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建构游戏中提高大班幼儿计划性的分析

2018-12-29黄震

家长·下 2018年1期

在当前阶段由于幼儿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忽视对幼儿的教育,而且在实际的幼儿教学方面采取不正当的方法,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在幼儿教育当中忽视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基于此种情况,本文就针对建构游戏中提高大班幼儿计划进行透彻的分析与研究,旨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计划性,给幼儿步入小学打良好的基础。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的能力也需要不断地提升。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需要幼儿能够具备自由创新的游戏精神,并且还需要使幼儿的责任感得到培养。因此在当前阶段要使用建构游戏的方式,慢慢地提高幼儿任务意识。

构建游戏的定义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游戏形式之一,建构游戏因其自身独特的操作魅力、丰富的变化形式,成为了大班幼儿喜欢的创造性游戏内容之一。所谓建构游戏,即:以观察、想象、创造性的思维为基础的一种游戏方式,是创造性游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具有操作性强、合作性突出、创造性高等特点。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自主地选择材料、自由结伴、运用自身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进行设计搭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有关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建构的造型千变万化。它既能让幼儿们愉快地行动起来,包括大脑、双手、语言中枢等多方面、多部位的协调合作,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与空间组成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满足幼儿游戏刺激方面的需要。

关于建构游戏提高幼儿计划性的研究

问题的提出

关于幼儿的教育教学方面,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取决于掌握知识的有多少,而是在这一个时期内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以及获得学习的方法,因此为了保证目标可以达到,培养幼儿学习和做事的计划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对其一生有很大的帮助,从现存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对幼儿计划性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笔者就对建构游戏对大班幼儿的计划性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

首先关于研究的人员,本次研究的实际对象时幼儿园大班幼儿,并对其进行了三个月的调查研究。

相关人员为了能够对儿童进行全面观察,研究其在不同的建构游戏当中实际的计划性表现,制定出了相对不同的四种建构活动,分别是使用废旧盒子建构房子与使用沙子进行建筑,以及图纸上物体建构和小型积塑材料对物体建构。采取这四种类型的活动,关于建构材料方面包括了废旧物品材料和自然结构方面的材料以及专门结构和半成品结构方面的材料。然后分析建构游戏不用幼儿计划性的表现情况。

采取这些建构游戏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幼儿计划性,其中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活动的目的性,要在进行活动时把活动任务确定好。第二个方面是对材料以及条件的认知,要了解选择的材料以及具体的目的。第三个方面是关注策略性支持的情况,具体需要选择怎样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第四个方面是关于目标的坚持和控制,面对不同条件需要对问题进行克服以及对目标进行坚持。第五个方面是关于原来计划的调整情况,幼儿到底会不会按照活动对当前存在的条件进行改进以及合理地调整。

通过建构游戏提高大班幼儿园计划性的途径

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联且有适宜难度的问题情境

联系并激活生活经验,是为了可以降低大班幼儿的任务理解难度,还能给大班幼儿探究提供可借鉴的问题解决框架;难度适宜的问题挑战情境,能够激发大班幼儿自发的内在动机,使其可以适应问题情境,保证任务完成。

调动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大班幼儿的参与度、教师应保证活动过程的三种特性得以实现:1.问题性。在既定的问题情境下,允许大班幼儿以自己的计划和执行去进行建构,在建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支架、他人经验支架以及自己反思结果支架进行探索与调整,逐渐趋于该问题情境下达成解决的目标;2.过程性。关注大班幼儿在建构过程中的元认知式的反思,这些过程不仅指外在行为层面的操作过程,更多地指向于内在思维层面的运作,包括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3.开放性。既包括大班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个性化选择的尊重与接纳所带来的心理自由感与心理安全感,也包括大班幼儿将本次活动中的能力获得延伸应用于其他情境中的拓展思考。

结语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主要为即将上小学的幼儿,因此在当前阶段培养其计划性十分关键,而由于这一时期幼儿身心特点,采取建构游戏的方法对幼儿的培养十分有利,能够让幼儿融入到游戏中去,在不知不觉当中培养其计划性,因此当前教师一定要注意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只有如此幼儿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