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读”埋下阅读的种子

2018-12-29石钰萍

家长·下 2018年1期

在小学阶段为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给孩子多一些阅读上的帮助:给孩子阅读的内容,给孩子阅读的时间,给孩子阅读的方法,给孩子阅读的赏识。让学生从小爱阅读,会阅读,与书为伴,以读书为荣。教师用心埋下阅读的种子,能够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他们的生命也必将丰厚无比。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炉了,核心素养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热议的话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被概括为“听说读写思”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奠定自身的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来说,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2016年,对于我县小学语文来说,是个不寻常的一年,教研室史无前例地下发了小学生各年级课外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单,要求全县各校必须严格落实,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们忙着下发、督促任务,家长们忙着购书,学校更是兴起了读书热,作为我所在的农村学校,同个班级的学生同看几本课外书也是史无前例的,有家长开心地跟我说:“我家的孩子以前回家从不看书,家里的书都闲着,这些天好了,老师说一定要看,回家天天捧着看,看电视也少了。”但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兴趣爱好,激发其内在的读书的需求,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农村低中年级学生没有多少阅读经历,更没有读课外书的自觉性。在这样的大小环境趋势下,笔者已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迫在眉睫,它不是在学生那儿空口说说:要多看课外书。而是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于是开启了“‘助读’埋下阅读种子,促进农村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活动。现分享一些做法。

全面了解班内课外阅读现状

为了帮助农村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笔者先和家长交流,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中的一些阅读现状。

第一,虽然笔者所带的是三年级学生,但课外阅读量极少,现在正是写作的初步阶段,课外阅读的量决定了作文的高度。

第二,农村家庭几乎没有家庭阅读的氛围,更何况我们有一部分是外地民工子女。家长没时间,也没文化看书,孩子也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习惯差,缺少主动阅读的意识。

第三,学生的兴趣点和大部分时间被科技产品占据,平时爱看电视节目和上网。阅读兴趣不强。

第四,教师虽布置了课外阅读的要求,但没有强制性的检查,又没有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生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有空就先玩。阅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开启“助读”模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书香中助读

为营造一种浓浓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笔者在班级中设立了一个读书场。称为“读书场”是寄于其规模空前。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不是很宽裕,得想方设法筹集书:于是笔者带头捐款,发动同学们自愿捐献自己的一些零用钱,聚集起来购一些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又从学校图书室里挑选一些适合二三年级看的书(现在政府每年都会有一笔书香校园的款项助学校图书室图书的增添,还是有可选的图书); 再是组织全班同学贡献出已看过的课外书,资源共享。于是经过把关,100多本书就上阅读书架了,其中不包括学生人手一份的必读书。为保证读书有序、有效开展,全班学生还选出两位负责的学生做好保管和借阅工作。还给他们一个响亮的称呼“图书馆长”,大权在身,学生工作也很卖力。

时间上助读

所谓课外阅读就不能占用课内时间,而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吸引学生的东西又很多,要想帮学生赢得时间,于是在作业布置上笔者花了点心思。作业作为巩固课内的知识,能完成的作业,我尽量把它放在课内,课外尽量少布置关于课内的作业,为学生留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布置县教研室下发的本年级的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一学期共二、三本,要求学生人手一份,便于交流和分享)。当然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借阅的自己喜欢的书。作业的检查,就是看学生的书面摘记,一开始,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只要求摘抄几个好词,一个好句。总之,对于阅读作业始终如一地抓下去,学生偷工减料的现象极少。自觉阅读,慢慢被吸引是指日可待。

方法中助读

学校也很重视课外阅读,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笔者利用这节课,给学生上几节课外书的导读课,必读书目就成了典范,在课中渗透一些读书方法指导,是极好的辅助。

学会一般的读书步骤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知书名,作者,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在阅读过程中,带上“不动笔墨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两大法宝,在阅读中对一些精彩的片断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进行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运用的能力。如我在教导读课《长袜子皮皮》时,皮皮外貌描写的精彩片断被学生所喜欢。三下语文园地三习作训练《这就是我》的教学时,结合这个片断,学生在对自己的外貌描写时便有了灵气。这就是课外阅读带给我们美好的礼物。

在阅读中教给精读、粗读和浏览的方法

低年学生主要是精读法,在阅读时主要指导了“五步读”

(1)书名质疑。就是读书前要让学生根据书名自己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伴着问题去读,有利于读中思考,要比无目的的阅读效果要好得多,这不是核心素养中“思”的发展吗?

(2)粗读了解。因为笔者所教的三年级,课外阅读几乎是刚起步,学生虽有一定的识字量,但阅读的速度极慢。初读时,学生读得不太流畅,思想集中在怎样读上,只能对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图文结合。因为儿童读物大多有精美的插图,起着补充文字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内容,丰富想象,增强语感,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文字和观察插图结合。

(4)细读理解。这一步是对书中内容的加深理解,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抓住书中的主要内容。

(5)诵读积累。在对读物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写得好的词、句、段,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使文章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思想间助读

在学习中形成一种课外阅读的共识,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吸引人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种共同阅读的气氛,一派共同阅读的集体言论,胜于教师的无数教育。为此我还开设了“你说我说分分乐”的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推荐,或朗诵,或背诵好词好句等方式分享课外阅读。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为更重要。”的确,在活动中笔者喜悦地看到好读书也是可以传染的,一些爱看书同学的分享,加上教师的重视,同一本书学生争着看,正如“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读书也很珍惜,一学期下来,还真涌现了一些小书迷。

赏识下助读

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实在是实现新课改的一剂良方,学生从心底渴望教师和同伴的赏识。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外阅读中也时不时给学生一些赏识和成功。故笔者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享受阅读的成就,激起了读书的热情。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看过的一个小故事在班上讲,可一个人讲,也可几个人合作讲一个故事。故事会后,学生写起童话故事来还有模有样了,正是心有了,手也就顺了。

2.美文诵读。课外阅读中有大量的优美诗文,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其语言的美好。我们就组织过一次《妹妹的红雨鞋》诗会。学生慢慢地,优美地诵来,诗情画意也就随之而来。

3.读书知识竞赛。对学生统一必看的书(教研室指定的必读书目)作一次读书内容的竞赛。既应付了考试,又有了乐趣,更让学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在阅读时会更关注一些东西。

4.设立“阅读明星”奖。在学期结束,民主选出阅读一级明星,二级明星,三级明星,并颁发奖状,当发到明星奖状时,学生喜悦得眼睛都亮了。

总之,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的童年与书为友,孩子的童年以读书为荣,在孩子的心底里埋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对以后的学习,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生命也必将丰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