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2018-12-29李科
高中物理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现在很多地区的高中物理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不要说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设计了。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丧失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创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显著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水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为扎实学习的物理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并且通过实验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高中物理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晦涩的理论知识有时候根本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教学中创新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创新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然后具体论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设计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设计原则
趣味性原则
高中物理理论知识本就有些枯燥,需要实验教学来辅助理论课堂的开展,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来展示物理原理,不仅可以清晰地体现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其实也是一门趣味横生的科目。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原则
要想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理解,就应该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个流程和最终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比教师单方面告诉他们结果更具有效果。教师在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中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翁,教师则从主导地位转变成实验的引导者,让学生能够在创新实验中找到乐趣。
直观性原则
高中物理实验的直接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及了解实验的本质,所以高中物理实验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出直观性原则。比如,在通过高中物理实验体现磁感线知识时,传统实验方法是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铁屑,然后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然后轻轻敲击,就可以观察到铁屑形成了有序排列,如果实验到此为止只能看到磁感器水平的排列。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个实验的直观性,可以提前准备好一张白纸,在一面涂上胶水,将涂上胶水的一面紧紧地黏住玻璃板上的纸屑,这样就可以从水平展示磁感线变为竖直展示磁感线了。不管设计什么样的物理实验,最重要的就是让实验流程和结果清晰可见,学生更能直观地观察整个实验,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法范例
摩擦力比较实验
在摩擦力比较实验设计中,提前准备好光滑的薄木板、棉布、毛巾、刻度尺、小车和一个搭建好斜坡。将小车放在斜坡上,底下铺上光滑的木板,让小车自然地滑下来,等到小车停下来后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的滑行距离;然后撤掉下面的光滑木板,放上棉布和毛巾,同样等到小车停下来后测量小车的滑行距离。这个摩擦力的比较实验中采用的实验素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同学们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己也可以在家中做这个实验。而且还可以将摄像器材应用到实验中,这样更能直观观察到实验现象,即:摩擦力越小,小车的滑行距离就越远。
超重与失重实验设计
超重与失重现象实验设计同样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作为实验素材。将我们大家平时常见的矿泉水瓶底部开一个小孔,然后用一个橡皮膜将瓶口套牢牢套住,再将水慢慢注入到瓶子的内部,之后教师可以挑选一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先慢慢将瓶子提起,就会发现橡皮膜在慢慢增加,如果在速度非常快的情况下,橡皮膜就会因此而破裂,这个时候的水就是处于超重状态的。然后再让学生往瓶子里注入半瓶水,就会发现橡皮膜逐渐变成了水球,如果让瓶子从高空坠下,橡皮膜所形成的水球就会不断减小,这时候瓶中的水就处于没有压力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超重现象。
静电实验
静电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一个实验,可以用塑料尺在头皮上或衣服上摩擦多次,然后将塑料尺靠近桌上的纸屑,可以清楚看到纸屑被塑料尺吸附上了。
结语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物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重视高中物理创新实验的开展,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十分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