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2019-01-02谢亚燕
谢亚燕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了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监督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重要性,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赋予了更大的期望。新时期,高校更应该理解和紧抓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发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实效,守护好校园净土。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与体会,聚焦当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优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优化建议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管理的、负有经济责任事项的所属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的行为,审计范围跨越了机关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以及教辅单位等各高校内部经济单位。
高校内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对校内经济运行的全面体检,又是对校内中层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在促进校园党风廉政建设,推进高校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方面发挥了监督保障作用。因此,站在新形势、新常态下,重新思考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与深化审计效果,以切实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对高校审计工作新局面,在具体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仍有改善空间。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体会,思考与总结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高校內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相对薄弱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级别平行,权威性不大,有的高校单独设置审计机构,但还有大部分高校是将审计机构同纪委办、监察处合署办公或者隶属于财务等部门。有的内部审计人员鉴于行政单位岗位职级晋升等需求,有可能调岗至被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导致内审人员执行审计判断时,容易受个人偏见与杂念及职能部门间人际关系等的影响,牵制了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性,不利于审计质量控制。
(二)缺乏完善的审计方法及评价指标
现阶段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越来越广,审计的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与多元化,现行审计评价规范过于抽象,实操性不够强,与经济责任审计相适应的可行性审计评价标准及体系尚待建立。再加上,目前高校审计技术手段较弱,审计方法大多依靠账面资料查询,而对于领导干部落实重大政策措施、重大经济决策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从政等情况是难以从账面材料进行分析的,整体上审计内容会较偏向于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这就导致审计报告的审计评价内容可能不够全面完整,内容主要是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等材料来撰写,多是较为主观、空泛的定性描述,缺乏明确的科学化定量性评价。另外,高校内部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等是连续性的,大部分重大经济决策是由集体研究决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以明确界清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以及任期内与非任期内责任,从而可能增加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难度和风险。
(三)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一是审计任务数量与内审人员力量不匹配。目前,大部分高校内审部门受岗位职数限制,人员数量普遍不足,未达到《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规定的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二的指标,有的高校临退休和新进内部审计人员占比较大,容易出现审计人员力量紧缺的状况。特别是在学校组织部处级领导干部届满考核后,内部审计部门面临着大批量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且大多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期至少为3-5年,这就造成时间紧张、任务繁重、人员欠缺的局面,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与进度。二是内部审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多为财经类专业,单一的专业背景或专业资格限制了审计思维扩散,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领会也不够透彻。而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局限性,适应不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转型需求。
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转化不足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先离后审现象普遍,大部分经济责任审计是离任审计,任中审计比重较少,基本是在被审计领导干部升职、换岗或退休情况下进行的,属于事后监督。另外,学校内审部门通常是学校通过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在组织部门的委托建议下,才开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到出具审计结果报告时,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离任、调任或者提拔到新岗位职务,这就出现审计成果难以作为干部选拔及任免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的局面。同时,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内审部门只有建议权,在督促审计整改工作方面力度不足,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在学校的日常规范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难以最大化。
二、优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建议
(一)创造高校内部审计软环境
一是高校应积极创造审计监督的独立性环境,尽量独立设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即使与纪检监察等其他部门合署办公,也应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打破校内人情网,畅通审计职称作为评先选优、干部选拔任用的渠道,消除内部审计人员换岗晋升等职业发展顾虑。二是学校可通过内部学报或者官网、公众号等宣传方式,提高校内全体教职工,特别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及相关经济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充分理解和重视审计监督职能,积极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展开。三是主动召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系会议,邀请纪检、监察、人事、组织等部门作为联系会议的列席单位,共同对年度审计计划等审计重要事项进行研究讨论,加强校内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创造监督管理合力,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二)完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一方面要探索梳理与制定校内经济责任审计清单,依据校内各经济单位的实际状况,从财政财务收支情况,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程序与效果、廉洁从政相关规定遵守情况等方面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为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建议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撑条件。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下,要促进高校推行数字化审计方式,在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对比等手段,快速定位可能存在的典型性、倾向性问题风险点,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广度。三是正确界定经济责任界限,以事实为依据,衡量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行为时,要将其置于任期内相关政策制度规定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中,重点关注对学校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关注应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此同时,也要结合新常态、新趋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容错纠错机制,辩证分析、反映和处理经济责任问题,以鼓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
(三)强化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经常性组织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专题培训,交流学习审计中的心得体会及业务难点突破方法,并鼓励参加在职研修或专业职称资格等级考试,提升审计专业水平及分析研判能力。信息时代要求审计监督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主动更新获取、分析、运用大数据的基本功,利用科技强审,增强发现问题、宏观分析的能力。同时用十九大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等政治政策法规理论武装内审人员头脑,切实强化审计监督工作的主动性、政治敏感性,把握好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评价判断尺度。三是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创新内部审计外部化模式,在跟踪监督指导的基础上,委托社会會计师事务所,缓解繁重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与稀缺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间的矛盾,确保提升审计质效。
(四)坚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共享
一是逐步提高任中审计比例,将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协同校内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强化事前、事中监督,共同实现校内部门间审计成果资源共享、职能手段互补、干部监督实效最大化。推进审计成果转化,考虑把经济责任审计有关成果及整改情况运用到校内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依据。深化纪审合作,及时移送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同时,重视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建立整改台账,在内部通报传阅审计整改结果,跟踪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力的问题,追究相关责任,提升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成效。三是校内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进行研究,梳理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清单,督促各单位进行经济责任任前对照检查,有效发挥防范预警作用。
综上所述, 新形势、新常态下有新审计,要持续性探索及优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好学校内部常规性“经济体检”,以促进学校各类经济活动愈加规范有序,提升学校内部控制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助推高校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DB/OL].http://www.audit.gov.cn/n11/n536/n537/c131461/content.html
[2]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教人〔2018〕3号).
[3]侯翠婷.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亟须创新[J].中国内部审计,2018(12):19-21.
[4]郑克强.浅谈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6):61-62.
出刊后请安排顺丰到付 ,谢谢邮寄地址:四川遂宁射洪县滨江花园c栋博文科技 王欣(收) 1538836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