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协议》范式下的“以学生为中心” 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实践
2019-01-02花蓉
花蓉
摘 要: 《悉尼协议》,是国际上对三年制高等工程技术教育及人才进行认证的协议。该协议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办学实践,促进高职学生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发展,开启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悉尼协议 以学生为中心 高职教育
一、《悉尼协议》范式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等一些国家发起并开始构筑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内容涉及工程技术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标准、机构的认证,以及学历、工程师资格认证等诸多方面。该体系现有六个协议,关于学历互认的协议是《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各协议认证的对象、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其中《悉尼协议》是针对国际上三年制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技术专家”的认证,从学制和培养目标上看与我国高职教育相对应。《悉尼协议》于2001年首次缔约,专业认证体系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权威性强的学历层次上的认证标准体系,目前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内的十个国家或地区加入该协议。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半壁江山,我国工科教育已经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悉尼协议》范式为参照,推进高职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于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悉尼协议》的认证体系,将工程技术专业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划分为十二个方面,并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持续改进及毕业生跟踪反馈及评价、制度保障等八个方面开发了一套专业认证标准[2]。由教育领域和行业领域的专家或工程师组成认证小组,对学院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技术专家”进行认证。进一步研究《悉尼协议》的认证标准,认为《悉尼协议》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强调工业界和教育界的有效对接,用人单位参与到认证评估;二是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突出“以学生为中心”[3]。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全方位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1952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1998年,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首次将“以学生为中心”,以联合国文件形式加以明确,由此“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成为权威性的术语和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在各级各类教育层次中实践运用。2012年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根本任务,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全面培养、系统培养、多样化成才、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既是高职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律的要求,又是实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诉求。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多年办学实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承“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的理念,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扬州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学校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办学实践方面探索,如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专业建设、有效课堂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可谓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实践得到国内外高职界的赞誉和认同,《人民日报》多次刊文我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实践和办学成果,学校《服务学生 成就学生——高职院校三航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荣获第二节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大会颁发的“学生支持服务”项目卓越铜奖。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与《悉尼协议》的主导理念一脉相承,《悉尼协议》范式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在高职院校办学管理中得到有效实践与运用。
1.注重环境育人,增强学生自信心。
环境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对于学生而言发挥着教育的隐性功能。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学生都沐浴在校园环境中,校园文化、校园环境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未来职业规划。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坚定他们的个人自信和职业自信为基本前提。
(1)打造融合企业文化、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扬工特色专业文化。职业教育的专业文化需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学生在职业元素与社会元素相融合的专业文化中,在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中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自我认同和职业自信。学校在实践中凝练专业文化内核、建石油化工专业文化公园、造建筑工程专业文化长廊、搭电气信息文化展区、砌企业文化墙、设理实一体的职场情境,将专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建立全面服务于学生的“二中心”,即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心,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工作平台,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的工作模式,提供近40余項学生服务项目。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学、测评,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构建多元荣誉体系,提高学生自强能力。
《悉尼协议》从技术专业角度规定了毕业生的12项基本能力要求,包括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职业道德、个人和团队工作、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能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基于此,学校构建了由知识学霸、技能土豪、文体明星、社团精英四条“星光大道”组成的高职特色的荣誉体系,为知识学霸颁发“副学士”证书,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为技能土豪中荣获国赛一等奖的团队提供十万元奖励金,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文体明星签发全校的嘉奖令,为社团精英召开专题表彰大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学校社团,增强学生的沟通、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终身学习能力。建荣誉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强能力,与《悉尼协议》对学生的各项核心能力要求相对应。
3.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主决策、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校畅通了四条民主渠道:一是每月一期的校长早餐会,每一位在校学生均有机会和校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反映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二是学生校长助理参与校长办公会,与各职能部门领导共同讨论学生关心的重点问题、学校发展的长远问题;三是学生会主席列席校长办公会,研讨会议涉及学生权益的议题,切实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个人权益;四是每月举行一次班长论坛,对学习、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扰,学校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学校的民主管理模式正由“为学生做主”逐步向“由学生做主”转变。
4.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并重,提高学生自立水平。
《悉尼协议》范式在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倡导持续改进,注重共性与个性统一,强调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的综合培养。学校构建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启航、竞航、远航”的“三航”育人模式。第一,搭建多种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设立创业雏鹰基金,成立创业班、创业训练营和创业孵化中心,并设立100万雏鹰专项资金,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搭建菁英成长平台,依托菁英学堂,开展主题实践,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第二,开发校本特色的专题课程。通过开展大学第一课、新年德育课、文化导学课、校友分享课、创新创业课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开展专业引导课、大师公开课、技能拔尖课、工匠培育课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通过以上举措,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能力得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自立能力增强,更能灵活地适应社会、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
三、《悉尼协议》范式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实践成效
《悉尼协议》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专业认证范围包括学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施设备、制度保障等多方面,我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是对《悉尼协议》的先一步探索和初步实践,成效明显。
1.学校毕业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学校践行启航、竞航、远航的“三航”育人模式,从文化课、专业课、技术技能、社会实践、软实力、职业素养、人文情怀等多方面,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培育和指导,实现人人出彩、人人成才。我校毕业生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满意度逐年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均能迅速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变化。
2.扩大了职业院校的社会贡献度和社会影响力。
其一,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逐步提升。近几年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大幅度提高,据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发布的2015年数据显示,我校在用人单位对江苏就业服务工作满意度排行中位列第二。其二,促进了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实践吸引了天津职业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50多所省内外高职院校前来学习、交流;伴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培训交流的企业逐步增多。我校校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沿《悉尼协议》范式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
3.拓宽了高职教育国际视野,指明了國际交流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政府的重要政策[4]。其一,我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和举措得到国际职教界的认可,2016年荣获第二节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大会颁发的“学生支持服务”项目卓越铜奖,全球共有3所学校分获金银铜奖。其二,随着我校“三航”育人模式的开展,国际交流成果日渐丰富。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三百余人,留学生总规模居全省高职第六、学历规模居第四。2016年学校荣获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留学江苏培育学校”称号。
四、结语
据《201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91%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为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52%的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且此两项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职的服务对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学习经历、家庭环境及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存在自我认同感差、自信心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是建立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和促进我国人才国际化的战略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参照《悉尼协议》范式进行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是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推进内涵发展,必须一以贯之、长抓不懈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邹燕,王明哲,赵方舟.《悉尼协议》在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中的借鉴作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3).
[2]唐正玲,刘文华,郑琼鸽.《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及其对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7(4).
[3]邹燕,王明哲,赵方舟.《悉尼协议》在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中的借鉴作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3).
[4]刘文华,徐国庆.《悉尼协议》框架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析——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