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教育研究在中国的双向学科化走势

2018-12-29谭萍

家长·下 2018年1期

随着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图书馆的教育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实际的图书馆教育研究中,对其的教育研究逐渐产生分化,并产生了以图书馆专业教育学和图书馆社会教育学为不同代表的双向学科化走势。

图书馆专业教育学概述

所谓图书馆专业教育,其实是指对图书馆进行专业管理和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图书馆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起步,其起步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的高等学校开始恢复图书馆专业的招生而推进和发展的。在我国教育教学的学科分类中,图书馆学中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是隶属于文科门类中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对精神和图书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图书馆专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图书馆专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毋庸置疑,图书馆的工作是以读者为轴心,图书馆专业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读者对图书馆内各种书刊资料的阅读和利用。近年来,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专业教育在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图书馆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以及图书馆专业人才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等的诸多挑战。

图书馆社会教育学概述

我国的图书馆社会教育学最初是从图书馆专业教育学发展、演化而来的。从某种角度来将,图书馆社会教育学是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研究学科化不断发展的产物。图书馆社会教育的研究和活动对象除了普通的社会公众,还有学习中的非图书馆专业学生。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历史与社会赋予的基本属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在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发展中也越发重视对图书馆社会专业人才关于图书馆核心素养的培养。图书馆受众的广泛性是与图书馆内容的多样性分不开的。基于社会教育视角下的图书馆,其藏书内容涉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行业和领域,从而可以为社会大众提供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不同知识和精神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打破了传统发展模式中图书馆社会教育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其应用和发展更为多样化,也更加便捷化。

图书馆专业教育学与图书馆社会教育学协同发展的研究与策略

基于同源性的双向联通研究

不管是图书馆社会教育学还是图书馆专业教育学,其都是基于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基础上所发展而来。因此,这二者虽然各自为图书馆教育的外向型发展和内向型发展,但是二者有着基于同源性的双向联通性。所以,在二者各自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互补性、一致性和联通性的特点。图书馆作为知识存储的宝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信息和思想传输的作用,并在信息、思想传输的实际过程中满足不同社会人群的信息需求和思想需求。图书馆教育发展诸多的实践表明,图书馆专业教育和图书馆社会教育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一方面,图书馆专业教育为图书馆提供了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管理和服务人才,在加强了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促进图书馆社会教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图书馆社会教育学在其实际发展中,通过对社会对图书馆教育的实际需求的调查研究,明确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向图书馆专业教育学提出人才养成规格、路径等各种新的研究课题,促进其发展。

加强对图书馆专业教育学和图书馆社会教育学共同基础的发展

为了实现图书馆专业教育学与图书馆社会教育学的协同发展,应该对二者之间的共同基础加以发展。因此,在图书馆教育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应该突出为读者服务的核心教育理念,进而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切实强化图书馆专业人才的素质、加强对图书的整理和保存工作、做好相关的导读工作以及以积极的态度和优质的服务为读者主动解难释疑,通过这样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教育学对图书馆按社会需求的实际分析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加强以需求为前提的图书馆专业教育,通过加强对图书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图书馆管理技能、印刷型资料、数字化资料的综合加工管理的研究等,来提升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功能。此外,还要加强相关管理专业的管理人才对《中图法》和图书馆馆藏的了解和熟悉,从而了解它们的学科体系和分类方法及网络资源,并以此来开展和进行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

结语

图书馆教育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要结合其双向学科化发展的趋势,利用图书馆专业教育学和图书馆社会学发展的共同基础,实现二者的互补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