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石概论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

2019-01-02吴维义黎春玲

贵州农机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赏石观赏石课程

杨 涛,吴维义,黎春玲

(1.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贵州理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中国的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于石器时代,启始于先秦、秦汉时期,在战国已有记载,在宋代走向繁荣,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文化形式,渗透于人类文明进程之中。2005年,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观赏石资源调查与保护、举办观赏石理论研讨和全国性大型观赏石展览,通过学术争鸣和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厘清了赏石文化的基本概念,以观赏石文化、观赏石地质、观赏石艺术、观赏石经济、观赏石鉴评、观赏石价格评估为主要内容和框架的观赏石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先后制定了观赏石鉴评的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近5年来《观赏石学基础教程》、《观赏石概论》的编撰出版标志着观赏石理论体系的日驱完善,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观赏石学。

《观赏石概论》是贵州理工学院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归属于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板块,36学时,2个学分,面向所有专业的大学生。从2016年开始课程建设与实践,是在贵州理工学院“基于学习产出,面向工程认证,明确能力目标,合作协同创新”的成果导向教育,即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开设的。

1 课程建设的目的

以石载道,以石育人。观赏石学是在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陨石学的基础上,利用美学、艺术、历史等相关科学知识来研究观赏石本质和客观规律而构建的一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新型学科。课程在三个方面彰显育人价值。

(1)问石探奇,追寻科学。观赏石是在地球演化中历经亿万年而形成的,是“得天地之灵气,集自然之精华”的产物。传授观赏石地学知识,让学生在探讨观赏石成因中走进科学殿堂,建立地质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鉴评观赏石中见微知著,享受科学的美妙。

(2)赏石悟道、传承文化。把自然之石作为审美对象,从品石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是中国人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2014年,赏石艺术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生能在欣赏观赏石的过程中陶冶情操,触摸传统文化,滋养心灵,自觉提升综合素质。

(3)以石俱进、激发创新。当代中国赏石文化在继承传统中,有效对接科学与艺术的最新成果,内涵得到了发扬光大,并形成了观赏石文化产业。继承与创新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科学与艺术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这些与现实、与环境、与世界交互的认知和体验,都能激发学生们创新意识、创造潜能。

2 课程的内容建设

石不能言最可人。以“构建实用功能较强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体系,融合于生活中增长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文化艺术和人文潜能”为指导思想,参考借鉴学术界10年来的最新代表性成果——寿嘉华主编的《观赏石概论》的基础上,选定了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观赏石概述,包括观赏石基本概念(定义、价值、属性等);观赏石分类、观赏石资源分布、观赏石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观赏石鉴赏史。

(2)观赏石地学,包括观赏石形成的地质环境、观赏石的物质基础——矿物和岩石、地质作用与观赏石、形成观赏石的主控因素、主要石种成因分析等。

(3)观赏石文化,包括观赏石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中华传统赏石文化、东西方赏石文化异同、当代赏石文化的发展趋势。

(4)观赏石艺术,包括观赏石艺术的美学基础、观赏石的审美特性、观赏石艺术的审美欣赏、观赏石艺术的审美创造。

(5)观赏石鉴评,包括观赏石的辩伪,观赏石鉴评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分析、观赏石鉴评标准及其成果应用。

(6)观赏石经济,观赏石的经济价值与赏石文化产业发展;观赏石交易与市场演化、观赏石的收藏与投资。

3 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石是载体,赏的是独特的文化信号,探的是科学成因。教学模式上,仍然利用多媒体以讲授法为主,但多媒体承载的内容和形式更多的是新媒体时代的成果,观感式、体验式、参与式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方法上突破了教室教学的时空限制,致力建设课程的共享平台。特点表现在:

3.1 通过新媒体广泛获得优秀的教学素材,课前深加工,以增强课程教学中的感观

挖掘新媒体图片、视频、微课等资源,用“读图时代”的传播技法制作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PPT课件进行教学。对于观赏石的复杂地质成因,则利用学科视频教学成果,编辑成浅显易懂的短视频;对于观赏石文化与艺术的讲授,学习借鉴纪录片讲故事的手法,在图文视听中传播知识、延展讨论;对于观赏石经济的讲授,通过收集相关视频编辑加工,以新闻播报的方式直接把学生带到市场,在产业链中认识观赏石市场,读懂观赏石经济。

3.2 注重体验,把观赏石搬进教室现场展示与教学

将晶莹剔透的矿物晶体、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化石,以及造型奇特、纹理如画、美妙绝伦的各种岩石类观赏石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在赏析中听课、在把玩中学习、在鉴定中探索;在鉴评中发现问题、在观赏石审美中开启创新思维。这些学习体验能产生情感,以形成良好的态度和观念。

3.3 课程实施向开放场域转换,开展体验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

树立课程开放的意识,注重课程由静态文本走向动态实践。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门打造了观赏石陈列室为学生提供赏石交流活动场所,并开放了岩石实验室、岩矿显微镜鉴定实验室,提供各种类别的矿物、岩石、化石实物标本和观察仪器,方便学生深入学习和动手鉴别、鉴定、鉴评各类观赏石,在亲历中感受到自接的、具体的、丰富的体验。

