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歌剧的“大师”与“小大师”:《塞维利亚理发师》两种版本比较
2018-12-29王阳
王阳
摘要:《塞维利亚理发师》是一部世界范围内广受喜爱的喜歌剧,尽管创作于19世纪初期,但至今仍具有艺术感染力和音乐活力。在中国的音乐会市场,罗西尼的这部歌剧上演率较高,其中的经典咏叹调更是声乐音乐会经常用来演唱的桥段。本文将通过两种版本的《塞维利亚理发师》进行比较,来更加深入的理解罗西尼版本的《塞维利亚理发师》。
关键词:罗西尼 《塞维利亚理发师》 帕伊塞罗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10-04
罗西尼手里的喜歌剧是有真实的戏剧动作的(dramatic action),而且越发狂效果越好。观众喜欢它的效果,脚本作家也开始寻找机会设法促成戏剧性的整合,通常基于闹剧的噱头,也可以出现在除了终曲之外的其他地方。《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反音乐性的,它再一次复归了纯粹的喜剧形式,回归了朝向综合喜剧体裁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莫扎特之后的喜歌剧中十分显著。伯爵夫人在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是一个严肃形象,而罗西娜,同样的角色在《塞维利亚理发师》中,就变成了一个天真的喜剧性的少女形象。在歌剧第二场,同样的剧情,意大利的喜歌剧大师在处理戏剧动作与音乐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风格,实际体现了喜歌剧创作中“大师”与“小大师”技术上的差别。
一、乔瓦尼·帕伊塞罗(Giovanni Paisiello)
所谓“小大师”(a little masterpiece),即音乐史中处于二流的作曲家,该术语的含义在国外的音乐学者中早已经达到共识。“小大师”往往也是时代明星,例如即将进行讨论的帕伊赛罗,他的名声在19世纪初并不输给罗西尼。尽管“小大师”同样出类拔萃,但是在经历了历史洪流的洗礼,他们的成就俨然历史所埋没。或许通过以下这个例子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白罗西尼为什么能够在出类拔萃的“小大师”中脱颖而出,至今仍然具有如此高的声望以及为什么他的创作经久不衰。
我们可以看到前罗西尼的纯粹喜剧风格在帕伊塞罗(Paisiello)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第二场有着很好的体现。这一场围绕着一个阴谋展开,一切由费加罗策划,将伯爵阿玛维尔(Almaviva)以及他的爱人罗西娜带到一起,阻挠巴托罗(Bartolo)医生,该医生是罗西娜嫉妒的监护人,一直暗中实施让罗西娜嫁给自己的计划。第一场以费加罗偷偷带领着伪装好的伯爵去了巴托羅医生的家里。在第二场开始,发狂的巴托罗医生试图找到昨天夜里谁来过家中。他问询他两个随从,基维内托(Giovinetto)和洛赫(LoScegliato) ,但是没有奏效。费加罗已经将预先准备好的蒙汗药给他们吃下去,在药物的作用下,洛赫利托只能不停的打哈欠,基维内托只能打喷嚏。
为了配合戏剧至此的发展,帕伊塞罗建立了一种询问的模式来表现音乐的诡计,他跳出了典型的成对式(问—答形式)的乐句,由此开始了无穷尽的重复性旋律音乐模式:音乐上的陈词滥调反而通过给观众意想不到的贴切效果,给无聊的喜剧形式以新鲜的活力,而巴托罗医生的音乐部分在这个整套喜剧中被限制了,在喜剧结尾三个部分被融合在了一起。
二、G.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
帕伊塞罗的三部曲是小大师之作,当轮到罗西尼处理《塞维利亚理发师》时,他机智的克制住自己不与帕伊塞罗进行竞争,他让这一组事件用了打哈欠和打喷嚏的随从在宣叙调中进行演唱,而现在的演出几乎总是放入表演中进行。不论如何他都超越了他的前辈,事实上是所有前辈,在全新的滑稽可笑的精湛演出之下,在用烟雾弹包裹的荒唐情势下,实际上隐藏着他深思熟虑的技艺。他将他的歌剧承载了更加集中的表现方式,同时扩展了结束段至前所未有的规模,不论是在长度上还是在精湛技艺上。
罗西尼的喜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包含了多首经典咏叹调,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和特点:歌剧一开场就是年轻伯爵的一首深情的咏叹调“天空在超你微笑”,此曲花腔技巧随处可见,堪称是意大利男高音的试金石;“快给盲人让路”,费加罗在第一场采用狂妄的语气进行警告;音乐教师巴西利奥演唱了充满邪恶戏虐的男低音咏叹调“造谣诽谤”;巴托罗医生在自己的男低音咏叹中也唱出了对罗西娜的邪恶用心;还有笔者独唱音乐会演唱的女主角机敏性格的罗西娜的咏叹调“美妙歌声随风荡漾”。它们大多都有共同的特点:将人类的情感与机械或者动物一般的吵闹作对比。这种机制是传统喜歌剧所独有的特点;滑稽可笑的被疯狂的喋喋不休所占据,最后的部分通常演唱者要尽可能的加快速度演唱。
聪明的罗西娜不甘心让坏医生来摆布自己的人生,她反复自信的强调自己对爱情的态度。
费加罗狂妄的短曲类似于经典的返始咏叹调:它的A部分和B部分是很容易区分的。当音乐回到A的时候,有一种急促的感觉,演唱者要尽可能的加快速度。
在喜歌剧盛行的时间段能够追溯作曲技术扩展的轨迹(不是和声的,而是德国的天下)。罗西尼毋庸置疑,站在了当时的顶峰,喜歌剧也到达了它发展轨迹的最后时刻。
三、序曲的比较研究
帕伊塞罗作为罗西尼的前任喜歌剧大师,也作为在那不勒斯的歌剧领军人物,为那不勒斯效劳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1766-1815)。为了更好的理解罗西尼,我们有必要将帕伊谢罗与罗西尼相同名称的《塞维利亚理发师》进行比对,这种对比从序曲开始。就像我们记忆中莫扎特的序曲一样,意大利歌剧序曲在18世纪晚期实际是一个短小的、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作为一种回顾,我们简单的看一下帕伊塞罗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首演1782年的圣彼得堡,与罗西尼1816年的创作基于相同的喜剧来源,基于部分一样的脚本。这个戏,偶然的成为继莫扎特和达·蓬特(Da Ponte)依据博马舍著名的三部曲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之后的第二部。《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关于离奇的年轻伯爵向伯爵夫人求爱的故事,而他们中年的婚姻状况出现了麻烦,由此形成了第二部戏的前提(这两部戏中理发师费加罗都扮演了不可动摇的喜剧性要素)。帕伊塞罗的配乐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此一来,罗西尼便承担了巨大风险去跟之前的这部成功之作竞争。
