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18-12-29邵乐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开始全新的征程、开始全新的旅途,所以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种高效方法来进行教学实践,以此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特意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概述”以及“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方法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这两大方面内容切入,针对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概述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通过不断的积累与实践,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其意在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辩证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初中生的历史学习中,其核心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培养目标,主要可分为五个方面:
其一,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将历史事实与特定的时空相结合并观察与分析得出相关理论。它既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前提,也是培育他们思维认知的有效手段。
其二,史料实证能力,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学会搜索、寻找、辨别与使用各种史料来对问题进行论证,即帮助学生树立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建构自己的历史框架结构。此外,史料是证明历史真假的重要佐证工具,也是进行历史研究与评判的关键帮手,因此史料实证是学生夯实历史基础的重要一环。
其三,历史解释能力,主要是锻炼与培育学生对历史进行理性分析与客观评判的能力。一般而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各种历史事件与人物等来进一步阐述历史解释的意义与价值。
其四,历史理解能力,主要是指从对史实的描述升华到对其史实背后的深意与潜在价值。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对历史理解的态度,明确历史叙事与真实事件的不同。
其五,历史价值观,主要是指通过对历史事实和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深刻理解历史的真伪、善恶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方法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
创设趣味情境,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分角色扮演等情境进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巨大兴趣,从而为促进小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建立良好的前提。
例如,教师在讲述“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这节知识时,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带领学生重回原始社会,探究人类起源的秘密。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仿照北京周口店遗址的有关原始人类生活的场景,例如摆放仿真的石器、兽皮等,为学生创设非常逼真的原始情境,从而将他们带领到原始时代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同时也让他们观察与分析原始人类与现在的长相区别。
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课上注意力,而且也有利于让他们在原始时空中学习与探究人类祖先的起源,起到了特定时空与历史事实相融合的良好效果。然后教师可告知学生:“今天我们已经来到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场所,那么现在我便带领大家一起走近原始社会,去发掘人类祖先的一些足迹吧!”实践发现,教师利用各种石器等物来打造仿真的原始社会并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去领略人类的生存发展,不仅让学生们对该节课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兴致,而且也对原始时空背景下的人类起源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可见,教师创设原始时空的情境来教学,确实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时空概念。
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服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既可通过大屏幕还原当时的人物或事件,也可通过播放各种音视频带领学生走近仿真的世界中并去领悟其中的美与不同,所以教师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为课堂增色添彩,而且也有助于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从多媒体中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还是以“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以此来锻炼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统筹与论证的能力。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直观形象地展示几张有关北京周口店遗址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图片,让学生对北京人产生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向他们分析与对比北京人与现代人的区别,如前额低平、颧骨高突、嘴巴前伸等。再者,教师可利用鼠标继续切换幻灯片,展示一些有关北京人考古档案的文字、图片介绍,让学生通过分析、整合与对比来探究北京人的生产工具是什么?实践发现,学生们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分析与探究后普遍都能得出打制石器的答案。最后,教师可继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北京人生活的视频,通过该有趣活泼的影像介绍来告知学生北京人的具体生活与生产,这不仅巧妙地回应了上一个问题,而且也极大地吸引了他们对人类祖先,尤其是北京人的好奇心。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论从史出”的理解与认知。
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小组合作,是伴随新课改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而且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此,历史教师可以运用该模式授课,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培育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述“中华文明的曙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全班的人数根据就近原则进行小组编排,促使每个小组都有相对固定的人数,保持小组内的人员稳定,从而为学好历史课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教师在划分好小组后,首先可以让他们在五分钟内合作讨论文明诞生的“证据”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与解释原因。这时课堂气氛很活跃热情,其中有的小组会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从早期农业、早期城市、文字萌芽、原始宗教等着手,并进行客观的解释与评论,即从南北方的不同农业区来解释早期农业的发展,从平粮台古城讨论城市的出现,从刻划符号探究文字的产生,从祭祀、拜神、图腾等分析宗教的出现;也有的小组会进行再次小分组,即两两一组进行讨论与答案的整合,然后由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代表回答,其中他们在分析宗教时并没有一味地否定拜神、自然崇拜等封建的宗教信仰,而是针对当时历史背景做出客观的评价,认为这些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都属于当时的祖先信仰,都属于人类文明的诞生。时间过后,各个小组们都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回答问题,而且回答得基本上都很完善。由此可见,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客观分析与评价历史问题。
采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游戏,是开拓与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吸引他们课上注意力与好奇心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可以从游戏作为突破口切入教学实践,真正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激情,从而为培养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奠定基础。还是以“中华文明的曙光”为例,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的方式全面融入到课堂,引导学生从游戏中领悟历史学习的乐趣,提升他们的历史理解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全部学生分成两大组A与B进行对抗式竞赛比拼,看哪个小组对中华文明诞生的史实依据回答得最快最全,则获胜。其中A小组所有成员迅速从课本中找出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来论证原始宗教,并论述了其背后的意义与内涵,即该遗址表明上是对原始宗教的证明,但究其背后深意,可知这是对中华文明诞生的一大史实证据,深刻凸显了祖先的伟大,所以A小组率先拿掉一分。紧接着B小组发动火力,回答出阶级分化这个史实,通过对其阐述与分析,暗示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突出中华文明的诞生,所以B小组也争取到一分。后来A、B小组继续对抗,最终以A小组多得一分而领先。经过这一游戏介入,学生们的学习激情都很高亢,而且也都能发掘其史实背后的引申义。由此可见,教师采用这种方式教学,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案例分析法,培育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黑板上或者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一些典型的案例,鼓励学生全部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解答中,以此来帮助他们纠正易错点,加强对知识的进一步领悟。基于此,历史教师可以将这一有效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具体分析、详细解析来培育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讲述“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授课,提升学生对上海作为国家经济中心的理解。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几道强化训练的例题,同时要求学生在三分钟内上台回答上述题目,其中例题如下:一,上海濒临的海域是()A渤海 B黄海C南海D东海;二,我国的经济中心是()A上海B北京C香港D深圳;三,以下有关上海城市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
教师通过列举这些易错的选择题有利于让学生理清知识的易混点与易错点,提升准确率,而且学生也都能很快投入到对题目的思考中,提升了学习效率。时间过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答案,其中学生甲回答:“海域为D东海,经济中心为A上海,上海既是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教师可继续鼓励其他学生阐述不一样的观点,学生乙回答:“我认为北京才是政治中心,而上海只是经济中心。”经过上述两位学生的回答,教师可进行对比讲述:“学生甲回答得基本都对,只是错误理解了政治中心,而乙观察细致,能够从中分析得出北京属于政治中心,所以两位学生都值得嘉奖。”实践发现,学生们做题的正确率普遍得到了提升,而且也都能回答出相关的历史理论。由此可见,教师采用这种方式教学,确实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价值观的构建。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将教学实践与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全面有机的融合,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领悟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特定历史事件与人物,进而挖掘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这既是对现阶段学生历史学习预设目标的要求,也是对他们核心素养构建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