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运用

2019-01-02马琪

西部学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理论课革命基地

摘要: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应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吉首大学通过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建设、本土实践教材建设、现场参与式教学、“互联网+红色文化”的推进等途径实现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转化和开发运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8-0085-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才能出真知、长才干,实践教学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从来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上述文件都强调了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抓得到位,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更能直接推进课程改革。因此,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都应当有意识地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并高度重视课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近年来,各高校特別是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依托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着力开发并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鲜活的红色文化教育。这一举措值得借鉴和推广,不仅拓展了新的实践渠道,也将显著地改善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综合学者们的论述,可把红色文化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内涵深刻,有着育人、感人的特殊功能,是一笔非常珍贵的社会财富,也是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特别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高校应充分开发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服务于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对于弘扬本土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是大有益处的。

吉首大学是位于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学校地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在这块土地上,萌生了丰富独特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张家界校区所在地张家界市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张家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保留完整,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据统计,全市有约32处红色遗迹和纪念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位于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的贺龙元帅故居及贺龙纪念馆、贺龙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桑植县刘家坪及刚刚落成开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位于永定城区的湘鄂川黔苏维埃旧址、烈士陵园等,在各纪念馆中还保存着大批红军时期的文史资料及实物。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方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旧址、革命遗物、伟人故居、纪念馆、纪念碑、烈士陵园等。如桑植县刘家坪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刀劈芭茅溪盐局旧址、桑植起义遗址等。另一类是精神方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事迹、红色故事、各族群众拥护、歌颂红军的红色歌曲、红色诗歌、红色标语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最终熔铸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生动、直观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来说,是难能可贵且切实有效的优质教育资源。

作为一所地处革命老区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就地取材,加大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力度,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综合素质,并实实在在地增强课程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二、开发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怎样才能有效地把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资源和素材,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学者们也纷纷探讨。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总结出一定的经验。

(一)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建设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不可缺省的关键一环,建设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更是重中之重。要全面规划,重点设计,把本土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归属地打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样红色文化资源就能直接成为生动的教学素材,不仅可以拓展、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说服力。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家界校区已有“贺龙纪念馆德育基地”这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于2018年4月向学校教务处申报了新一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即“贺龙纪念馆、洪家关白族乡政府、刘家坪白族乡政府实践基地”,目前,已获审批立项。长期以来,我们把红色基地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点,每学期按课程分别组织本科生赴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现场实践教学活动。这种做法已成为惯例,深化、拓展了思政课教学。如适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特地组织学生赴“贺龙纪念馆德育基地”,去桑植县刘家坪寻访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出发地。让大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光辉革命历程,内心受到强烈冲击,引导他们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努力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实践体验,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这是考评其社会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把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作为实践档案长期保存。实践基地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在学院网站、宣传栏展示照片、发布新闻报道等方式扩大影响,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并了解本土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学生普遍反馈,实践基地教学活动的开展,令他们感慨良多,刻骨铭心。

建设思政课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通过红色历史文化之旅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大学生在经历革命意志洗礼的同时,也将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对理想的执着、对事业的忠诚,有利于增进他们对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实践教材建设

为丰富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使之更贴近地区实际,更具感染力,应组织力量编写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本土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读本”系列教材,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和辅助。用大学生身边真实的历史、感人的故事、革命英烈来教育引导他们,一定能使他们深刻难忘,受益颇多。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家界校区的专家,2017年获武陵山研究院“吉首大学专家、学者‘走进武陵山调查研究项目”“武陵山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重点项目立项。调研成果汇编为《武陵山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约500万字);获吉首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项目”“湘西地区红色文化调研”项目立项。调研成果汇编为《湘西地区红色文化汇集》(约100万字)。这都为“本土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读本”的编著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土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读本”的编写应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安排实践任务,设置实践类目,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使实践教学有基本的遵行和依据,并切实有效。系列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红色遗迹、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文献、红色诗歌、红色歌曲、红色标语的整理和选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典型案例等。教材集结出版后,即可辅助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当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时可尝试开设全校性选修课。

(三)加深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参与式教学

新一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需求,精心安排实践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参与式教学。主要途徑有:一是现场参观革命遗物、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实物。本土物质方面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现场参与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生动、直观的丰富素材。纪念馆中陈列的图片、武器、图书、简陋生活品等实物,彰显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革命精神,再配合讲解员的解说,能对大学生起到真实有效地教育作用。二是演绎、讲述经典红色故事。红军在张家界的革命斗争中,留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组织大学生听红色故事、收集并讲述红色故事,强化了其实践体验,令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和伟大精神深深刻印在他们的头脑中。为配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这一内容的学习,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一个有关红二方面军的红色故事,并在实践总结大会上相互交流和分享。各小组为完成任务,赴实践基地考察前就做了大量前期搜集工作,现场考察更是认真用心,他们把搜集的故事分类整理,很多小组还用视频、照片、音乐等素材制作了PPT演示课件。实践总结会上,各组汇报了自己的实践成果,有的是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还有小组专门排练了角色扮演小短剧。从反馈结果来看,他们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兴趣浓厚,热情高涨。三是传唱经典红色歌曲。红色歌曲是本土红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张家界市尤其是桑植县,红色歌曲多达200多首,《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口挂盏灯》、《红军歌》、《扩红歌》、《暴动歌》等一首首口口相传的歌谣,反映了红军和老百姓之间割舍不断的鱼水情深。在实践教学基地,或每逢特殊纪念日、重大节庆活动,组织大学生唱红色歌曲,既能弘扬本土红色文化,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校园文化。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潜移默化的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

要实现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的转化,需要在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贴近学生实际,加深现场参与式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似的到此一游,要探索更多的教育方式和路径,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与历史深度对话。可以鼓励大学生进一步调研、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直面历史,更能从中产生情感共鸣,获得深刻的内心感悟。

(四)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互联网+红色文化”推进力度

如今的我们正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链接一切”的特性展露得淋漓尽致,“互联网+”思维也早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一方面要抓好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网站建设。在网络教学平台设置相应的版块,用图片、文献、视频展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成果,供学生浏览、点击。另一方面,运用手机端的微信、QQ、微博加强师生沟通,研发“思想政治理论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园地”手机APP。把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手机媒体紧密结合,打造红色歌曲点播、红色微电影展等独特栏目,用轻松活泼的形式突显红色文化的特殊魅力。为切实提高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网站的使用率,最大化地实现效益,可把学生在教学网站的学习情况作为课程实践成绩的考核依据。通过手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了无死角、无盲区,强化了正能量。

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光荣斗争历程的产物,是历史的见证,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而弥新。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蕴含着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精神境界,一代代人的传承、坚守让这种红色革命精神始终耀眼夺目。把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信仰导向、情感塑造、道德培养的特殊功能,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实践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我们将继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深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藏的革命精神,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DB/OL].

http://www.moe.gov.cn/s78/A13/sks_left/s6387/moe_772/tnull_9310.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D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作者简介:马琪(1978—),女,河北唐山人,土家族,单位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建设与研究”、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建设与研究”[编号:2018JSUJGA07]研究成果

.体;color:rgb(0,0,0); font-size:10.0000pt;" >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理论课革命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的基地我的连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