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018-12-29王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因此,必须积极地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实行使数学学科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能够极大地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同时,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形象、通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从而切实地提升学生地数学学习水平。
联系日常生活,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确定性,但是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教学具有非常大的选择空间,关乎到数学教学内容的质量,这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情况下,能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和拓展,极大地增加数学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仔细研究现阶段小学生使用的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学习的内容和选举的一些场景和案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有着巨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广大数学教师要能够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转化,对教学安排进行科学的设计。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章时,如果仅仅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不仅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也会非常得困难。教师可以将百分百融入到常见的购物场景中去,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然后提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用的课件,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画面:“本商城今天打折,所有商品一律七折。”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小红用300元买了一件上衣,请你们帮忙算一下,这件上衣的原价是多少?等学生算出答案后,教师继续提问:一家店铺是满200元送50元,另一家店铺是享受8折的优惠,请问哪一家店更便宜?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问题和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强化数学和生活的结合
在小学的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通过设置疑问来启发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他们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自主的探索。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规律是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到它们的推导和探索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这些知识和规律,从而才会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和锻炼,促进他们更加全面地发展。另外,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置的时候,要重视课堂问题的质量,不管是在难易程度上,还是在解题方法上都要进行认真的思考,要能够将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而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探究问题的程序,逐渐培养学生的建构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打开一张课件,上面有紧闭的大门、蝴蝶、树叶、天安门城楼等一些图片,学生一看就感到非常得好奇和疑惑:教师这是干什么?这些图片跟我们的数学学习有什么关系等等。这个时候教师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仔细观察图片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图片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听完教师的问题,都开始积极地观察这些图片。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发现还没有什么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从图片的形状、纹路、大小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况下,他们发现这些图片可以从中间进行对折,然后两边可以重合。教师这个时候要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及时的肯定,然后引出学习的新内容“轴对称图形”。
设计数学课堂游戏,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少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从而使得学生产生“学习无用”的一个错误认识,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缺乏兴趣和激情。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设计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游戏,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类似于“20-10×3=30”的一个“医生诊断游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有充当医生的,有当病人的,医生需要对病人的手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诊断,并给予一定的应对措施。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不仅可以营造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些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提升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下运用数学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能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能够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相关的知识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带到课堂上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