一分为二,改设掌管民政的关东厅和掌管军事的关东军司令部。自1906年满铁成立以来,日本逐渐形成了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四大管理机构,其中:关东厅掌管民政;关东军司令部掌握关东军,负责守卫南满铁路沿线;驻南满的日本领事馆,负责对中国当局的外交;而满铁的“职责”就是对南满铁路沿线进行经济侵略。

(二)满铁的迅速扩张

如前所述,政治上的支持(关东厅的建立)、军事上的护卫(关东军防守南满铁路沿线)和外交上的斡旋(一系列条约的签订给予满铁扩张以法律依据,领事馆则代表“满铁”负责对中国东北行政当局的外交交涉)共同组成了侵略东北地区的实体经济机构——满铁迅速扩张的重要催化剂。

关于满铁的急速扩张,笔者谨以满铁附属地面积的扩大加以说明。据有关数据统计,在满铁成立之初的1907年,满铁附属地面积为149.7平方公里,1931年达到482.9平方公里[10]364,满铁附属地面积在24年间扩大到3.2倍之多。在满铁附属地进行扩展的地域分布上,则主要分布于长春、安东、抚顺、鞍山、奉天等城市附属地。满铁扩大附属地土地面积主要有霸占、兼并、商租、假名租买等形式[11]180,且看一例可证:“窃身屯迤北烟台车站,其地亩原为俄人发价收买,周围挖有极深壕沟,内为车站,外为民地,界限极为分明。迨后俄人北退,日人接续经营,迄今多年,仍续守此界限,从无侵越。突于前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间,该站日人不知据何理由,在该站西南两面界外,埋立石标十五根,圈占身屯民地约有七八十亩之多,殊属不顾公理。吾等仅此几亩生产,不啻第二生命,今既不准耕种,生活之路亦绝,与其坐以待毙,何若起而强争,如果一定不准耕种,惟有聚众与其抵抗而已。”[12]503东北铁路在俄占时期,中俄在铁道与民地之间的界限分明,不存在什么划界争端,而满铁却凭借武力霸占民地划为鐵路附属地。满铁凭借铁路网在东北四处伸展其触手,疯狂掠夺的土地既多且广,这种经济侵夺对东北自然经济的破坏是难以恢复的。大量农民因此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基础,必然会引起他们对满铁势力强占土地、横行霸道产生强烈憎恨,进而引起中国民众更大规模的反日风潮。这种经济侵略引起了东北地方行政当局的不满,它直接动摇了中国政府的统治基础,进而引发中国官民群体对日本势力的联合对抗。

总而言之,九一八事变前满铁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渗透呈现出一种极速扩张的态势。还有满铁对于中国东北经济部门的渗透无孔不入,这使得满铁有足够的本金对东北经济展开成规模、成体系的经济侵略。综上所述,满铁的迅速扩张说明日本经济势力对东北经济掠夺的加深。

三、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经济发展及东三省官民与满铁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欧洲相互攻伐,双方陷入战争泥潭无暇顾及中国。日本利用这一时机于1914年向同盟国德国宣战,占领了德国在华租借地山东的胶州湾。接着,大隈重信内阁拟定《对支政策文件》(“二十一条”要求的草案),由时任日本外相的加藤高明于1914年11月11日递交国会通过,并递呈日本大正天皇批准后命令驻华公使日置益赴华办理[13]73。日置益在1915年1月18日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秘密条款,“二十一条”中既有政治、军事条款,又有经济条款。“二十一条”中涉及中国东北地区的条款是“第二号”。“第二号”中只有第六款为政治、军事条款,其他六款均为经济条款,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满铁在中国东北地区所攫取的经济利益和矿物利益。

经过袁世凯的力争,并派人向中国社会各界和欧美势力泄露“二十一条”的秘密条文,中国社会各界掀起了强大的反日排日运动,欧美列强不满于日本秘而不宣的做法损害他们在华利益,因此袁世凯政府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援助,于1915年5月25日和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日本大隈内阁通过《中日民四条约》强化了自身在中国东三省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但也没能通过“二十一条”来实现其独自吞并东北的目标。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已灭,东三省又崛起一个实力派人物——张作霖。他以土匪起家,1912年担任驻奉天的27师师长,1915年赶走由袁世凯任命的奉天将军段芝贵而接任其职。1917年,张作霖手下的军队劫走日本军方援助北洋军皖系的一批军火物资,使得其军事实力大增。张作霖凭借奉天省的地盘和日本的扶植,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奉系军阀,最后逐渐统一黑龙江、吉林两省,成为执掌东北军政大权的东三省巡阅使,号称“东北王”。[14]3

张作霖势力的伸张和两次直奉战争密切相关,在他执掌东三省初期,实力较弱,因而他求助于满铁“…维护和确保其(张作霖)在东三省的实权,并进而向(北京)中央政界伸张其势力…他曾向我(日本)文武官宪表示希望,请求给予武器和其他物资上的援助…”[7]253,而满铁在东北扶植张作霖,目的在于将其培养为东北利益的保护者、代理人。日本政府先培养段祺瑞控制华北地区,后培养张作霖控制东北地区,本意是使两者共同维护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两方互为补充[14]46,而张作霖在1919年至1920年在东三省的统治趋于稳固后,其雄心便不再仅仅是统治东北一隅,而是想坐拥东北以谋求全中国的统治权,因而直皖战争之时,张作霖的奉系和曹锟为首的直系联合击败了段祺瑞的皖系,又共同控制了北京政府。此后,张作霖的势力在战争期间反复伸缩,他的南下扩张策略,统一全国的雄心和奉军出兵的行动对于满铁在东北的利益不断冲突、碰撞。

