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泥塑区域辅助材料的投放策略
2018-12-29吴燕萍
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的贯彻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向越发明显,而作为学前教育的幼儿园教学也备受关注。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做好幼儿的学前引导与健康人格的塑造是幼儿园教学思考的重点问题。在创新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幼儿园课堂教学与动手实操相结合,设置丰富多彩的幼儿区域活动环境,营造了一个个趣味性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实操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泥塑区作为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区,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泥塑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泥塑的过程中大胆创新,合作交流,共同成长进步。通过泥塑区域辅助材料的合理投放,做好幼儿园泥塑互动教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手需求,带动其知识的学习及动手实操,总结经验,体验成功,团结互动,真正达到幼儿园泥塑教学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泥塑活动区辅助材料的投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分阶段投放不同教育内容及种类的辅助材料,起到幼儿探索启迪与信息传递的作用,真正成为幼儿泥塑互动,健康成长的媒介支持,实现幼儿智力和体能的双重提升。
幼儿园泥塑区的作用
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泥塑材料易得,操作简单,备受幼儿喜爱。以黄河泥土作为原料,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手脑并用制作各种物件,甚至进行泥塑人物的创作。幼儿在泥塑互动的过程中,其智力和心手协调能力得到有效开发。泥塑是幼儿继绘画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泥塑就是让幼儿在欢快玩泥的过程中,把头脑中所想象的各种事物进行泥塑创作,泥塑真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幼儿园泥塑区域就是给幼儿提供泥塑材料,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动手创作。泥塑活动理应成为幼儿园的常见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开展。
幼儿泥塑区域常见的辅助材料
幼儿泥塑区域的辅助材料主要是辅助幼儿进行泥塑创作的工具材料,包含各种类型的小剪刀,各种各样的泥塑装饰品,各种手工彩纸,各种色彩瓶盖,彩色鸡毛,扣子等,这些材料对幼儿的泥塑创作有帮助及启迪的作用,便于激发幼儿可塑性、表现性及变化性地进行泥塑创作。
幼儿园泥塑区域辅助材料的投放原则
契合幼儿泥塑活动参与的兴趣
幼儿阶段的教学理应以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主,因此在泥塑区域投放辅助材料时必须发挥兴趣激发辅助的作用,对幼儿的泥塑练习有启迪有帮助,指引着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泥塑创作的乐趣。例如可以发放盘泥条工具,装饰性的工具,尝试使用各种创新性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幼儿操作探索基础技能,带动幼儿泥塑思路和操作空间的拓展,使幼儿以辅助工具获得泥塑创作的直接经验,对泥塑辅助材料产生使用的好奇与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泥塑创作中。
辅助材料助力幼儿的教育培养
幼儿园泥塑区域材料的投放在契合幼儿泥塑创作兴趣的基础上,更要致力于幼儿教育的培养。泥塑区域辅助材料辅助幼儿进行泥塑创作,在创作中指引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情操。课堂知识教学是幼儿品德培养的一部分,而泥塑区域的活动也是幼儿品德形成的有效方式。在泥塑区域活动中投放辅助材料,让幼儿在合作中分享,学会按照顺序使用辅助工具,养成合作与讲秩序的好品德。合理投放材料让幼儿专注,安心地做泥塑,提高创造能力,并关注材料的合理使用与保存,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等。泥塑区域辅助材料的合理投放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幼儿的环保节约意识。
辅助材料投放必须坚持层次性原则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泥塑创作的要求不同,小班的幼儿思考及动手能力有限,在泥塑创作时多数是挤一挤,捏一捏,进行不同形状的创作尝试。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来说,其具备一定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可以观察生活进行模拟创作,也可以自由想象,自由创作,捏造各种动物、人物形象等。因此其对辅助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泥塑区投放辅助材料时必须坚持层次性原则,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泥塑创作的需求。让幼儿在泥塑创作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其对应年龄层次的泥塑经验提升,泥塑创作与口语表达结合起来,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泥塑区辅助材料的投放策略
辅助材料内容的投放设定
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对泥塑工具的需求不同,因此在泥塑区域辅助材料投放时必须做好内容的投放设定。通过幼儿自我学习,探索发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泥塑辅助工具投放应该契合其年龄小,动手能力弱的特点,多投放一些实物工具,可以是彩色瓶盖,可以是多彩的扣子等,辅助一些泥塑创作的图片、成品,让小班幼儿产生泥塑的兴趣,通过简单的挤压与揉捏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在辅助工具装饰工具的帮助下,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其具备一定认知,在泥塑辅助材料投放时可以加入擀面杖、麻绳等,不仅仅是简单的挤压与揉捏,可以借助工具进行基本图形的创设,激发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辅助材料的投放应该在内容上提升,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花样模型,立体泥塑工具,让其进行立体多形状泥塑品的创作。引导其做各种造型,尝试各种装扮,可以让幼儿自主准备辅助工具进行泥塑创作装扮,可以让幼儿借助工具进行复杂大型泥塑作品的小组创作,从平面到立体,多单一到多元,实现幼儿合作分工意识的强化,也实现幼儿泥塑创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泥塑区辅助材料内容必须根据幼儿年龄层次合理设定。
辅助材料种类的合理选取
在泥塑创作中辅助材料类型多样,但对于幼儿园的泥塑创作来说,有几个基本的方向。其一是小实物类辅助材料。可以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牙签、彩带、扣子等,这些都可以辅助进行泥塑创作,挤压出不同形状,随处可取,也带来泥塑创作的形象与逼真。其二是废旧辅助材料。可以是旧饮料瓶,彩色包装袋,创意吸管、纸盒等,纸盒可以进行作品的陈列,包装袋可以作为泥塑人物的裙子,吸管可以进行糖葫芦的创作。其三是自然中的各种物件。农作物、小花朵、豆子、羽毛、树叶等都可以融入到泥塑创作中,来自大自然自身的气息,使幼儿更具创作的动力,一块小石子就有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当泥塑作品的眼睛,惟妙惟肖。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材料,KT板、蜡光纸等,可以让泥塑作品更具观赏性,弥补了泥塑色彩的单调性。因此必须做好辅助材料的充分挖掘与合理选取。
材料架起泥塑与其他活动桥梁
其实对于幼儿园泥塑教学来说,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幼儿园内的泥塑互动教学是不够的,借助辅助材料,我们可以将泥塑教学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一方面通过自然物的进行巧妙利用。幼儿在跟随教师,家长外出游玩时,可以搜集到各种趣味性的小物件,小羽毛、小石头、小瓦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泥塑创作的辅助材料,要多肯定幼儿,让幼儿自主准备泥塑辅助材料,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让泥塑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能动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家里不用的口红筒、花瓶、眼镜、废布等都可以作为泥塑创意装扮的辅助材料,家长要细心地引导幼儿发现可用的小物件,提升幼儿泥塑创作的信心。这样家园联合,泥塑活动和其他活动活动联合,实现了幼儿泥塑创作情境的多元打造,实现了幼儿情感及智力的培养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泥塑区域辅助材料的投放理应是整体而全面的,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泥塑辅助材料引导下,参与到泥塑创作中,感受到泥塑创作的乐趣,在互动中加强与其他幼儿的合作,在辅助工具的使用中养成良好的秩序理念。只有坚持幼儿园泥塑区辅助材料的正确合理投放,幼儿园泥塑活动才能实现幼儿心智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