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9-01-02张佳鑫张旭超
张佳鑫 张旭超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新态势、新挑战,这已经成为现代政治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如转型期不同区域、阶层思想分化,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意识形态工作自身还需要发展等,是政府和执政党在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中需要正视的一大问题。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意识形态安全思想,坚持文化自信,深化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网,防止西方意识形态信息对我国网络的侵蚀;深入推进舆论宣传改革,强化媒体宣传的创新力度。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意识形态;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B0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8-0040-03
一、引言
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于年初发布。这份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8年12月年底国内网民的数量达到8.29亿,而2018年新增的网民数量就达到了5653万。由此,我国国内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实现了59.6%,真正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伴随着互联网的浪潮,我国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无疑能深刻地感受到时代大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变迁与行为模式的转变。互联网系统的便捷与实用,使得这种现代文明的标志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地传播,不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当今形成了一个无形却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而这种爆炸式的网络信息传播,又给国家的网络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习近平主席指出,信息化浪潮下中国要建设网络强国,但必须重视网络安全,在构筑科学有效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国家的信息化的长远发展。网络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和具体体现,执政党不可忽视网络空间的这一重要工作,新时代以来国内的意识形态工作有条不紊,但放眼全球,依靠着强大的互联网实力,西方国家在不断将意识形态向别国渗透,这给我国的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理解和把握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保障国家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
二、网络时代下的中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多元传播背景下中国社会思潮复杂化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一个国家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必然有其主导思想。这种主导思想,可以组织有效的社会动员,协调各方利益,集中力量实现国家整体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内涵在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但改革开放之后,在逐渐形成的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随着社会群体的分化和以及群体利益不同表达的出现,尤其在网络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思潮复杂化现象在互联网上得到了直观的体现。经济利益的差异也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平均的局势下,这种群利益差别化带来的意识形态思想混乱,给国家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缺少传统媒体“把关人”有效把控的网络媒介很容易成为充斥各种思想和文化思潮的温床,在复杂现实问题的认知上,在价值理想与道德信念理解与追求上,使受众的思想观念不免产生困惑与矛盾。这些所谓的“新价值理想”和“道德观念”甚至企图“引领”人们的价值导向,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甚至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公然傳播,这不能不引起严重警惕。
(二)互联网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源于美国,是美国创造并且传播向别国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互联网作为一种传播的介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印上了其主导者美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烙印。美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财团、利益体及其政治代表,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运用网络手段,整合美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等,企图构建和传播一套世界范围内的话语体系,进而达到其影响世界、管控全球的政治目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及控制在美国的全球称霸战略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美式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为内涵造就的网络文化话语空间,传播的信息并具备所称的“普世意义”与无国界的温良外表,其内容中深刻的西方意识形态表达具有迷惑性。我国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处于党的领导之下,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不同于传统媒介,互联网把不同国度和制度背景下的群体广泛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先发机遇与技术优势,宣扬其意识形态,包藏着“新殖民主义”的祸心。而防范这一新“殖民主义”的侵扰,是需要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重大课题。2018年9月的一期《焦点访谈》节目中,揭露了国家安全机关侦办的一批通过网络渗透的间谍案件。从中可以看到境外间谍情报组织利用网络进行渗透策反的活动。许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尤其是具有一定科研背景的大学生成为活动对象。境外间谍情报人员通过各类论坛、APP、聊天软件等渠道,打着招聘调研员的幌子,采取金钱收买甚至色情引诱的手段,有针对性策反个别涉世未深且政治敏感度不强的网民,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关于国防科工机密专业的年轻学生,利用其刺探、窃取关于我国国防安全与军事机密的涉密情报。
(三)互联网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自身面临发展性挑战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自身面临一些新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体制意识形态在认识上出现一些偏差,由于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影响下,导致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些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的理论解释上,如果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到位,人们的思想困惑会由此产生,经由网络传播,产生不良效应。这给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挑战。意识形态传播主体需面对受众市场的争夺。站在传播受众的角度上来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应当做到通俗化和具象化,因为作为信息消费者的受众不容易接受高深、神秘或艰涩的理论。网络信息时代中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很难再适用,执政党或政府依靠其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与唯一性进行思想灌输的状况难以维持,信息传播者的范畴扩大到甚至包括社会精英、普通网民在内的全体社会大众。相比之下,意识形态工作部门逐渐失去信息传播的传统优势,意识形态的宣传导向工作被削弱,民众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传统的思想灌输式的宣传方式产生疏离感和陌生感。网络的出现,要求相关部门对于民众思想意识的管理模式或是信息传播的渠道与时俱进,这无疑给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管理带来了现实挑战。
三、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文化自信,深化意识形态工作理念