帕伊塞罗的序曲,像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一样,一开始用了一个非常着急、急促的主题并配置进滑稽可笑的情绪。就像许多这种主题一样。通过上升的音列以及渐强,它激发了观众所预期的那种激动心情。
谱例4显示了帕伊塞罗创作的序曲开始,用了省略结尾的特殊处理,并且为了寻找往属调的过渡而使用和声技巧。当属调已经到达时,当然会出现一组新的主题和一个结尾。之后,根据二部曲体,观众对音乐的希望是出现一个调整性的段落,通过一种远关系的疏离(far out of point,简称FOP),到达第二次音乐上的回归,这次回归正如观众预期的那样,第一主题在原始调性上再现,并且再次演奏最开始的部分,这次将所有主题融入主调性之中,用一个加强的、节奏性的华丽装饰作为结尾的一种方式。
帕伊塞罗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提高效率的方式或者一种常规程式的精简版本,这种范式是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的常规手法。取代可能出现的调整段落,最后落入FOP(far out of point)从而引发第二次的回归。第二次回归紧接着属调的终止,好像开始部分重复的那样。但是在那个本应该迅速转向属调的地方,帕伊塞罗在音乐上呈现的是一个调整段落,充满了远关系的材料,当它回转过来再次回到主调时,它并不是伴随着第二次回归,而是第二主题群,现在在主调上。用标准化的“奏鸣曲式”语言我们可以叫它发展部,代替了在呈示部和再现部之间的段落,并且最终这个发展性的材料被压缩为最小形式挤入总结段之中。
现在来比较一下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罗西尼的音乐立刻更加令人着迷并且更加有效。它拥有一个扩展的、慢速的引入,这种类型似乎在海顿《伦敦交响曲》中碰到过,或者莫扎特的《唐璜》,但是它比起那两部作品更加精致。事实上,比起任何更加精致的交响曲引子来说,序曲是一个更大的引子,如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除了第四和第七之外)对于塑造这部作品的感觉来说更重要。它制造了惯例性的、功能性进行,从强大的开放性主调到达一个期盼已久的属调结束,它本身是一个ABA形式:中段,包含一个拥有如歌旋律的、回忆性的咏叹调,插在两个段落中间,形成了曲折的、和声延展的动机:四组重复的32分音符慢慢变为八分音符。由此,旋律性交织被构架起来去支持必须的、从主到属的过渡调整。这种技术与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构架有着如此相近的联系。
这个快速的序曲的主体部分是由两部分构成的,扮演两种平行的但是不对等的部分。第一部分,与帕伊赛罗歌剧中一样,内容类似于交响曲呈示部:主题在主调上,然后一个更加抒情的、在属调上的主题,该主题相对抒情(因为该旋律是建立在大调上,而主调是小调)。音乐过渡的采用鲁莽、吵闹的管弦乐进行连接,小结尾非常肯定的来到重属调性,特别是令人瞩目的第二部分,采用精美的木管独奏形式来表达。在调性布局的把握上,罗西尼更胜一筹。
四、结语
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当之无愧于经典之作,它不仅在19世纪的接受层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它也因为包含了罗西尼成熟的创作手法而位列其创作中精品的位置,由此也顺理成章解释了《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选段为何到现代都受到广泛欢迎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卜静.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喜剧因素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魏冰飛.对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的审美特征及文化视域解读[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7年.
[3]侯芳.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人物性格刻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张慧.美妙歌声随风飘荡[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贾敬玉.《塞维利亚理发师》中音乐形象特征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贺军玲.并肩媲美的奇葩——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塞维利亚理发师》中伯爵夫人与罗西娜的人物角色比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吕莹.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中罗西娜形象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伍艾.罗西娜的音乐形象塑造[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9]胡锦怡.浅析咏叹调“快给忙人让路”的歌唱技术及戏剧表演[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