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让幼儿教学活起来

2018-12-29周萍

家长·下 2018年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多,无论是教育还是人们的日常工作,都可以见到多媒体的身影,在幼儿园也被广泛应用,它对我们的学前教育意义重大。在幼儿园教学中,这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取代了以往教师反复口述的这种比较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给孩子们的学习增添了无限的趣味性。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复杂的内容用其特有的交互功能变得形象趣味化,深受孩子的喜爱,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现在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必不可缺的教学手段,为幼儿教学锦上添花。

动画激趣 ,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虚拟化,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中较难想象的情境,帮助孩子们多维地感受和理解事物。

如小班美术《雨中亭林》,一是引导孩子们表现出春天雨点落下来的样子,二是引导孩子们用点画的形式表现出小树的形态。虽然孩子们都有过观察下雨的经历,但是小班的孩子在作画前还是要借助直观形象的画面,于是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雨点落下来的动态制作成动画的样子,大雨点和小雨滴从天空中落下来的样子,以及不同雨点落在水中形成的不同的水韵,再配以同步的雨滴的声音。同时再加上教师示范作画的过程,孩子们在看看说说中掌握了要领,很好地达成了教学nAh+nXZWyV3SYzZrUUkdJ3sCr3kQ6+2yn446eo64jlM=目标。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幼儿能浅易清晰地领悟到作画的难点,活动目标达成度提高了。

化繁为简,调动幼儿的探究欲望

科学活动中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幼儿不容易理解,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达到我们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条件。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孩子们对于一些较抽象的科学现象难以理解,而通过教师的反复解释孩子们还是不能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将深奥的科学知识来形象趣味化。

比如科学活动《空气的秘密》,空气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充满了神秘感,虽然我们每天都要呼吸,但是由于空气是无形无色的,看不见也摸不着,这个活动的目标就是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个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单靠教师来说教的话其实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借助多媒体教学,将空气模拟成一个可爱的小精灵的形象,在演示实验瓶口吹纸团的环节时,在瓶子里面添加许多的空气小精灵,通过这一直观形象的演示,孩子们就了解了不管是使劲还是轻轻吹都无法把纸团吹进瓶子里,从而在直观的体验中感知到了空气的压力。这个环节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了空气的特点及作用。而且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很强,可以灵活进行主题页之间的切换,如果孩子们对于哪个环节还不清楚的话,可以回过去重新播放,再看一遍,将空气这种不能感知的事物放大、再现,演示重要的过程。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就像一支兴奋剂,为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愿望,使抽象的事物立体化,扩展了幼儿认识的空间,优化了幼儿探究的过程,点燃了幼儿智慧的火花,达到了促进幼儿探究能力提高的目的。

形象生动,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期,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还是体现在兴趣这个基本点上。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某些局限性,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

比如我们的大班美术活动《文字变变变》,引导孩子们将甲骨文进行放大临摹,再进行想象创编。这个活动虽然是大班的,大班的孩子比小中班的孩子能力要强很多,但是如果直接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去创编作画的话孩子们还是比较茫然的,感觉无从下手。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白板,将这些甲骨文字都放进白板课件中,创设一个解救小动物的情境,告诉孩子们小动物们都藏在这些文字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指导幼儿选择其中一个甲骨文,转动甲骨文,从甲骨文的不同角度去想象、创作,鼓励幼儿构想出不同的动物,使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而这个转动甲骨文的环节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完成。

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情境改编,孩子们的兴趣点被调动起来,成就感也由此而生,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运用带来我们诸多的便利,带给孩子的是更多的知识、信息。它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充分掌握这一现代化教育手段,合理发挥其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让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