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

2018-12-29马千里

家长·下 2018年1期

当今高等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理论学术知识的同时,要更多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因此很多高校就秉承这一理念在课程时间外,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但很多学生由于从小自我中心意识较强,对社会的各种情况适应力较差,因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试图在虚拟世界中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长此以往,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愈发严重。下面就对这一网络成瘾现象和核心自我评价意识及感恩意识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

网络成瘾与核心自我意识及感恩意识关系的调查研究过程

本文使用的调查方法为调查问卷形式,具体过程是对某高校一千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中主要针对学生上网频次、上网习惯、网络心态以及有关于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和感恩意识设置问题。然后将问卷收集后运用程序控制法对网络成瘾与核心评价能力及感恩意识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成瘾较低的学生其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和感恩意识水平较高,而成瘾较高的学生则在这两方面能力上较为缺乏。同时,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感恩意识又会对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起到反作用,即核心自我评价能力较高、感恩意识较强的学生通常网络成瘾性较低。此外,通过运用回归分析法等对数据个体进行细化研究能够发现,感恩意识对网络成瘾性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明显出现于该个体核心自我评价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在高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个体中这种作用不明显。

网络成瘾与核心自我意识及感恩意识的关系及互相作用

网络成瘾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与网络成瘾程度成反比。网络成瘾的学生通常核心自我评价能力不足,其通常将自己现实的生活方式习惯隐藏起来,从而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以此来获得自我价值的提升与自我的满足感。但这种自我价值的提升是虚假的,无法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网络成瘾程度较低的学生其核心自我评价能力通常较高,这些学生通常喜欢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享受与爱好的开发中,而并非投入网络世界。这些学生的生活态度通常充满自信,对待周围人和事物都会抱着一种乐观和善的态度。同时,这些学生在面对困难时通常不会消极躲避,而是会主动面对并思考用何种方法予以解决。通过普遍调查,这类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普遍好于网络成瘾学生。

网络成瘾与感恩意识的关系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大多缺乏感恩意识。究其原因,主要由于网络世界的呈现内容大多由使用者自主决定,长期使用会造成使用者自我意识较强,在生活中也会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特点。同时,网络世界的很多不安全因素会使这些学生对网络的各种事物充满了不信任,长期累积过后,这种不信任感就会蔓延至现实生活中,会使这些学生对周围人给予的帮助产生怀疑,认为其中包含着其他目的及危险,从而很难对这些帮助抱以感谢的心态,造成这类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而网络成瘾程度较低的学生则在感恩意识方面表现较好,因为这些学生更多的是以一种积极善意的心态接触世界,对周围的一切以充满美好的眼光进行看待。当自己遇到困难而他人提供帮助时,这些人通常会抱着感恩的态度对其予以致谢。同时这些人还会常对更多事物抱以感恩心态,如感恩大自然带来的奇妙美景、感恩国家给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感恩母亲给予的生命。这种感恩是内化于心的自发行为,是相对稳定的,不易被外界因素所改变。并且这些学生善于将这种感恩意识传递下去,即在他人同样需要帮助时施予援手,将这种感恩亦是以另一种形式进行表达。通过研究,网络成瘾较低的学生相较于网络成瘾较高的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及慈善机构工作的人数次数更多。

感恩意识对网络成瘾的作用

通过研究同样可以发现,感恩意识对网络成瘾性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建立在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因为较高核心评价能力的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度较高,外界因素不易对其自身行为习惯产生太大改变。即使对其施予有效的感恩意识,其效果也会十分短暂且不明显,因而对于核心自我意识较高的学生不可使用这种方法。而核心自我评价能力较低的学生通常是自信心不够充足的学生,这类学生自我意识不足够强,极易被外界因素引导而改变原有行为习惯,而感恩意识作为一种较为柔和的意识,会对这些内心世界较为空虚的网络成瘾学生带来情绪上的温暖,使这些学生意识到现实世界远比网络世界更加美好,使学生对网络的依赖降低,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更为频繁,从而在有效改善网络成瘾情况的同时,对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也予以有效改善,有利于这类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正常发展。