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诊疗

2018-12-31史加宁贾文俊刘永鹏

安徽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峡部双侧恶性

张 磊 汤 铜 史加宁 李 佳 郑 璐 贾文俊 刘永鹏 方 晶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甲状腺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CL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 thyroid carcinoma, PTC)的存在已于1955年首次通过病理证实,此后这种共存性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CL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疗特点,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CLT合并PTC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35例;年龄20~76岁,中位年龄为43.5岁。

1.2 患者检查 患者术前行超声和/或CT检查,记录甲状腺结节的数目、大小、位置、边界、形态、钙化、血流、回声以及局部淋巴结情况;部分患者术前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评估结节性质;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TT3、TT4、FT3、FT4、TSH)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

1.3 手术方式 36例患者依据术中冰冻、结合术前超声检查以及穿刺细胞学的结果决定手术方式。21例患者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其中的2例为二次手术;3例患者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12患者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次全切除术。本组32例患者行中央区或联合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

1.4 术后处理 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术区引流量及有无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选择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或行131I治疗,并予规范化随访,包括超声、甲状腺功能测定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 本组有32例患者术前行颈部CT检查,15例诊断为恶性;33例行超声检查,23例诊断为恶性。36例患者中,超声和/或CT结果显示存在多发结节者有22例(61.1%),21例(58.3%)位于双侧;单发结节14例。超声描述较为完整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癌灶有32个,其中有钙化的22个(68.8%),2个(9.1%)为粗大钙化、20个(90.9%)为砂砾样钙化;边界不清的有22个;形态不规则的有24个;血流丰富的有11个;32个癌灶中,表现为低回声的有26个,混合性回声4个,高回声2个。此外,有1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颈侧区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查,其中10例提示淋巴结异常;5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术前超声均提示淋巴结无异常。本组患者超声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3.3%。

2.2 实验室检查 本组有33例患者术前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其中TT4降低1例;TT3升高1例,降低2例;FT3升高1例;FT4升高1例,降低2例;TSH升高7例,降低1例;其余正常。20例患者行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TGAb升高18例;TPOAb升高13例,并均伴TGAb同时升高。

2.3 组织细胞及病理学特点 本组有13例患者术前行FNAC检查,8例诊断恶性,1例可疑恶性,4例诊断良性,恶性占69.2%。36例患者常规进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28例诊断恶性,7例可疑,1例良性(术后证实是微小癌)。术后病理均确诊为CLT合并PTC。其中单发癌灶有27例,多发癌灶9例(单侧5例,双侧4例)。微小癌有11例,包括有1例为双侧微小癌,1例双侧癌(一侧是微小癌)。

2.4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 本组有32例患者行中央区(Ⅵ区)清扫,17例患者(53.1%)淋巴结阳性,15例阴性。8例患者行双侧Ⅵ区清扫,其中2例双侧均为阳性;3例患侧阳性,对侧阴性;3例双侧均为阴性。

2.5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结果 本组有19例患者行颈侧区清扫,13例淋巴结阳性,6例阴性。3例患者行双侧颈侧区清扫,其中2例双侧均为阳性(1例为双侧微小癌伴多发病灶,1例仅为1.2 cm的单侧病灶),1例双侧均为阴性。

2.6 术后情况及随诊 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短期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及低钙血症,只有1例患者须每日口服钙剂(0.6 g/d),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患者随访时间14~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8.6个月。失访患者2例,随访率为94.4%。患者术后均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期间2例患者复发,其余无瘤生存至今。1例患者存在喉返神经麻痹;17例患者术后曾行131I治疗。

3 讨论

CLT是以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弥漫性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合并CLT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较难鉴别。目前认为砂砾样钙化在PTC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特异性[1],粗大钙化更常见于良性结节。需要注意的是,Ohmori等[2]发现有CLT背景的PTC结节存在粗大钙化者较单纯PTC相对多见,认为存在CLT背景的粗大钙化也有恶性风险[3]。本组中有钙化者占68.8%,粗大钙化者占9.1%。此外,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纵横比>1以及存在颈部转移淋巴结也是诊断PTC的要点。

FNAC是目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最精确的方法。本组有13例行此项检查,其中诊断恶性者占69.2%。鉴于此类型病灶相对较小,其病理特点也复杂多样,如果穿刺结果有疑问时,可反复穿刺避免漏诊。

对于此类患者手术是治疗首选。文献报道超过10%的患者存在双侧癌[4],术中也易发现对侧意外癌。本组术后病理意外发现对侧癌就有3例,其中1例术前超声和术中探查均未提及。因此,对于术前发现有双侧多发结节的患者,建议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5]。

对于单侧的单发病灶,指南建议具有高危因素如肿瘤>4 cm、颈部放疗史、甲状腺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不良病理类型以及远处转移中任何一项的患者,均需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如果病灶<4 cm并且>1 cm,建议采取全/近全切除以便131I治疗和随诊;低危患者可行单侧腺叶+峡部切除[6]。Adam等[7]研究显示上述2种术式的10年相对总生存率、复发率没有差别。目前仍有争议的是不少研究认为CLT是PTC发生的高危因素[8],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容易再发癌,因此很多学者建议单发病灶不论大小均应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此外,本组有2例(5.6%)术后病理发现患侧肿瘤浸润对侧甲状腺,原因考虑为病灶较大或邻近峡部,此类病灶也建议行全/近全切除。对于有CLT背景的微小PTC,其预后优于单纯的PTC患者[9],低危患者术式可为患侧腺叶+峡部切除[10]。但是也要注意微小癌并不等同于危险小的癌,选择术式同样应该遵从根治性原则。

关于病灶同侧的Ⅵ区淋巴结清扫,鉴于即便是微小癌其淋巴结转移率也较高,多数学者建议同时进行[11]。本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3.1%。另外,此类型患者的对侧Ⅵ区淋巴结转移也不少见[12]。因此,临床检查如果提示对侧Ⅵ区存在异常淋巴结,可考虑行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

关于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鉴于临床上有CLT背景的淋巴结假阳性率较高且Ⅱ期颈清不影响预后,建议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本组患者超生超声预测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3.3%。因此,建议重视影像学检查结果,如超声和/或CT,并结合原发灶的位置、大小以及术中探查情况慎重选择预防性颈侧区清扫。关于术后的Ⅱ期颈侧区清扫,由于手术创伤和炎性刺激,术后颈部淋巴结的假阳性率更高,手术应有明确的病理学证据。

总之,超声和FNAC是诊断CLT合并PTC患者的最佳选择。此类肿瘤有多灶性、隐匿性的特点,手术方式应坚持根治性、个体化原则,建议行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少数病例可选择腺叶+峡部切除术;建议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治疗性清扫颈侧区淋巴结,慎重选择预防性颈侧区清扫。

猜你喜欢

峡部双侧恶性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军事飞行人员腰椎峡部裂影像学诊断和医学鉴定的专家建议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峡部植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腰椎峡部不连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