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古文创新教学实践初探
2018-12-29黄秋琴
随着中国梦、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各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逐渐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底蕴和科学文化素养,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更显出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古文是小学语文中最接近传统文化的知识领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古文学习技巧、唤醒他们的古典情怀便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核心文学素养,形成发展性文化学习兴趣。小学高段增加小古文教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小学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古文学习基础俨然十分重要。
在“国学热”的背景下,诗词、小古文等内容的学习日趋得到重视,这也要求教师用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在感知瑰宝魅力、陶冶古典情操的基础上,使其语文综合素养得以不断提升。文中,笔者从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唤醒古典情怀 ”“增设学习体验 ”“重视思维拓展 ”“发展人文素养”四方面入手,对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浅显的研究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古典情怀
小古文是以古人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行文具有文言文的韵味,内容却浅显易懂,便于理解和积累诵读。小古文启蒙诵读,对于初步挖掘学生古韵审美能力、激发古诗文鉴赏意识起到良好的作用。然而小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较为薄弱,在学习这类半文半白的文章时容易出现理解困难、兴趣匮乏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文素养的形成。鉴于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手点,让他们产生学习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打破传统古文教学逐字逐句翻译的现状,让其在浓郁学习氛围中满腔热情地感受古典魅力,为小学阶段小古文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由此出发,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信息传递媒介,借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不仅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还能透过影像,唤醒他们的古典情怀,以此来促使古文启蒙教学顺利开展。比如在学习《杨氏之子》这课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了相关影视短片,通过短片对故事大意有大致的把握,如此来达成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接下来再对文中“未闻”“示”“乃”等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并让大家感知古典文字在对应语境中的巧妙用法,这时再让他们通读文章便可自然而然地让其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从而使教学任务开展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在浓郁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状态,再在古韵文字的魅力上充分感知古典文学的魅力,以此来让他们享受古文学习乐趣,同时为古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丰富教学形式,增设学习体验
纵观教学实践,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逐字逐句地讲解,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反而会抑制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影响着教学实效的提升。古文教学也不例外,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用独特的语言记载着历史文化、古典制度等,往往都是小学生未接触过的陌生领域,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往往使得小古文的学习更加步履维艰。
鉴于此,教师应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发力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多元学习体验,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古文教学中感受来自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学弈》这课时,笔者鼓励学生将文章内容进行扩充,编撰成一个话剧剧本,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学习和体验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在话剧表演中,学生可以在表演中感受到古文学习的乐趣,在表演结束后,大家又能体会到文本所表达的深意,以此来让他们以切身体验的形式深刻理解“学习时必须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除此之外,笔者还尝试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重点字词教学,利用微课影像与文字结合的形式来讲解原本难以理解的通假字,这种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还能促使他们对文中的字词释义产生更深刻的印象。通过融入式教学手段增设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增强他们发展的意识,还能使大家对古文学习乃至语文学习产生独特的向往之情。
衍生教学课程,重视思维拓展
小古文以它独特的语法特征为载体承载着大量的传统语文知识,通过古文教学对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产生积极的意义。语文本就是一门涉及领域众多、知识点较为零散的学科,其学习过程为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这便表明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以延伸教学内容为侧重点,以此来促进学生在不断的发散思维中掌握更多语文的学习技巧。
由此出发,教师在古文教学中利用延伸式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古典文学的知识素养,不仅能促进他们在古典思维发散与突破中不断丰富自身体验,还能从根本上为其古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仍旧以《学弈》这课为例,首先从文中重点字词入手,文中共出现了六个“之”字,其中前两个为动词,后四个为代词,于是笔者在分别讲解这四个“之”的具体含义之后,又延伸讲解了“之”在古文中的其它含义并举出具体例子来加以运用,以此来让学生在日后见到该字后能借助对应的翻译来对文章大意进行分析。接下来从文章的背景入手,本课选自《孟子·告子》,笔者又运用已学的小故事为学生阐述孟子关于人性、道德的相关言论,如《孟母三迁》中让大家感悟了孟母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付出的努力,从中体会出父母对孩子的用心良苦和竭尽全力;在《五十步笑百步》中让大家感悟当自己有着和别人同样的错误时,不要轻易讥笑别人,因为自身只不过是程度上轻一些而已。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延伸式的讲解中不仅感受了古人的文人品质,还促进了自身古典思维的形成与发散,从而切实满足思维突破的教学目标。
鉴赏文人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在“国学热”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小古文教学价值不再止步于丰富学生文化的内涵,而是转变为提升文学素养、丰富人文情怀鉴赏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发展的文化基础。鉴于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还应增强其鉴赏古典文化的能力,以此来感受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使其文学素养和人文底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延伸发展。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古文篇章较少,笔者便结合音乐课古典曲目素材和课外小古文,拓展并实践小古文兴趣课程,在追随“国学热”的教育背景下将语文教学价值最大化。比如在《上善若水》的成语典故中,可以感悟中华民族精神中如水的品性和容纳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如此来向学生阐述与人无争且容纳万物的人格品质;在《仁者爱人》的成语典故中体会仁者的大智慧和善良、仁爱的人格魅力,如此来向大家阐述中华传统文化中以礼存心、以仁待人的高尚思想;在学习《伯牙绝弦》时同步鉴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体会知音之遇永不负的崇高人文品质;学习《学弈》时,同步赏析古琴名曲《关山月》,思辨的小古文搭配以古琴的悠扬等。该兴趣课程的学习,既丰富了文化知识,又深入挖掘古文内涵,丰富了学生人文底蕴,更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古文的教学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任,还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用切实有效的教学形式唤醒学生的古典情怀,再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他们的人文底蕴和文学素养,从而在追随“国学热”的脚步中逐渐让其形成具备极高文化底蕴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