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的教学
2018-12-29孟新爱
现行中高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说明文。说明文具有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结构严谨、说明方法多样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说明文的特点,要注重体会其语言魅力、要学习并了解一些科普知识、要掌握它的说明方法与写作技巧。在说明文中也带有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散发出浓浓的人文性。
深刻认识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价值
首先是渗透德育,促进学生发展。在说明文教学中,要注重传授一些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科学精神,在教学中要渗透和重视人文精神。有的说明文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有的介绍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克隆技术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让学生要辩证地看待,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有时也会造成一些灾难。让学生认识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科学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树立探索创新、勇往直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了解人、自然、科学三者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人文精神。
其次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育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说明文在介绍客观事物时,观察视角精准,结构层次清晰,说明内容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语言表述严谨、生动等。学习说明文,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再次是展示美学价值,让学生受到美育熏陶。有的说明文中饱含着美育理念。《赵州桥》《各具特色的民居》等说明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的理解及追求,让学生了解了建筑方面的艺术成就,还受到了审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这些文章告诉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美、创造美,要学会寻找美、欣赏美,仔细品味美的神韵,在大自然中、我们身边都充满着诗情画意、优雅的美。
小学生学说明文从哪些方面着手
抓基础,从说明文中积累语汇
说明文的语言较朴实。说明文是为了让人们了解知识,所以它的语言要精准,表示空间、范围、程度、特征、等的词句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在教学说明文时,要注重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品读,让学生体会这些词句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及艺术性。《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作者使用了“本来”这个词,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破坏,原先的资源可再生,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从这可以看出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在这句话中要强调“至少”这个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与教材对话,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要体会一些词语的蕴涵:句子中的词语“可爱”“破碎”“同时”来理解,让学生联系课文说出地球的“可爱”的具体表现,容易“破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同时”这个词又如何理解。文章提醒人们,如果不加节制、随意浪费资源,可爱的地球可能会“破碎”,从而让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告诉学生人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抓技巧,从说明文中学写作方法
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教师首先要把握教材的特点,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应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运用语言文字来介绍说明。《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文章先概括地介绍客家民居,“点缀”说明地处偏僻,“世界奇葩”是用来说明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这一写作顺序、材料安排,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另外,文章的一开头客家民居的位置、环境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用“世界奇葩”引起读者的好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讨论文章这样开头的目的,领悟作者写作技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说明方法,了解并体会作者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用意。在《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在介绍客家民居时作者运用各具特色的民居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用意,是为了通俗、生动、准确地说明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增加文章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
抓情感,从说明文中学悟情理
说明文中也蕴涵着作者的情感与情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本中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品读、领悟中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新的收获、达到更高的境界。通过学生读与感悟,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挖掘教材中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让学生把内心的情感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在《新型玻璃》一文中作者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在学习教材时,师生间与文本展开对话,想象着种玻璃作用和特点,想象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将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学生在体验这一情感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