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有效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8-12-29王佳惠

家长·下 2018年1期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要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出发,让生活融入数学,让数学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热爱数学,感悟生活。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同时,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的情境导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粗浅的做法。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创设寓知识于故事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进行情境导入,让课堂充满活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化斋得来一张大饼,唐僧计划把饼分给三个徒弟吃,他先把饼的三分之一分给了孙悟空;又把这张饼的六分之二分给八戒;最后把这张饼的九分之三分给了沙和尚。刚分完,八戒就开始闹意见了,说师傅分得不公平。那么同学们认为师傅分得公平吗?你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给八戒讲清楚呢?这样用故事来导入新课,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情景导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只有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充满乐趣的游戏中,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所以,我在每节课的前奏或者中间都要穿插一些与这堂课联系比较紧密的游戏,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积极性和有效性。例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我们的身体上有很多好朋友,让我们来找一找,游戏规则:说 左手,举左手,说右腿,举右腿,也就是说哪指哪,游戏由有规律到无规律,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游戏开始了,有的同学左手摸左耳,举右手举左腿,动作十分滑稽,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获取了知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内容。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不但会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而且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悬念情境导入,让学生在质疑中解疑

学发于思,思生于疑,因为有了疑问,才有了解决疑问的想法,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才有了探索思考的过程,这就是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产生思考的前提是质疑,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而疑问是思考的前提。因为疑问,学生的思维列车才会开动,才会产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推动学习。由此可知,疑问才是学生学习的本源。例如:教师问同学们,小丽今年8岁,可是她只过了2个生日,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终,在教师的连续质疑与点拨后同学们找到了答案。又如在我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我引出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质疑:“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怎么也够不着,为什么它向瓶子里丢进了石子后就能喝上水呢?”我的话音刚落,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就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与石子的面积有关,有的说与石子的长度有关,还有的说与石子的宽度和厚度有关,真是各抒己见,争得不亦乐乎。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数学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中究竟如何渗透生活实践呢?我想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中创设数学生活实际问题,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指导实践。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生活中数学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时,我结合班上的实物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用三角板量一量自己的铅笔盒的长和宽,再与同桌的铅笔盒比一比,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教室的长、课桌的长、课桌的高、自己的身高、教师的身高、一步的长度,肩宽等,再比一比。要求学生在测量前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在测量中,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气氛轻松,课堂效率高效,学生不仅掌握了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会选择用合适的标准和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长度观念,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

总之,情境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如猜谜语、听音乐、提问题等等。但教学有法无定法,不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旨在追求一个目标:那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和谐,课堂教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