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浅谈

2018-12-29刘洁

家长·下 2018年1期

新时期背景下,改革开放深化发展,城镇化、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量明显增加,外出务工人员数量提高,致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逐渐突显出来。

强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实意义

根据中国民政部门、公安部门与教育部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了902万人。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群体相对庞大,很多都是低龄儿童。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的严重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与心理受到了不利的影响。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进入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人才是在民族振兴与国际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儿童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动力。留守儿童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人口素质水平,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等制度,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以及老年人关爱服务机制。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强化并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心理问题,所以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要的关注,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以保证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确保心理教育与品德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健康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生活状况加以关注,一旦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需要及时进行纠正,而在犯错误的情况下要加以指导。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交流,教师要给予其必要的照顾与帮助,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实现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与扶持。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就能够感受到教师与同学的关爱,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逐渐形成学习的动力。学校与班级还应当积极地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肯定并鼓励其活动中的表现,对留守儿童自尊心与自信心进行保护,进而在课外活动当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状态,与同学进行交流,实现共同进步。

在此基础上,学校应积极创建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较强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使其能够在良好状态之下健康地成长。

学校应与外出务工父母取得联系

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也需要和家庭、学校取得联系,对儿童成长的状态加以关注。为此,学校要创建留守儿童信息库,并掌握家长联系方式,使得教师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问题及时了解,一旦儿童有偏激的行为或者是心理异常,教师要与家长进行联系,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如果留守儿童的问题严重,则要求家长回来,与教师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学校应创建亲情聊天室,在传统节日组织留守儿童,以网络视频的方式和家长聊天并沟通,也使得家长能够了解儿童情况。通过这种教育方式的应用,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解决。在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与引导之下,针对存在心理问题与品德偏差的留守儿童实施科学化的矫正教育,进而保证留守儿童消除负面情绪,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给予主动关心

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中的约束因素较多,且沟通严重缺失,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同样需要全社会给予必要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对社会有利资源进行整合,对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问题加以解决,为其营造更加健康且稳定的成长环境。

整个社会都应当对农村文化市场与治安环境进行净化,并且严格监督管理农村地区的网吧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与此同时,发动社会志愿者,积极开展帮护活动,在寒暑假期间,针对留守儿童展开全面地帮护。除此之外,应调动爱心企业与社会团体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

其中,可以在国际儿童节当天,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合并合作,为留守儿童赠送图书与衣服等,使其能够切实地感受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爱、帮助,使其能够形成积极进取的思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

结语

综上所述,少年强则国强,儿童就是祖国的未来。针对当前国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作为农村教师,必须要积极承担其教育留守儿童的重要责任,以保证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与思想都得以改善,给予其必要的关爱与引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与思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文中,笔者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展开了相关性的研究,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