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学物理学习动力的方法探究

2018-12-29黄传翔

家长·下 2018年1期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高中物理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它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还需要相应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是一种考验。因此学生面临物理学习中的难题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不愿意主动地解决遇到的问题,等待同学给他的提示,或者直接等待教师最后的解答。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缺乏动力。然而,现今的课堂教学理念却要求教师逐渐退居课堂上的引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动作用,整个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而不是以教师为主。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成了现今课堂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由此,笔者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这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会大大提高个人对于处理该事情的积极性,即使在处理该问题中碰到了许多难题,他也很乐意去解决。同理,在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在心中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会相对轻松。

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可以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述一些相应物理理论发现过程中的趣事,让物理学习的过程不会过于枯燥,同时,也能使学生被这一环节吸引,从而继续听教师传授相应的物理学知识。第二,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性的视频或与有关物理学的电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进行观看,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发展的脉络的同时,也能掌握一些小知识,发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奇妙。慢慢的,学生会认识到物理的趣味性,自然也就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进行合作性学习

往往一个学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难以理解之处,另外一个学生可能正好可以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如果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其中一个学生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另一个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也进行了巩固,学生之间实现了“教学相长”,两位学生也在无形间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是一两个水平相当的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性的学习,而是把一些有特点的、彼此间有差异的学生放在一起,让他们之间相互促进,彼此学习,相互交流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挥组内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之间交流合作,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如在进行实验操作课程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分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操作方式,其他学生相互配合,彼此交流在实验中发现的结果,分析出现的问题。

师生之间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部分原因是取决于这位教师。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对问题的处理态度是否能让学生满意,都会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具体到一门物理课上,学生最不愿意接受的是给他们传授知识的教师对他有偏见,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学生对他所传授的知识不理解,由此所见,学生和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何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让教师去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需要教师及时地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当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能主动起来回答时,教师要让学生起来回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询问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关怀,让学生能够慢慢地重新树立起勇气和信心,让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继续勇敢地去进行挑战。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应该主动和教师沟通,消除对教师的偏见。并且,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要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要对教师形成一种信任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动自身能动性的发展。

教师要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特点,也有自己认识上的不足之处。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因素或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对,导致对某些部分的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影响学习物理的进度,从而影响自己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的指导,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各个阶层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环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在他们能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能量守恒”的课程内容之时,教师可以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定义类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列举“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的例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色出发,无论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