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对策探析

2019-01-02龚稚舒,陈晓宇,杜金向

山西农经 2019年21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协同发展现代农业

龚稚舒,陈晓宇,杜金向

摘 要:利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中各自比较优势及协同发展的可行性。结合三地农业发展总体情况,说明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现状。从顶层设计、技术、资金、市场、休闲农业、生态农业6方面,对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比较优势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1-000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2016年,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京津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河北部分地区和部分行業跨入农业现代化行列。《规划》为推进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设置了各项目标和任务,对推进三地农业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比较优势与可行性分析

1.1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比较优势分析

在京津冀农业发展过程中,河北农业总产值最高,2017年达到5 373.38亿元,远超过北京和天津。2017年京津冀三地农业总产值及各业占比情况见表1。从农林牧渔各业占本地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看,河北地区农业产值和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例最高,北京地区林业产值占比最高,天津地区渔业产值占比最高。

根据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可知,河北地区农业发展具有绝对优势,天津渔业发展和北京林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京津冀地区农业发展可以实现内部结构优势互补。

1.2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可行性分析

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计算公式如下。

某地第一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区位商=

■  (1)

如果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具有地区优势。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如果区位商小于或等于1,则认为该产业不具有地区优势。2017年京津冀三地第一产业产值及区位商见表2。

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北京和天津第一产业在京津冀的区位商均小于1,说明北京和天津第一产业在京津冀地区没有优势,不能满足当地需求。河北第一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河北在京津冀地区具有优势,不仅能满足本省需求,还能供给北京和天津。

北京和天津气候温暖适宜,背山靠海,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对外联系和发展的窗口。北京作为首都,汇集大量资金,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金、人才、科技优势显著。天津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北方最大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河北省怀抱北京和天津,土地资源丰富,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为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便利[1]。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更能促进互惠共赢。

2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总体情况

2.1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战略布局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北京可以充分利用资金、人才等优势,依托科研单位、高校或大型农业企业,创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园区,开发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带动天津、河北农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北京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资金、人才等要素为优势,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

天津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天津作为沿海城市,沿海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善城市结构与布局,扩大农业用地规模,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相比于北京和河北,天津可以依托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拓展农业技术应用领域,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与通讯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天津当地居民对农产品、休闲农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市场前景良好,有利于农业规模化发展[3]。

河北省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土地开垦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河北省具有较多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城镇化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河北省怀抱北京和天津,被两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因此,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要深挖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加强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转变农业产业增长方式,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4]。

2.2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现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下,京津冀三地区域合作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5],农业合作有了实质性进展。2019年6月25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设立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分论坛。京津冀三地共同探讨全面绘制乡村振兴蓝图,在做好对口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

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三地整体合作意识不强,部分地区产品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物流体系尚不完善,严重地影响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速度与进程。

3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体制改革

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最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工作。运用系统方法,从全局角度出发,统筹规划京津冀农业发展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6]。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责任和分工。在中央领导下建立农业协同发展委员会,下设京津冀三个地区各自的农业专业委员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确各自的角色与职责。充分地利用与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把北京和天津的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与河北的土地、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其次,农业协同发展委员会可以定期召开农业协同发展会议,邀请农业专家共同商议区域农业协同发展模式,制定具体对策并形成专业化分工,向下属三地农业专业委员会传达。配合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利益分配,形成农业产业专业化合作,提高区域农业协同效应。例如京津冀共建生态农业园区,推进农业协同发展与合作。北京和天津利用自身资金、人才、技术优势引进和繁育优良品种,向拥有充足土地资源和丰富廉价劳动力的河北省推广,通过农业协同效应实现互利共赢[7]。

3.2  依托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与农业合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

首先,开展各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生态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促进农业领域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发展,推动农业领域自主创新和农业现代化。

其次,加快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农业与科技紧密结合。京津冀三地要积极实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战略,促进区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应用,提高区域间整体科研水平和农业创新能力,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变。积极探索和创新,将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付诸实践,推动区域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8]。

再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现代农业技术,构建多渠道的农业合作方式。借鉴和吸收优秀的农业科学技术,引进国外农产品知名品牌,建立区域先行示范基地,培育自己独特的品牌和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国外优秀企业强强联合,加强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合作,推进区域农业外向型发展。

3.3  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农业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温室、优良品种、农药等现代农业要素的资金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京津冀三地农业的投资力度。

首先,国家财政发挥主力作用,加大在基础设施、生态补偿、清洁能源、生态循环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保护农业发展和创新的可持续性。

其次,加强京津冀三地金融开发与合作,实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机构的跨区域协作。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盘活资本存量,充分利用自身优勢整合资源要素,促进区域标准化、产业化经营。

再次,建立健全涉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从涉农资金数量、发放人员、项目运用等入手,使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真正担负起应有的监管职责,使涉农资金从发放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处于严格的监督之下,保证将各项涉农资金发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手中,应用到农业项目中。

3.4  树立大局意识,以市场为导向

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由市场调节和导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工作方式,提升现代农业的市场化水平。

首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网络。在农产品供给满足京津冀三地内部需求的情况下,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和物流中心配送范围,建设销售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强农产品营销和促销服务体系建设,连接各地市场,实现业务互通。

其次,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各类组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最小成本获得最高收益。

再次,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根据政府制定的农产品标准,建立自己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遵循国际质量标准和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切实保障农产品安全。

3.5  打破行政界限,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更是实现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实践证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利于加大挖掘和利用乡村各类资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提升农业价值,高度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对京津冀农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来说,总原则就是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为根本,充分利用京津冀各自的特色生产个性化产品,用文化和情感制造溢价,创造更多的消费价值。

首先,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展现京津冀地区的历史渊源。京津冀地区走向一体化,既是多元文化荟萃融合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历史文化为主题,让消费者对社会文化充满专注与自信,提高消费者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其次,以农业园区和休闲园区为主题。基于京津冀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业元素,设置与之配套的特色鲜明的休闲套餐,如亲子休闲、婚纱摄影、户外课堂等。

再次,基于家庭农场设置采摘农园,利用农民自有房屋进行休闲接待,使游客体会农业文化。

最后,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消费功能齐全、模式清晰的特色小镇。发掘文化功能,嵌入旅游功能,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使特设产业成为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3.6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根据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施“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的作业方式,保持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首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坚决杜绝种植业广种薄收、林业过度采伐、牧业超载放牧等,保持森林、草地、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

其次,建设标准化生产和经营体系。深入研究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构建标准化生产体系,推广到整个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例如可以研究精准施肥和用药技术,防控过量使用和残留超标。

再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传统农业的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优势。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用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秦静,李浩,周立群.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进展与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9):279-284.

[2]秦静,周立群.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城市,2017(3):32-36.

[3]王健,解聪,张悦玲.发挥京津冀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0):34-38.

[4]马明远,杨国航,耿东梅.京津冀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与对策——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1):15-17.

[5]马子豪,李嫣资,花泽田,等.京津冀地区都市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时代农机,2017,44(11):127-128,131.

[6]颜志辉,郑怀国,赵静娟,等.生态可持续视角下京津冀畜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8(12):   1-5.

[7]秦静,贾凤伶,王庆芳.科技推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9):14-17.

[8]王双进,梁辰.当前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14):30-31.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协同发展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