自鸦片战争起,西学东渐。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到甚至采用西方的制度模型,难免让西方文化大规模渗透到中国的社会领域。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扫荡了西方反动腐朽的文化,但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用外资、西方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国家的经济,崇洋媚外的心态在部分国人中再次滋生。甚至一些学者大力鼓吹西方文明与制度的优越。这种鼓吹由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推导到政治制度乃至种族文明,把西方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最终归结于西方文明优于其他民族。而对于自身所依存的文化却极力贬损,甚至排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不能不说是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长期以来对中华文明进行侵袭腐蚀的结果。为了应对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中华民族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在意识形态领域正本清源。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言:“中华民族的本质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比。中国人的聪明不在任何别的民族之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子孙要认识到中华文明长久不衰的生命力与绵延不绝的创造力。文化自信,就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指出,二十一世纪大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将得到更直观,更具体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者与实践者,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中华民族由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历过民族悲惨的衰落期与耻辱史,才明白中华复兴的中国梦来之不易。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要明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不动摇。对于马克思真理的把握要求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直观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找到具体体现。我们特别要关注最近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这一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武器深化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并指导意识形态工作。
(二)全面落实依法治网,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
依法治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与具体体现。国信办于2014年出台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网络即时通信工具这一重要的信息媒介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6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网络领域的立法工作,进一步推进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法律法规的拟定与完善。全面依法治网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一直积极推进。网络信息的流通没有国界,但身处于网络之内的民众却有国别,特别是针对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覆盖包括网络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习近平指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互联网的立法与依法管理不能忽视,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能依法管理、有效利用互联网,保障中国的网络环境安全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健全。在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各种思潮入侵的情况下,要守卫好无形的网络边疆,防范境外反动势力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对国家政权的颠覆活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习近平指出既要严密注意敌对势力利用网络鼓吹颜色革命,又要预防宗教极端主义对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分裂。一方面要防止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互联网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对其通过网络对我国个别公民进行的教唆、煽动、收买行为等,网络监管部门和国家安全部门应早发现早处理,打击其违法犯罪,消除社会的政治风险。
(三)深入推进舆论宣传改革,强化媒体宣传的创新力度
舆论宣传改革要保证走群众路线、大众化路径,工作必须围绕民众的信息需求而展开。在网络传播媒介日益成熟的技术背景下,在网络社群、网络公约逐渐形成的社会条件下,要摒弃固有观念与思维惯性,改革传媒输送信息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宣传工作的全面开花。
其一,保持传统媒体宣传工作的主体地位,巩固传统媒体业已形成的优势地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主流的传统媒介中的地位要不断巩固,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保持其鲜活生命力,服务群众,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取向。在内容选取上把好关,注重信息傳播的简洁、选题用料的鲜活、讲述方法的生动。贴近群众的现实生活,适应群众的情感需要,坚持鲜明确的人民立场,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以群众视角接近事实真相。紧跟时事变迁回应百姓关切,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做好理论引导与价值观教育工作。
其二,重视包括网络在内的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推进其与传统媒体相结合,达到二者的有力配合和相互融合。传统媒介经过充分的历史演进自有其独特优势,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崛起又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另一种重要的舆论选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可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综合信息交流平台。一些传统媒体在此方面已有实践,诸如中央电视台,响应网络时代潮流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每日传输的信息除了以传统的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等为载体,还通过网络技术,进入电脑、手机等信息用户接纳范围。这种话语方式的转变,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直观的信息为一体,改善了传统媒体曾经的枯燥乏味的说服灌输,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大众传播途径中的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工作要运用网络的直接参与式的优势,在自由平等的语境空间中,调动受众信息接纳的热情与积极性,避免政治类口号化的信息表达,采用带有强烈时代感的表达方式,以富有吸引力的信息产品,拉近受众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距离,让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进受众的思维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2009.
[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人民出版社,2009.
[4]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0.
[5]任军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态势新作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8(8).
[6]刘永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新态势及我国对策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2).
[7]曹和修.习近平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J].前沿,2018(4).
[8]颜然然.文化自信与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融合创新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8(3).
作者简介:张佳鑫(1986-),男,汉族,山西朔州人,单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国际政治。
张旭超(1986-),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单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