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019-01-02王炳林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化领导特色

文_王炳林

对于国家治理而言,制度是起基础性、长远性作用的。制度的好坏关涉国家乂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构建系统完整、结构合理、运行有力的制度,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缓一时之急,解一域之弊,而是对国家现行制度的系统性重构。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多次实地调查研究,从建章立制到研究部署,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壮士断腕的勇气积极推进深化改革,敢啃“硬骨头”,敢涉“激流险滩”,一些触及深层利益关系的变革正强势推进,一些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领域正在深刻调整。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永葆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努力下,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而来,能够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作出改革调整,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有着其独特的、显著的优越性。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从一穷二白到告别短缺,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实现历史性飞跃;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人民生活由贫困达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科技、教育由极端落后到突飞猛进;由“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这些巨变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举全国之力完成以前想而没做的大事,能够凝聚强大的民族力量干以前做而没做成的大事,充分说明并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庞大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各个子系统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民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政治学家也将现代国家治理称为民主治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党章规定“四个服从”,最根本的是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中央强调“四个意识”,最根本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

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但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还面临一系列来自国内外的现实挑战。

就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各种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重大问题敏感程度明显增大,处理不慎极易影响社会稳定。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环境污染呈直线上升态势、群体性事件频发、信仰危机及信任危机折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腐败与特权、贫富分化等问题依然严峻。国家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健全,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有待提高。国内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就国外情况来看。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松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伊始,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实行意识形态渗透与和平演变战略,试图瓦解中国政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依靠经济、技术上的优势地位,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围堵中国,对我国实行“分化”“西化”战略。

总之,面对种种国内外的现实挑战,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认同感,以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举措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源起与内涵

在中国,治理一词古已有之,如《荀子·君道》中“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可见古代为官为政者将国家治理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西方,“治理”概念源于古典拉丁文和古希腊语中的“掌舵”一词,具有控制、引导和操纵之意。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采用“治理”一词,强调政府的行政行为是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要将权力下放给社会公众。谈及国家治理的逻辑起点应是解决公共问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已不可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解决所有问题。如何重构并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合理分工与有效协作,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是国家治理的根本目标。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国家治理的道路。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理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治理国家的意义上多处采用“治理”的概念;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一词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出现了24次。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内涵,既不同于中国的古代治理,也不同于西方的现代治理,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论述过:“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转得更加高效,推动国家各项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同时,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才能使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的要求也就越高。制度现代化作为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国家治理面临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须改进的地方,同时,国家制度体系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健全,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程度还不高,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有待提高。

所以,我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度,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举措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保持全面深化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这不仅是党的建设理论领域的又一重大命题,而且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论断。党的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不仅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人民胜利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流砥柱,而且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抵御风险、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的中坚领导力量。新时期,由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有全局性和复杂性特点,所以党的领导必然要有全面性,党的全面领导必须贯彻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

第二,群众广泛参与。从历史上看,我国的历次改革往往都是从基层开始,群众广泛参与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基层创新是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政策测验”或通过总结基层经验注入国家政策的方式来配合顶层设计的另一条创新路径。相较于国家层面的创新治理逻辑,基层创新通过扩大基层公众参与、培育社会组织等方式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由统治管理型到服务型转变等方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当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当从鼓励基层创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真创新,并将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统一。

第三,借鉴国外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勃勃生机、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定位于长远发展,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还要注意搞建设、谋发展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固步自封、孤芳自赏,必须向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国家和地区学习经验技术和一切先进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跟世界发展大势,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同时要避免拿来主义,要对西方文明进行批判借鉴,在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基础上为我所用。

第四,坚持人民导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事实充分证明,脱离群众是党最大的危险,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断取得不朽业绩。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意蕴,坚持和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部价值理念和不懈追求。因此,“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融入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吴爱萍:“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意蕴的时代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将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各方面需求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支撑,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生动展开,更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变色的政治坚守。

猜你喜欢

现代化领导特色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特色种植促增收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