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级管理中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2018-12-29李秀玉

家长·下 2018年1期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因为学生在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用“关心型”的方式重新安排教学活动。在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时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质疑、大胆猜测,对不同于教师的观点可以勇敢地表达,并引导学生发挥出他们的特长,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摒除师生隔阂,清晰地表述自己真实想法,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这种关系的实现,有利于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每位学生都在被关心着,进而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班级管理中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建立现状

师生关心型关系存在一定的单向性

师生关心型关系应该具有双向互动性特点,只有进行有效互动,才能深层地互相了解。但是目前,在很多农村学校存在着师生关心型关系具有一定的单向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对方看来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在关心学生时,通常缺乏合适的方式,学生不但没有体会到这份关心,还引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很多学生因为年少冲动都不懂得换位思考,没有以教师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在教师进行苦口婆心的逆耳忠言时,他们往往都忽略了这份关心。这种单向性师生关心型关系使我们的教育质量大打折扣,急需智慧思维进行转变提升。

师生关心型关系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对学生进行关心时,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唯分数论”。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总会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好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对于一些调皮的学生,教师也给予关心,以防止他们给自己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这种关心,并不是真正的“关心”,而是功利性极强的“假关心”。因此,对于教师的关心他们认为理所当然,更加不会由衷地感谢教师。

初中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以“软”击石,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相信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学困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差,课堂纪律差,总给教师制造麻烦,影响教师的教学心情。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硬碰硬”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用以“软”击石的方式去关心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学困生”也是如此。由于他们经常制造麻烦,因此常受到同学们的冷眼相看,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十分敏感及脆弱。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责骂与体罚,应该尊重他们、激励他们,防止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即便是一些严重的“学困生”,只要你足够喜欢他们、关心他们,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行为去回报你的关心。2014年,我所带的班级有一名“学困生”李树楠,他非常喜欢在上课时看课外书,而且是那些无关学习的袖珍小说,我没收他的书并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他老是闹情绪,跟我唱反调,不服从我的批评教育。

针对他的特质,我到学校附近的书店买了两本科学幻想书送给他,并告诉他上课的时候不可以看,中午午休的时候可以到我的办公室看,并为自己以前的态度向其道歉,我的忽然转变引起了树楠同学的反思,接下来在与我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他渐渐体会到了对他的关心,并在这种关心下改掉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

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扔试卷、上课捂耳朵等,多数教师认为这是在对其进行挑衅,但实际上,这是学生在向教师发出学习求救信号。学生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或者是上课听不进去时很容易发生上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让他们的心灵得以释放,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倾听他们的想法之后,给出合理建议,以此构建关心型的师生关系。

与学生真诚互动

教师在和学生互动过程中,不能独自设置对话模式和答案,无论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在学生回答结束后给予客观、公正的点评,不能打断学生的回答,更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只有相互真诚,才能走进彼此内心深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关心型师生关系体系下,教师是关心者,学生是被关心者。教师角色的转换,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关心的真正含义。另外,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给予他们的关心做出一些回应,帮助学生养成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