张作霖时期东北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与战争环境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独立、抵制满铁对东北的经济剥削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东北经济的近代化。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显示出一种日渐独立的姿态,并企图摆脱满铁对东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实现东北经济独立发展。由于经济发展涉及各行各业,此处谨以运输业中的铁路运输业为例作一简要介绍,以此说明张作霖时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

张作霖对于铁路运输业,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引进其他外国势力,打破满铁一家对于东北铁路运输的垄断。他主张自修铁路,积极引进英美资本,同满铁运营的铁路网展开竞争。张作霖时期建成或开建的铁路线有:奉海(奉天至海龙)路、呼海路(呼兰松浦至海伦)、吉海(吉林至海龙)路等;还计划修建独立于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苏联所占)之外的第三大铁路网,分东、西两大铁路干线:东干线由葫芦岛至奉天经海龙至吉林;由葫芦岛到打虎山至通辽,再经洮南和昂昂溪至齐齐哈尔,此为西干线。[15]东、西铁路干线的筑路计划,意图摆脱日本对东北铁路权益的侵夺,与其进行商战,挽回部分损失的权利。自建铁路的发展,打破了满铁一家独大的局面,部分铁路还实现了盈利,例如:“呼海路在1927年营业盈利为1246016.34元,1928年1665730.44元,1929年991204.86元,1930年1278314.88元,1931年到2月末亦达667230.82元。”到九一八事变时,东三省已经自建铁路1186.4公里。[16]297如上所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1922年后的几年间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

张作霖在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后,开始同日本政治、军事、商业势力展开全面竞争,企图实现自身地位的独立化。此时,对内他所接管的东北是一个富足的大仓库,物资丰盈、民众生活安定。对外他掌管的奉军是日俄战争后东北地区的实力派。张作霖在保护个人利益、维持自身生存的同时,当然要相应的维护东北的利益、发展东北经济,自然而然地要和日本的经济势力展开博弈。在1921年至1928年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张作霖及其手下采用“两面派”外交手段,尽最大程度寻求日本的经济、军事援助,许诺实现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各种权益诉求,但实际执行时却敷衍塞责。1927年4月,田中义一上台组阁出任日本首相,他奉行对华强硬外交政策。同年的6月27日,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所谓“东方会议”,讨论对华外交并制定具体的外交政策,并发布《对华政策纲领》,主要内容包括:保护日本在东北的既得利益;给予帮助维持日本在东北利益者以支持;保护东三省现状,适当时机行使武力维护既得利益。此次会议确定的日本外交基调,使得日本与张作霖为首的奉系矛盾日益激化,双方冲突不断。8月29日田中义一又向日本枢密院提及对奉系外交的《满蒙之日华经济提携》中称:“政府对满蒙的方针…同中国方面进行携手合作,以期开发该地方。但在帝国与东三省之间…颇多不愉快的悬案,举其要者,即有…拟在海龙吉林间和打虎山通辽间敷设铁路…拟自本年3月前后自主地征收2分5厘附加税;强行征收违反条约的各种不当捐税如销货税、卷烟特捐等…拟在奉天省临江县帽儿山开设我领事馆分馆时…并煽动群众采取暴力行为…盛京时报,以刊载不利于奉军的电报为理由…即被停止出售,并用强制手段,阻挠分送和邮寄,等等。…因此目前正在奉天和北京,就解决悬案,同中国进行严重交涉,求其反省。”[7]257

《经济提携》中所谓悬案即张作霖的奉系和田中政府间矛盾加深的体现,日本政府对张作霖步步紧逼,他则在爱国心的驱使下继续与日本人展开外交交涉,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日本的计划遭致了张作霖及中国各界的反对和欧美各国的强烈谴责,田中首相不得已终止了这个决议。“皇姑屯”事件后,日本政府及满铁加快了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及政治占领的进程。

四、余论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逐渐占领东三省,满铁组织各种经济组织接收东三省的经济资源。1932年3月溥仪在土肥原贤二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正式将东北三省从中国领土中分离出去。综上所述,满铁自成立之日开始,就是为日本势力一步步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资源,进而在政治上完全占领东北地区而服务的。伪满洲国的成立,是满铁对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扩张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三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0.

[2]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四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0.

[3]傅文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4](日)满史会.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M].王文石等译.新华出版社,1988.

[5]董事会就满洲营业方针上报大藏省的意见书(译自:〈正金银行史附录〉甲卷之二)[M]//傅文龄.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华活动史料.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6]苏崇民.满铁档案资料汇编(第1卷·编者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苏崇民.满铁档案资料汇编(第1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8]宿利重一.儿玉源太郎(昭和18年第4版)[M]//苏崇民.满铁档案资料汇编(第1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五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0.

[10]苏崇民.满铁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0.

[11]解学诗.满铁档案资料汇编(第13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2]李宗一等.中华民国史(第2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3]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0.

[14](英)加文·麥柯马克.张作霖在东北[M].毕万闻译.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15]康艳华.张作霖抵制日本控制的举措与东北近代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6]孔经纬.东北经济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吴延钊(1995—),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单位为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满铁张作霖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张作霖:成大业,靠演技
东北军阀有温情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张作霖巧骗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