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起点的分析
2018-12-29周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在此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具体分析和探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这既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需求,也是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奠定人生发展的需求。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对教师了解学情,开展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学生起点的研究,更加有利于教师提升教育针对性,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参与学习活动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起点的分析十分重要,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时效。
根据数学学习起点制定教学策略
教师通常都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材注重的是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为了确保教材的完整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从教材基础知识学起,逐渐深入到具体的数学知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环境、认知心理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数学学习起点和教材起点设置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将学生学习起点和教材起点进行有机整合,制定更加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策略。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也应考量学生的整体学习起点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个别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着重制定专门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让学生跟上教材知识起点的节奏。
结合学生学习起点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结合学生学习起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需要学生进行理性思维的运用,才可有效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掌握,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数学学习起点、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创造学习情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能有效提升整体学习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学生就能在参与活动中学到新知识。例如在金钱计算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室打造成一个小超市,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其中一名学生担任收银员,其他学生购物,教师将各种道具做好,学生开始现场模拟超市购物、结账这一流程。在过程中教师进行钱币计算相关知识的讲解,及时指出学生购物结算时出现的差错,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对简单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课程上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对学生面临的学习难点进行集中统一讲解,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拓展学生知识面,学会深入思考知识。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学习起点低的学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想在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案,可通过语言暗示或作业布置等方式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有所了解,逐渐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生活联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图形知识过程中,可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在生活中找出5个不同的图形,拍成图片打印带学校与同学分享,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很大作用,可快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基于学习起点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想要让学生扎实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学生学习起点,让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知识的横向延伸和扩展。实际上,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对新知识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既可侧重新知识节点的讲解,来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又可通过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整体知识结构脉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具体新知识有感知,而且对整体知识结构有所了解,潜移默化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加减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轻松应对两个数相加减,但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复习加减法相关知识,再进行知识扩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且加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
结语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做出的贡献。社会发展新时代下的教育体制改革,是社会的一大热点。小学数学作为教学基础学科,是学生能力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对数学能力的重视,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时深度总结归纳,避免重复错误出现,在长久的坚持中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促进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为低年级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本功。小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只有不断深度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起点,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