3.4 支持成立观赏石宝石大学生社团,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广泛探索

在课程主讲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于2015年9月成立了贵州理工学院观赏石宝玉石社团,聚集热爱观赏石的同学在一起,开展赏石活动,传播赏石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社团于2016年12月被贵州省观赏石协会吸收为集体会员,截止于2017年11月共有419名同学加入社团。在省观赏石协会的支持下,社团赏石活动开展得异常活跃,一方面赏石界专家学者经常到校开展学术讲座,藏家玩家们还带着奇石来为同学们展示讲解;另一方面,同学们通过社团组织得到了石界石友的关照,拓宽了社会实践途径,走进了民间奇石藏馆学习交流。

4 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本课程在教学大纲设计中就明确了“预期学习成果”,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期望,通过持续的评价获得成就体验。课程考核是OBE工程教育模式的考核,形式上仍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实质上则是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预期成果。

(1)过程考核,占比30%,针对平时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课堂讨论与完成课堂作业等情况。不管什么原因缺课达6次者本课程重修。

(2)期末考核,占比70%,针对学习成果的检查,由三部分组成:一是 PPT课堂说石,占比20%。要求学生自选一石种,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可从该石种的产出、成因、特点、鉴赏要素及人文内涵、产品开发等某一方面进行课堂说石,限时10分钟;二是观赏石鉴评,占比20%。提供不同种类的观赏石4方,要求学生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鉴评,提交“鉴评报告”;三是撰写科普文章或小论文,占比30%。要求学生围绕课程学习内容与实践去完成。

5 课程建设的效果

以石载道、以石怡情、以石育人是本课程的特色。课程教学正如“精美的石头在唱歌”吸引学生。在融传统文化于现代科学知识学习中,同学们摆脱了专业教育对视野的束缚,获得了一种自我解放的能力,在体验中获得知识与实践智慧。

(1)普及观赏石地质知识和传播赏石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9月到2018年7月,共有327名同学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有2 000多人次参加过相关观赏石的讲座或赏石实践活动,感受到了赏石文化中“儒、道、释”思想的人文根基,以及天然奇石人赋妙意的艺术美和以理性求真知的科学美。

(2)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寻石、赏石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甚至成为学生家庭创收的手段。寻石、赏石之风在校园扩散,“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的赏石新理念,被学生接受并影响着他们的家庭,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同学,放假回家寻石觅石已蔚然成风,甚至带动了家人交易奇石增加经济收入。

(3)以石为媒,融合创新、实践育人。走出课堂的学生们,在山间溪畔的寻觅奇石中、在石馆与奇石游逛中、在与行家玩家交流中,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需求,得到了独立思考、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自2016年来,先后有60多名学生自发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围绕观赏石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申报创新创业项目,3年间共获省级立项2个、校级立项5个,院级立项4个。《贵州古生物化石的内涵美及其开发利用》、《贵州矿物晶体收藏与科学赏析》、《贵州珊瑚玉饰品加工设计与市场推广》、《贵州水墨玉文创产品开发》、《“丑”石资源的花盆产品设计开发》、《鹅卵石创意拼图旅游商品开发》,这些项目充分表现出学生们是在“通、专、跨”中学习成长。

6 课程持续探索与完善的问题

6.1 课程多种专业知识的通达融合

石是载体,魂是文化,求在科学,活在市场,这是本课程多学科融合的内在表现。把“观赏石概论”作为通识选修课来开设,对于教育者而言,需要为学生提供全面而融通的观赏石地学、文化、艺术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采取融通的方式来吸收知识,并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与精神,以达到现代社会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观赏石的应用理论,涉及资源学、鉴评学、市场学等学科领域,形成理论体系中的应用学科,即观赏石鉴评学,主要包括观赏石资源基础,观赏石分类标准、命名题铭、配座展示、布局环境和观赏石品级鉴评等;观赏石经济学,主要包括收藏传承、价值评估、交换交易和产业培育、市场体系等,核心是价值评估。在这些知识通融的传授过程中,需要“强调思维”多于“强调知识”,“注重过程”重于“注重结果”。培养学生能够自觉采用批判性思维精神和灵活多样的思考方式去探索问题,这其中做到“广而博”较容易,然要做到通达融合、灵活变通则难。

6.2 如何建立多元主体的课程评价

观赏石学作为一门内容丰富、涉及广泛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是植根于中国历史人文和现代科学文明基础上的实用科学理论,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双一流”建设要求通识选修课对人才的培养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所以,课程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需要超越课程教学专家、教师、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局限,应该将相关社会人士,特别是观赏石文化产业的业内人员引入到课程评价中来,课程的建设才能在紧跟时代需要中更新迭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7 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石奇含地天,雅趣蕴高低。欣赏需卓识,人生多冀期。——这是本文作者在指导贵州理工学院观赏石宝玉石社团筹建之时的题诗。石不能言最可人,《观赏石概论》以石育人是一首吟不完的诗,一部读不完的书。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开放的心态、以学生受益为重心,力求课程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完美的有机融合;力求课程实现“破而后立”的实践,在贵州理工学院推行OBE教育模式中彰显“多元化、创新性”的特色,建设成精品课程。

猜你喜欢

赏石观赏石课程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赏石谈艺录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观赏石创意新义与实践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